×

冉闵杀了多少胡人 冉闵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胡人杀了多少汉人,顺便介绍一下冉闵的事迹?何为"五胡乱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9 20:16:35 浏览1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五胡乱华中胡人杀了多少汉人,顺便介绍一下冉闵的事迹

西晋灭亡后的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以下是各族当时的分布情况: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操过120万;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河西走廊-敦煌-新缰天山以南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人数操过三、四百万,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中大量回迁中原。冉闵(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何为"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五胡乱华的起因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作乱,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造成的影响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五胡乱华”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因西晋王朝腐朽,被他们打进中原,并赶走西晋统治者。“胡人”主宰中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来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是没有任何礼法为根据。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这样,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在“乱”字之前加上一个“胡”字,称为“胡乱”。“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五胡十六国(304-589)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垂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尔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因对抗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而叛变晋王朝。他们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战,民不聊生。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戒,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五胡乱华(304-319)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建国1)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帝国。(建国2)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前燕帝国前身)石勒投效汉赵帝国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祸」。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临时政府)。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帝国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河北中部)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帝国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祖逖击楫渡江北伐。(东晋第一次北伐)收复河南地区。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河北北部、北京)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山东半岛)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掳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结束。吞并关中地区(陕西省)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吞并并州(山西省)。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建国三)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慕容嵬吞并平州(辽东地区)参考资料:五胡的历史: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计时。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开始。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其时,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南北朝开始。589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帝国大军扫荡江南故陈帝国残余势力。江南、岭南诸州郡归降隋帝国,陈帝国灭亡。至此,北朝并吞南朝,南北朝结束,隋帝杨坚统一中国。大随帝国正式开始,五胡史结束。从304年到589年,将近300年的历史里,基本上一直是少数民族占据北方,汉族占据南方,最终的结果北方征服了南方。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纵观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实在和三国时期的祸根深种有莫大关系。156年时候,即东汉永寿二年,中国人口大约是5649万,但是到280年,即晋太康元年,中国人口1616万,人口骤减3000多万。站在西晋的角度看,东汉末年的大动乱是致命打击的开始。东汉末年,戚宦纷争、党锢之祸本已使政局极端动荡不安,而严重的土地兼并令使得贫者无立锥之地,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绝境。再加上各地水、旱、蝗、风、瘟疫等天灾连绵不断,以致流民暴动时有发生。《后汉书.桓帝纪》载“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董卓当权时期,已经是“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的局面。《魏书.宣武帝本纪》载“四州大饥,民死二十万余口”。西晋初年傅咸上书中说:“户口比汉十分之一”。《晋书.食货志》载“晋末……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七哀诗》中对汉末现实有真实写照。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一代枭雄曹操,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几乎使整个社会毁灭,而被破坏的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相反对少数民族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这个时候,少数民族已经迁入中原地带,南匈奴附汉之后大量内迁,史载“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落”的意思是户,每户以五口计,五千余落就有二、三万人之多。这样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入,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甚至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出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比例。汉族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中原地区民族构成发生变化,自然就会产生民族融合的问题,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成因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民族矛盾也逐渐尖锐对立起来。看看那时候的汉人是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吧。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魏晋末年太原诸郡“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西晋初年(公元265年——287年),就先后有几十万少数民族入塞。他们大量沦为世家豪门的佃客。晋初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其时关中戎狄有四百万人口,可见比例惊人。而且他们大都是沦为奴隶的命运。这么多少数民族是怎么到关中的呢?三国时期,中原的统治者们对少数民族是压迫和利用,这个时期更是积累了深重的民族矛盾。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过“西和诸戎,南抚彝、越”。“西和诸戎”,实质上就是和西北地区的氐,羌交好,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马超的利用上。马超之父马腾的母亲是羌女,而且马腾将军长期在氐羌的聚居区内驻屯,所以马超家族在氐、羌很有威信。马超曾经数次起兵攻击曹操,有“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落万余,从马超为乱。”“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蜀汉拉拢马超后,蜀军北伐,就有氐酋雷定等统率七部万余部落响应。此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把氐、羌作为其伐魏的补充力量。如果说蜀汉对氐、羌是利用的关系,魏国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强行迁居了。马超战败后,曹操“分徙其前后两端者,置扶风,美阳,今之安夷,抚夷二部抚军所典是也。其守善,分留天水,南安界,今之广魏郡所守是也。”刘备夺取汉中后,曹操“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杨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百姓镪负而随之。”“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遂讨羌迷当等,安抚柔氐三千余落,拔徙以实关中。”可以看到,曹操失去汉中后,是以关中为基地对抗蜀汉,但是关中历经董卓、李催等人长期的破坏,早已变成一片废墟,要恢复汉中昔日的荣光,要使汉中承当起对抗蜀汉的总基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长期的建设,而这个时候的关中人口锐减,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找到这么多苦力,于是魏国从迁徙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关中。可想而知,这样的强行迁徙对少数民族是十分残酷的。这些少数民族的命运大概也和近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奴一样悲惨吧。只是汉人正统的史学家对这点一直记载很少,或许是不愿,或许是不屑,或许是不敢。今天我们只能靠史学家们不经意间遗留下来片言半字来猜测他们的处境了。244年,魏国伐蜀的时候。“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那时少数民族已经被强行迁徙于关中,并且开始承当起巨大的军费开支了。即算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也很少注意到这些少数民族的悲惨命运。纵然是我们今天看三国演义,对少数民族的遭遇一样抱以冷漠的态度。我们很容易的把他们当成文化落后、尚未开化的蛮夷,当成可以任意鞭打凌辱、利用玩弄的奴隶。在中原遭遇他们的侵犯时,我们把他们当成为祸中国的灾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却不反省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