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
2023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养老问题,为此建言献策,部分提议和议案整理如下↓↓↓
一
全国人大代表建言
01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明确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适用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她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2019年第76号《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提出,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以及机构自有或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房产、土地,可享受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该政策的出台,直接提振了养老行业的信心,最终受惠的是广大老年群体。
为降低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加养老服务消费和养老社区投资,加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支持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等机构持续经营、发展养老,可持续地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希望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出具相关说明,明确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等机构适用2019年第76号公告提出的税费优惠政策。(来源:证券时报)
02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建议:
第一,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对接社区老年群体需求。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掌握老年人群基本信息及生活健康状况,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龄群体实行重点关注;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服务内容;依托平台及时发布服务信息,收集服务反馈。
展开全文
第二,依托社区充分整合生活照料、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商业服务、政府支持等资源,形成养老服务合力。社区结合本地条件建立或引入信誉及性价比高的家政公司、养老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生活照料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与本地医疗单位进行签约,定期为社区老人开展义诊、集中体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预约上门诊治服务;适时引入市场主体开设社区食堂,或与周边餐厅合作为老人开展助餐送餐服务;充分利用政府为养老服务提供的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三,建立完善社区志愿者机制,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整合社区党员、各行业人员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特别是广泛吸纳公益心强的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电话巡访、信息收集、上门帮扶、日常关爱服务。(来源:中国经营网)
03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感市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中心主任谢志斌建议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健全医养结合机构医保资格准入机制并完善监管措施,医保部门核定医养结合机构医保定点资质及报销标准,加强对其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医保结算方式,避免“套保”、“骗保”、“断保”现象发生。
二是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和安宁疗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和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养结合机构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范畴。
三是大力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国家层面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省级层面加大试点申报指导力度,优化保障政策,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早日落地落实;市级层面建立结余资金划转、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渠道,在系统搭建上着力,确保“闭环管理”。(来源:孝感日报)
04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李楠楠建议打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职业晋升通道,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职称评审专业目录,科学制定符合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同时,完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来源:光明日报)
05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淑芬建议要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出台更接地气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医养一体化进程,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建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让民营企业下定决心、放开手脚从事养老服务产业。(来源:河北日报)
06
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建议,应当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支持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尽快全面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民政部门要持续加大社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整合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同时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监管,确保养老服务行业放得开,管得住。
为农村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70-90岁的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失能和重病等的发生率。
教育、人社部门应鼓励各地职业院校、技师学校兴办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并鼓励各地建立养老服务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加快培养养老服务职业人才。
杨善竑还呼吁在农村地区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全面推行,以“财政要支持、个人要缴费”的原则,建立基金多元化筹资机制,多渠道破解资金和服务难题,呵护老人晚年生活。(来源:澎湃新闻)
二
全国政协委员建言
01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建议,促进护理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服务业务。促进护理产业发展,加快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养老护理工作。 (来源:证券时报)
02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的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持续引导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优先转型为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将养老机构交给专业机构经营。
将养老人才培养列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放在就业培训、失业者培训的优先位置,开发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收入保障和从业津贴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质量不高、流失率大等问题。
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来源:证券时报)
03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看来,要加强养老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使其长期健康规范发展,可以通过培育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配套整合来降低优质养老服务成本,从而提高效率。 (来源:中国社会报)
04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原会长王建军建议,持续推进养老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各类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动养老服务与教育、医疗、保险、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
05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认为,只有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核心产业,加强养老日用品、老年医疗设备、老年娱乐、养老地产、养老金融等支柱及衍生产业,才能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来源:中国社会报)
06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认为,要在影剧院、商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城市文化消费单位,增设针对老年群体的文旅消费时段,充分、精准地释放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来源:中国社会报)
07
聚焦两会
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建议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原有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基础上,结合实际提供医、护、药、康、养卫生健康服务。通过建立老年人卫生健康平台与民政数据衔接制度、下设住宅区医疗服务站等,能对入驻老人进行医疗、养老不同路径的动态转换服务,实现社区养老精准化。
建议加强医联体“一盘棋”运作,通过畅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物业的联合医养、建设布局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推进居家社区养老规模化。通过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手机政务App建设养老板块,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 (来源:光明日报)
08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德恒(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律师齐明亮提出,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来源:株洲新闻网)
09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徐凤芹建议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待遇。(来源:央视网)
10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建议,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绩效评估,组织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等试点示范创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研究编制养老托育职业队伍专项规划,建立行业规范,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打造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试试题、统一认证流程和统一查询系统的“五统一”培训认证体系。
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一老一小”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对就读相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减免学费,向社会输入一批业务技能精、服务意识强的养老托育职业队伍。同时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在积分入户、子女入学、公租房等方面的政策优待,引导更多生力军加入养老托育职业队伍;定期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保育员”等从业人员的表彰活动,提升养老托育职业队伍的自豪感。
支持养老机构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上门为“一老一小”提供服务,完善“驻家服务+定期服务+短期服务”,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内容,着力解决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打造集“服务+培训+就业+调解”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托育职业队伍”基层服务示范站,打造15分钟养老托育职业队伍圈。(来源:中国报道)
11
聚焦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依托社区建立专门养老服务设施。依托社区建立养老服务站,能够保证养老服务覆盖率。社区开展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为辖区内特殊老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符合需求的养老服务。对接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号召志愿者参与,与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配合。
二是培育综合化、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对接社区需求,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鼓励其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服务:包括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等专业、安全、便捷服务。财政结构更多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服务监管,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养老企业服务质量检查,对养老服务中虐老欺老等行为,对养老机构在收取保证金、办理会员卡和发行金融产品等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老年人人身安全。
四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社区养老设施进行诊疗性医疗服务,也要号召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招聘优秀的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养生等非诊疗性健康服务。对养老企业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根据社区养老服务的特性,特别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务。(来源:财经杂志)
来源:阿沐养老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