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 星孩 菜鸟 两千 驿站

守护自闭症孩子20年,菜鸟驿站站长成为两千多位“星孩”的“妈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1 13:20:02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她是一位自闭症双胞胎的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实现自我心灵的成长。

从逃避到接纳,从自助到帮助,她发起成立泉州市首家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让两千多位“星星的孩子”家庭因此受益。

从康复性训练,到辅助性就业,她创办的“北斗星”、创办“星青年”菜鸟驿站,让自闭症青年融入社区,走向社会,过上了“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从一位平凡主妇,到许多自闭症青少年的“妈妈”,陈美蓉赴身公益20年,只为了给“星星的孩子”创造一个“家”。

“过去”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词。

“以前是怎么样,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回头看。”陈美蓉说。声音质地饱满,语调较快,也很少停顿。以前那些苦,她觉得,慢慢都已经过去。“我更想谈的,是现在。”她说。

是的,这些年她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也办成了许多常人难以完成的“小事”。

泉州监狱后勤供应站职工,泉州市洛江区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菜鸟驿站站长……二十多年,命运曾经交给她许多角色。但最重要的一个,是妈妈。

陈美蓉是一对双胞胎自闭症孩子的妈妈。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自闭症患者,通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孤僻、不擅长交流。这样的孩子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星孩”。

1999年,陈美蓉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乖巧可爱,长得漂漂亮亮的。带着上街,孩子走到哪,亮点就在哪。陌生的人们不吝赞美:“这么可爱的孩子!”

儿子们两岁时,表现出一些滞后同龄孩子的迹象。但那时,包括陈美蓉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更不知确诊意味着什么。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外表,更让人无法主动把他们和这种病症产生联想。

2003年,两个孩子正式确诊自闭症。陈美蓉生活的另一面,才刚刚拉开帷幕。她开始多方奔走,求医问诊。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自己一生的对手——自闭症,有了越来越详尽的了解。

展开全文

一开始,和许多自闭症家属一样,陈美蓉很容易被一件件“小事”左右情绪,甚至崩溃绝望。“最悲哀的是,责任让我感觉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

但是渐渐地,她学会了接纳。因为“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开心、快乐的妈妈”,所以希望自己能够有感受幸福、创造快乐的能力。她把儿子的需要放在首位,自己的快乐成了一种义务。陈美蓉“是为儿子在活着”。

儿久病,母成医。2004年4月,陈美蓉在家人的支持下,个人出资,开办了 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下称“ 北斗星”)。泉州市因此有了第一个专门的“星孩”培训机构。

2007年,“北斗星”正式注册为洛江区残联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陈美蓉,也正式踏上了一条为泉州自闭症儿童康复而努力的公益道路。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多名自闭症儿童,因此而受益。

二十年公益路,陈美蓉心里时时挂念着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 除了本职工作,她参加了ABA的教师培训和各类自闭症教育NGO会议,向泉州地区孤独症儿童家长分享经验。

“ 遭受生活的锤打,没有垂头丧气,反而锻炼出生命的韧劲。我觉得陈妈妈就是这种人。”朋友这样评价她。

“北斗星是北斗星座最亮的一颗星,”陈美蓉说,“希望我们的‘北斗星’能像黑夜中的明灯一样,为孩子们指引方向,为家长们带来光亮。”

2021年10月,陈美蓉的身份又多了一个——菜鸟驿站站长。

这些年,孩子们在“北斗星”的庇护下长大,陈美蓉却喜忧参半。她明白, 对于这些孩子,仅仅康复训练还远远不够。她想要的更多,更美,也更难——让孤独症青少年融入社区,走向社会,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星青年”菜鸟驿站,就是“北斗星”最新引进的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康复教育项目之一。它在情境中展开教育实践,帮助大龄孤独症等障碍人士进行职业培训,辅助他们开启就业尝试。

平时,这家菜鸟驿站一天的快递量,在三百件左右。“双11”期间,单日快递量曾多达一千多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所有快递都由“星孩”们成功地完成天猫淘宝包裹送货上门。

在“星青年”菜鸟驿站之前,“北斗星”团队还曾开展 星星梦想农庄、星福公益书屋、缘星聚咖啡吧等多个辅助性就业项目。

与恢复训练相比,辅助性就业项目风险系数高,风险因素多。面对大龄“星青年”, 老师们必须了解更多,体察更“细”的事情。

“老师们会分析每一个孩子。了解他的优点、弱势,了解他排斥的行为和他喜欢的沟通方式。工作方法也要灵活多变。”陈美蓉说,“有点跟小朋友‘斗智斗勇’的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她接着说起,在驿站,曾有个孩子非常抗拒他人的触碰。在工作过程中,老师们会有意地,从善意的轻触开始,然后,是轻拍。一点点试探,慢慢地过渡。现在,正常的触碰不再让孩子紧张。

小辉2021年来到“北斗星”,只有20岁,不爱搭理人。陈美蓉还记得,小辉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只有一个字:“球。”现在,她发现小辉会回应别人的问话,也变得更开朗。以前去哪儿都要人陪,现在能独立上下班。努力工作的他,成了团队里首屈一指的“高收入”员工。

27岁的小许喜欢拍摄,陈美蓉就让他帮忙拍摄,在群里分享。“现在挺好的。他喜欢固定送一栋楼,我们就安排那栋楼的快递让他独自送。他完全可以胜任。”

“还有个孩子,起初一直其他回避自己的障碍。他跟我说,‘老师,我不是孤独症’。”陈美蓉说,“现在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仅接纳了自己,也能跟其他孤独症孩子一起工作,配合得很好。从排斥到接纳,这是一个比较可喜的改变。”

“星青年”菜鸟驿站创办至今,看着孩子们的改变,陈美蓉从“担心”到“放心”,她说:选对了!因为“ 孩子的开心和快乐是第一位。”

“孩子会长大,父母会老去。有一天我走了,孩子怎么办?”

陈美蓉心里,一直有一个“家”的构想。

“希望我们老了,孩子仍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她说。 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挣钱,挣的是社会对“星孩”的包容与接纳。

“我想打造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让家长们看到希望: 自闭症孩子长大后,是可以‘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孩子和父母,是能够互相陪伴的。”

2019年,陈美蓉构想过一个雏形:筹备一所专业的特殊养护中心,供大龄自闭症孩子使用。由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组成理事会进行管理,由自闭症患者的亲朋好友组成亲人协会履行监督职能。

时隔四年,她有了更清晰、更完整、更具执行性和持续性的框架:围绕自闭症孩子,由家长、辅导老师等相关人员组成一个十人左右的“家”。通过磨合期,探索达成“孩子们愿意接纳的一个“家”的模式。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引导他们的生活,将原生父母从终身隐形枷锁中解放出来。

对于支撑这个“家”的底盘,陈美蓉也有了更具体的思考:“北斗星”作为执行者,负责提供辅助性就业场所和专业工作人员;家长核心成员起到监督作用;第三方理事则有权进行人员的任免、管理,必要时,起到运营托底支撑性作用。

希望三方合力一起做事,让大龄自闭症青年的生命质量,以及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感,都能可持续地提高。这就是为孤独症患儿奔走二十年后,陈美蓉最深切的愿望。

而这样这样不惜燃烧自我的精神能量,与阿里公益“爱的同心圆”理念不谋而合。在阿里,有一种关于爱的共识:员工有爱,产品才会有温度,平台才能有担当,才能带动整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大家共同构成一种善意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中,许多美好的事情就能孕育,生发,茁壮成长。

去年12月,陈美蓉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和菜鸟驿站“社区正能量”的奖励, 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她是星青年菜鸟驿站的发起人,也是’星青年‘的引路人……她尽自己所能,助他们自力更生。她帮’星青年‘们手握命运。她从重复的琐事里,看到他们的闪光。愿他们都能继续努力发光,照亮自己和更多人的人生。”

对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支持,陈美蓉表示很感激,同时也透露出对技术性支持的渴望。“阿里团队里面各种人才都是非常多的。希望可以在运营上给出一些建议和引导,帮助我们经营好‘星青年’菜鸟驿站。”

可以想像,“星孩”们的陈妈妈,还会年复一年地带领“北斗星”,航行在他们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