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以链招商”融入大市场 “促链成网”畅通大循环》的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创新链动的产业网提供了思想指引。
新年开工后,全国各地吹响“全力拼经济”号角,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和招商项目落地,力争重大工程“开门红”。
“全力拼经济”,招商引资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招商重在精准。不精不准,粗放招商,胡乱拣到篮子里的未必就是“菜”。精准,就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宽广的视野,深入谋划联动,促进相关产业由“链式关系”向“网状生态”转变。
过去,记者在采访中也曾看到“招商变招伤”的现象。有的地方忽视本地经济基础、产业状况和承载能力,片面追求“高大上”项目,甚至为抢大项目不计成本博弈;有的地方不考虑自身禀赋和产业链条,导致“招得来落不下”;有的地方拍脑袋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极大的浪费。说到底,这些都是搞形式主义和追求短期利益、表面政绩的不良作风作祟。
国内大循环不是一地一市的小循环,而是国内统一市场的大循环。为此,各地既要立足本地,也要放眼全国,“有舍有得”,从实际出发选准产业方向,既要勇当“主角”,也要甘当“配角”。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不断推动“建链、强链”,做强产业链“主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产业链内部“黏性”补链、延链,主动补齐产业链支线和末梢,促进主支链充分发展,形成产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集聚效应。
做强产业链是谋一域,做强产业网是谋全局。地方政府在产业布局时,要看清“左邻右舍”,打通思想观念的“断头路”,打破故步自封的“小循环”,“粗放型招商”要向“专业化招商”转变。只有立足共同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协作,共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相互支撑的产业网。
经过长期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各地都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又开辟出许多新的产业方向。进一步“共谋共建产业网”,各地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厘清优势和短板,科学判断,统筹安排,高起点做好产业布局。在制定产业规划时,要进行充分调研,针对不同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细化产业链主支链,明晰产业链上下游,谋划有特色、韧性强的产业网,以有形有度有效的“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