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授予996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青海省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彩红榜上有名。
刘彩红(中)与团队在讨论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张琪摄)
刘彩红,青海省气候中心主任,为青海省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及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带头人。不甘平庸,孜孜以求,勇攀高峰,这是青海省气象部门很多人对她的评价。
2000年7月,刘彩红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怀着对气象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来到青海省开始她的气象筑梦之路。刚来到青海省气象局,初出茅庐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观测数据,编写报文并提供给预报部门,当时觉得学以致用,还挺满足的。对高原的天气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没有深刻领悟,在老师们身上,她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自己看不懂的天气图片,老师一眼就能认清;自己不明白的技术原理,老师三五句话就能讲明白……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按照初学的知识是很难做到准确评估,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岗位任务,一切需要从零开始,多掌握气象知识,下班后的时间成了她固定的“充电”时段,针对高原气候特征,她阅读了上百篇国内外研究成果。有时遇到感兴趣或者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常常会忘记了时间,埋头一学就到了深夜。坚持不懈地学习让她不断进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想做科研,底子一定要硬,要继续深造,于是她毅然开启了自己的在职学习之旅,工作之余报考了自学考试、专升本等。
2005年,刘彩红通过全国统招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双一流的大气科学领域,她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汲取着知识,给予了在气候变化科研之路奔跑的力量。每当学习感到疲惫想要松口气时,她总会想到一句话“优秀,一半源于自律,一半源于孤独”。2020年,她取得了气候变化专业博士学位。一路奋进,像是一场华丽的蜕变,使她不断前行。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强省”战略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她一门心思扑在研究上,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建立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为了科学评估高原气候变化事实和影响,她和团队要常常身赴瓦里关野外科学试验站、三江源生态校验场等高海拔地区实地勘验,确定数据,调整参数模型,有时高原反应强烈,觉得血涌到头上都要裂开了,有的同志鼻血一直止不住,但大家依然坚持着,凭着不服输的韧劲,一起讨论,挑灯夜战反复琢磨,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就这样拧成一股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瓶颈,多项研究成果获得青海省及中国气象局科技成果认定,团队多位骨干成员也入选了青海省自然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
她先后带领团队编著形成了十几部省级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为三江源、青海湖等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更是在《中国气候变化绿皮书》等国家级权威报告中客观、全面地反映青海气候变化问题,为全国气候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由于扎实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创新突破,青海气候变化工作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全国示范点。她本人也被评为“青海省昆仑英才领军人才”,“青海省气象部门重大贡献记功”。
气象工作虽然平淡,但处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青海省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她心里清楚身负重责,时时不敢有丝毫疏忽。记得2018年夏季,黄河上游出现多次汛情,形势严峻,当时她孩子才上小学,一天晚上,青海省气象局值班室打来电话,需要立刻到岗参加会商。就在她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孩子光着脚冲出卧室,急切地喊道:“妈妈,你又要去加班吗?”看着孩子失望的眼神,她蹲下来对他说:“嗯。妈妈有紧急工作需要立即到办公室处理,你乖乖在家睡觉,妈妈忙完了就回来”。而孩子一声:“妈妈,天黑了,注意安全”,更使她泪目。虽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但她对孩子的陪伴的确很少,经常将孩子一个人放在家中,踏着夜色跑办公室,抓紧时间会商天气,组织材料,把关决策信息。
2018年夏季,黄河上游出现多次汛情形势严峻,冬春季青南牧区达到特重度雪灾,百年不遇;2019年夏季,可可西里出现水患,危及重大工程建设;2022年8月,大通、互助暴雨洪涝频发……一次次的考验面前,为了争分夺秒,她常常顾不上休息和吃饭。她深知,要当挺得直腰杆的干部,不能仅仅喊破嗓子还要做出表率。
探索真理,服务高原。刘彩红在高原气象道路上走了20多年,乐在其中、坚持不懈。从初入行的懵懂无知到担任气象领军人才,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的考验都离不开二十多年来每一刻的点滴积累。奋斗成就梦想,平凡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和钻研,平凡日子里无悔的付出与奉献,无时无刻不在为她气象路上的“筑梦”之旅着色。(青海省气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