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之差 信佛 千里 拜佛 相隔

拜佛与信佛,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0 17:30:02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拜佛和信佛

确实,佛菩萨是普渡众生的。正如一进寺院就能看到的弥勒菩萨笑口常开,寺院山门广开,没有学佛,没有皈依,又或者不太了解佛教,也都欢迎来参访,停下脚坐一坐。

有的人是带着全家平安的祈愿而来,也一定有人是怀着心事而来,怀着礼敬的心情一个殿堂一个殿堂地拜过来。的确,在寺院里的环境里,在庄严殊胜的佛像前,都更能够静下心,想想平时不怎么思考的大问题,做一个决定,或是放下些什么......希望大家在离开寺院的时候,挂在祈愿墙上的不只有美好的愿望,也请把那些烦恼和焦虑统统留下。

但是,即使有了佛菩萨的加持,人却总要活在自己的惯性里。往往是刚踏出了这扇门,想过的问题就抛到了脑后,做过的决定又开始摇摆,要放下的东西又拿了起来......这样拜佛,既不治标,更不能治本。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真正地相信一个人,就一定会认真按照他的意见去做。信,但却不照做,很难说是真正的信。拜佛和信佛也是这样,拜佛更多的是外在的动作,而信佛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依赖,并且愿意“依教奉行”。

既然相信佛菩萨的普渡众生,那就更要相信佛法揭示的六道轮回和因果业力;既然相信佛菩萨的加持,那就更要相信所有的问题是往昔业果的显现,想要的福报也需要自己的行动去播种;既然相信佛菩萨的救苦救难,那就更要相信解脱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愿力。

迷信与正信

有人觉得求神拜佛是迷信,出家人、佛弟子又说佛教是正信,那到底是迷信还是正信?迷信,或是正信,还是人的问题,都是人心所造。

真正懂得拜佛的意义,对正信的佛法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自己信奉的原因,坚定不移,愿意依佛陀的教法修正自己的言行,那就是正信。

如果是看到别人都在拜,也随民俗大流进来拜拜,能和法师合张影那就更好了,给自己多一点信心,那还是结个善缘,谈不上信佛。

至于觉得出家人有“法力”,从而想要打卦算命、预测吉凶、寻找捷径,却并不想了解佛法、改变自身,那并非“正信”,而是“迷信”。即使真的有宿命通之类的神通,释迦牟尼佛早就明确说过,出家人不得为人算命、看相、打卦之类,这些都有违释迦牟尼佛的教诫。

信是根本

汉传佛教的修学讲求“信解行证”的次第,“信”放在首位。“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果真想在佛法中得到受益,信可能要比智更要紧。

现在的社会上有这几种现象,职场青年将禅修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的确也有一些效果,但如果没有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没有在生活中依教奉行、改变自己,遇到烦恼困境,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对佛学有深入了解,但如果还是将佛法主要作为一种文化或哲学来做研究、做课题,那也是停留在“账面的财富”,获益有限。

又或者,有的人本身很聪明,还是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看佛法,只挑符合自己认知的部分来遵照,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就选择性忽略,带着自己的“分别心”来信。例如,相信佛菩萨会护佑众生,也相信行善积德,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认为只要心中有善,持不持戒无所谓,对财富、地位、感情也还是样样想抓牢......这样挑挑拣拣地学,说到底最终还是“信自己”。

佛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既是成道的根本,也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源泉。《大智度论》说“信如手”,正如人们的生活是靠双手来创造,真正的信佛首先是将佛法作为自己的信仰。希望大家在走进寺院礼佛祈福的同时,也能静下心来了解真正的佛法,那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真正的改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