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商 巡察 青岛 深意 部门

青岛对20个部门开展营商环境巡察的深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1 11:55:04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青岛干部作风能提升来到2023年,今年格外重视和优化营商环境结合。

3月9日,十三届市委巡察反馈通报会议暨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安排7个巡察组对20个部门进行巡察。

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0个部门开展常规巡察,并对其承担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巡察。

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10个部门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巡察。

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0个部门开展常规巡察,并对其承担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巡察。

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10个部门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巡察。

对这20个部门的巡察中,分别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同之处在于专项巡察都是针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展开。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由党的市县一级委员会向下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称为“巡察”。在市县级层面成立巡察办和巡察组。

巡察重在“察”,即体察民情,掌握基层动态,重点发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发现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等。

那么,为什么要安排营商环境相关的专项巡察呢?为什么是这20个部门?又主要巡察什么事项呢?

展开全文

1

1月28日下午,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2023年各部门工作进行部署。会上强调:

要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要持续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各项攻坚任务取得新突破。

要完善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更大力度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要持续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各项攻坚任务取得新突破。

要完善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更大力度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对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不难看出,青岛仍将延续2022年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条线”重点工作,持续发力。

这种延续性也有新内核,对青岛围绕三条线如何取得新突破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还要继续啃硬骨头;

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则要向优化营商环境的深水区展开,等等。

也就是说,青岛自己总结认为,自身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尤其在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等重要工作中,相关部门的作风态度和专业能力还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3月9日举行的十三届市委巡察反馈通报会议暨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也特别强调: ‍

十三届市委第三轮巡察的主题是聚焦市委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方法是常规巡、专项巡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开展巡察监督,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扛牢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十三届市委第三轮巡察的主题是聚焦市委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方法是常规巡、专项巡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开展巡察监督,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扛牢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

2022年全年,青岛围绕作风能力提升曾举行了四期“部门擂台”。

从出场部门可以看出,第一期偏重于实体经济与双招双引、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目标考核直接挂钩的部门。

第二期则偏重于民生服务和经济运行支撑相关部门。

第三期则是市委部门和群团组织,此外还有两个此前已经上过擂台的市直部门,分别是第一期的市城市管理局和第二期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第四期则大多是曾上过第一期和第二期擂台的部门,只有市生态环境局是 首次登上擂台。

这里面尤其需要注意第三期的两个部门(详见 《青岛市直部门打擂,这两个局出现了两次 》 )和第四期的部门。

其中,第四期登上擂台的部门有一个关键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十个部门里面,有的部门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全年经济运行指标。比如,发改委负责的投资增速,商务局的外资和外贸数据,工信局负责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科技局负责的研发投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的存贷款余额,等等。

有的部门则承担着市办实事的完成情况。比如,教育医疗资源建设、道路建设、山头公园整治,等等。

多说一句,作为承担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任务的相关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只上了一次擂台,其推进力度可见一斑。

对比来看,十三届市委第三轮巡察2023年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巡察的十个部门,基本就是去年第一期部门擂台的部门,唯一的不同就是由市生态环境局替代了市农业与农村局。

而开展常规巡察,并对其承担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巡察的十个部门,则由第二期擂台的5个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加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个部门。

3

那么,青岛这次针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主要巡察什么呢?

显然,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相关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引落地情况,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相关的任务攻坚情况,企业培育成长情况等,将是巡察的重要方面。

但也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城市整体的公平、法治环境。简单说就是,能不能尽可能为更多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市场机会?

青记此前一直说,一个非充分竞争的市场不利于新兴产业和企业创新培育,其主要表现是一家企业不需要非要搞研发创新、不需要提高竞争力,但凭借触手可及的资源、人脉、关系网络,一样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将企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那些有奋斗精神、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由于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关系网络,反而常常面临生死考验,创业艰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对东北经济有一个概括,叫做“结构性问题的非程序化处理”。即有关人员通过差异化对待,谋求个人私利,增进个人权威,营造个人化的忠诚关系和信任关系。这种文化环境,对外只能吸引投机者,而非真正的投资者。对内只能孕育钻营者,而非企业家。

为什么青岛前几年那么国资投资失败案例?

一方面是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另一方面就是差异化对待,吸引了一些投机的掮客在青岛呼风唤雨。

掮客思维本质上为了找接盘侠,他们不是真正关心城市产业的发展,他们只关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又赚到了多少回扣,分到了多少利益。

一座城市,越是急功近利,掮客越多。

当然,掮客逻辑其实并不可怕,如果能跟城市的产业赛道进行结合也无可厚非。但现实却不是如此。掮客逻辑的可怕之处,不仅透支了一座城市的财政收入,还让一座城市发展错过了最宝贵的时间窗口。

第二是政府部门和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办事效率等。

比如,对于一个新兴产业项目来说,其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平整、风向位置、排污管道口径等细节,都有可能关系到能否顺利投产。

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岛当前下大力气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企业,他们本身就对营商环境、干部素养等更加敏感,而且他们还习惯拿全国一线城市标准来对比青岛,也会不断倒逼青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2月1日在一篇关于青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调查的报道中有一个例子:

围绕发展“芯屏”、虚拟现实等产业,青岛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全力招大引强,打造产业集聚生态,但招商“冲锋号”吹响后,成效却并未显现:新兴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龙头企业愿意聚集于产业基础更强的地区,对基础薄弱的青岛“不感冒”。

在京东方招引过程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招商促进中心团队全面深入掌握相关知识,梳理青岛市及西海岸新区产业基础和优势,以专业对话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团队成员不懈努力下,京东方最终确定将其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落子青岛。

围绕发展“芯屏”、虚拟现实等产业,青岛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全力招大引强,打造产业集聚生态,但招商“冲锋号”吹响后,成效却并未显现:新兴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龙头企业愿意聚集于产业基础更强的地区,对基础薄弱的青岛“不感冒”。

在京东方招引过程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招商促进中心团队全面深入掌握相关知识,梳理青岛市及西海岸新区产业基础和优势,以专业对话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团队成员不懈努力下,京东方最终确定将其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落子青岛。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新兴产业的招引培育壮大,同样需要一批真正懂产业、懂产业政策、懂企业的干部队伍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