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
120多年前,维也纳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犹太复国运动,希望在《圣经》中的“以色列地”建立一个属于全体犹太人的国家。历经50年艰苦而漫长的建设,犹太人终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从此全世界犹太人拥有了自己的祖国。这之后的70多年来,尽管存在战争、恐怖活动以及大规模暴动,以色列依然不断通过秘密和公开的谈判寻求和平。
本期将要推荐给大家的是《以色列简史:1897—2011》。该书的作者马丁·吉尔伯特爵士是犹太史研究权威、中东问题专家,曾作为战地记者亲历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戈兰高地亲身感受叙利亚的炮火。
书中,马丁·吉尔伯特搁置固有观念,讲述了以色列富有希望和建设成就的起源、演变过程。用2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历史档案,完整记录了以色列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再现了以色列建国之路,以及在中东战火之下,以色列人努力寻求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本周福利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展开全文
以色列是一个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千米、人口不足一千万、资源贫乏、环境恶劣的小国。然而,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它已成为一个军事力量超强、科技创新全球名列前茅,且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小国”。以色列的这种“特质”,使之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谜一样的国家”。人们不禁会问,世界上有那么多小国,为什么以色列能够脱颖而出?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年来,随着中以两国关系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产生了要深入了解这个神奇国度的强烈愿望。
然而,出于种种历史和政治原因,中国国内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对不足。同时,因基督教历史文化与犹太文明的一脉相承,西方国家对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历史研究由来已久,根基深厚。因此,来自国外专家学者的译著便成为中国读者了解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
《以色列简史》一书,以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划时代事件——以色列国建立为主线,勾勒出这个犹太国家从战火中诞生、在战火中发展的艰辛历程。本书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谈起,讲述了流散在欧洲的犹太人屡遭反犹主义的排挤、迫害,终于认识到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走上复国之路。然而,这一道路充满坎坷。由于巴勒斯坦当地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旷日持久的阿以战争,酿成无数伤亡的惨剧。但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带领下,犹太人凭借为建立、建设自己的祖国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不怕流血牺牲,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战火和冲突中将以色列建设成为一个地区强国。以色列人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被誉为“沙漠中的仙人掌”。
该书不失为一部独具特色的以色列历史著作。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文件,包括早期的希伯来文电报、信件、日记,以及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图片、地图等,数据翔实、图文并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真实感。该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书中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讲述清晰、生动,引人入胜。
需要指出的是,出于作者自身的背景和经历,书中某些论述难免有偏颇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对以阿冲突的重要根源,即大国所起的负面作用交代不够。如未能剖析英国出尔反尔,对阿犹民族矛盾激化推波助澜的深层次原因;二是对以巴冲突的论述,多强调巴方对以方的暴力袭击,突出受到的伤害,却没有提示冲突背景,并未阐述以色列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封锁,加重巴勒斯坦人经济困境,使巴民众普遍陷入绝望,从而为极端恐怖势力提供滋生土壤等;三是在难民问题上,更多描述从阿拉伯国家“逃难”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如何“重获新生”,而不提由于以色列的占领,导致数以百万计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的事实,且把责任推到阿拉伯国家。
总而言之,该书是一部通俗、生动、鲜活的以色列历史译著,对那些平时时间不多,又有了解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历史愿望的读者“开卷有益”。
(本文为《以色列简史:1897—2011》的推荐序,作者陈双庆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
精彩试读
1948-1967
建设以色列
除了以色列独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来自阿拉伯诸国的50万名犹太人,欧洲大屠杀的12万多名幸存者也辗转来到了这个新成立的国家。
他们来到以色列,除了拥有想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反犹思想和迫害行为的新国度的渴望之外,其他几乎什么也没有。这个正在从战争和围困中恢复元气的年轻国家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
1950年,以色列通过了至今仍然有效的《回归法》(Law of Return)。根据这部法律,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犹太人,都可以前往以色列,并自动获得公民身份。于是,世界各国不断有犹太人移民以色列。数千犹太人来自印度,另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南美和南非、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都有犹太人抵达以色列。只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禁止犹太人移居国外。
奥斯卡·辛德勒曾经是纳粹党成员。在纳粹大屠杀期间,他挽救了1300名犹太人。1962年,他前往以色列,在机场受到当年一些获救者的热情欢迎。
以色列的外事活动能力令人叹服。所有邻国——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都与它水火不容,于是以色列与远方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法国、美国,以及先前的冤家英国。1952年,经过谈判,以色列与德国签订赔偿协议,后者同意赔偿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的巨大损失。
1949年1月1日,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离开英国设在塞浦路斯的羁押营,动身前往以色列,虽然当时英国尚未承认刚成立的以色列国。
以色列国防军守卫边界地区,严防随意杀害以色列平民的外国恐怖分子潜入以色列。在以色列海军巡守地中海沿岸的同时,一个全国性的客货船运公司(ZIM)于1945年建立。1948年成立了全国性的航空公司(ELAL)。
这一新建国家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议会,即“Knesset”,是议员们就国家大事进行激烈辩论的场所。最高法庭独立于政府,承担着坚定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报纸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资讯,其评论报道直言不讳。除了23年前以色列建国前成立的希伯来耶路撒冷大学,以色列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大学。希伯来语成为推进新移民融合的因素。
1957年7月,特拉维夫街边的一个露天咖啡馆。特拉维夫的迪岑哥夫大街(Dizengoff Street)以该市第一任市长命名,它是这里的娱乐和休闲中心。
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伊加尔·雅丁的带领下,研究了以色列的悠久历史,挖掘了很多历史遗迹,如米吉多(Mediddo)(《圣经》里说的哈米吉多顿),也是两千年前的“奋锐党”(Zealots)对罗马帝国进行最后抵抗的地方。1961年,纳粹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即先前的党卫军中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被以色列特工在阿根廷抓获,并押送回以色列受审。根据大量证据,他被判有罪,1962年被执行绞刑。这是以色列法庭有史以来第一次做出死刑判决。
在艾希曼受审期间,以色列举国震动。人们纷纷出庭作证,揭露纳粹大屠杀暴行。另外,人们还提到,当年不少非犹太人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犹太人生命。多年来,这些“外邦义人” (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被接到以色列,接受因为当年挽救犹太人生命被授予的荣誉。
出自以色列儿童之手的绘画,一个以色列小学生赠送给总理戴维·本-古里安的作品,画的是他们抵达以色列的情形。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
译者:扈喜林
版本:万有引力丨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如何
参加
1
想要书的朋友请在下方留言区直接留言,给我们发来你想要《以色列简史:1897—2011》的理由,你给出的理由越真切,分享越动人,距离收到赠书也就越近。
2
《以色列简史:1897—2011》赠书共5套,将赠送5位读者。我们将在点赞数量最高的5位读者中选择1位读者(留言如与本书无关,书评君可能会顺位跳过哦),同时选择留言最为精彩的4位读者赠出图书。如果未能获得赠书,又希望拥有《以色列简史:1897—2011》,也可以点击上面的图书封面进行购买(有福利价格)。
3
活动截止日期:2023年2月6日10时(我们会通过回复留言确认福利获得者,然后请被选中的读者另外单独发一条留言,告诉书评君你的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
整合:安也;编辑:张进;校对:柳宝庆。
福利派
阅读需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