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因为粉丝挨批不该习以为常,也不该一笑而过。
尤其是在临近过年的这个关口,一趟粉丝接机让权威官媒点名批评更显得闹心。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也少见艺人因为粉丝行为被批评,不过据我所知,粉丝们的热情不会因为封控或放开受影响,该五湖四海地去捧场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按理说“接机”这种事全靠自觉自愿,可能艺人本身确实讨粉丝喜欢。
反正在我看来,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但千万要注意方式和分寸,过生日送礼物也好,倾家荡产拉票也好,粉丝行为一般上升不到偶像身上——
自觉自愿,与TA有什么关系?
尽管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总是让人看着不舒服,不舒服的理由也无非是“小小年纪尽给别人找麻烦”,但这确实也是事实。
展开全文
权威官媒再度就粉丝机场接机的事情发声,一是因为粉丝接机不在于接谁,而在于扰乱了现场秩序不说还责备维持秩序的警察,二是这种“自发”的自愿行为中多少离不开别人的挑动。
内娱学日韩的习气由来已久,应该说好的东西学到不少,比如选拔苗子,训练艺能,阶段观察和形象定位,客观的说这是一种持续对内娱输送新鲜血液的好事。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优秀的新人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成长起来的。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争议甚至非议,然而能够出类拔萃者,最终都是凭借优质的作品确立了自己在内娱的位置。
同样伴随这些起起落落的人物们共同成长的就是“搞气氛”的问题:
比如“人气值”该怎么营造出来?
这显然不是艺人能左右的,而是运营团队需要思考并实施的问题。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针对“营造氛围感”出现的讨论和谴责很多,遗憾的是有些人依然没有记住教训,在我看来,这就是对艺人不负责任。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把艺人的往返坐行搞得场面浩大,万众瞩目就能造成“TA很红,很受捧”的感觉,这样的话出去宣传洽谈也有底气,这些幕后的操作和心思如今也是人尽皆知,可正经事之外的心思多了,思维难免会固化,就像后来大家谈“氪金”、谈“送礼”,动静太大,太招摇,就会让更多的人反感,而这种反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之后还在重演,不清楚是套路屡试不爽,还是某些人实在记吃不记打?
无解。
所以我看新闻评论区里不少人说这种场景他们年轻时就见过,我也才意识到有些思想不但是习惯性的,还有延续性和示范性:
习惯于用浮夸的方式获取关注,延续于表面的热闹获得幻象,示范于后来人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就对了”。
可依我这些年浅显的观感,我始终坚持认为艺人的路能走多久走多远,最后靠的还是“艺”。
尽管这个道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包括搞氛围的人,然而遗憾的是似乎依旧对惹众怒的事情乐此不疲,哪怕大家心里都清楚最后的结果就是直接伤害艺人本身,还附带让一群孩子被骂“脑残”、“没家教”。
于是我想内娱的一些不良风气兴于虚幻,可不见得止于理智。
因为虚幻的假象确实能营造出一种对美好的期待,理智则显得残酷得多——
TA到底有多红?能红多久?凭什么红?红到什么时候?
让明白人看必然会出具一整套系统的工作计划,让捣糨糊的看则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那么官媒这次批评的直接目标不是艺人,而是艺人背后的某些失智者也是情理中的事——
如今整体环境随着放开,渐渐呈现出一股活力,我也相信伴随这种活力,许多人的工作和事业都会逐渐开始有转机和起色,包括因为疫情多少受到影响的内娱。
但不要忘了,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的眼睛还是会盯着一些不好的行为左思右想:
我们需要的是艺人,不是“妖人”——作妖的人。
对于还没有意识到如今国家持续的对内娱行业不良风气整顿决心的从业者而言,官媒批评搞氛围是一次很好的警示。
它也是再次提醒热衷于搞氛围的人:
凭“艺”才能“近”人,否则一切都是浮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