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东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以来,全市交通工程建设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精心部署、积极行动,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加快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市将实施深度城市化行动,着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城市气质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在交通方面,东莞将提升路网通达性。在2023年东莞两会召开之际,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祁志强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专访。
1、全年完成投资248.15亿元
南方日报、南方+:交通出行关乎每一位市民,请介绍在过去一年里,全市交通发展的新成果。
祁志强:在2022年,我们全力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主线,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着力点,奋力增创东莞市综合交通优势。纵深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2022年1月至12月完成投资248.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29%,同比增长10%,超额完成市定的目标任务。
展开全文
着力增创综合交通优势。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狮子洋通道和东莞港沙田港区四期工程提前实现开工计划,成功撬动投资926.89亿元,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助力东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莞番高速三期加快建设,滨海湾大桥、沙田大桥、疏港大道延长线、东湾大道(交椅湾段)等项目建成通车,城市格局不断优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新建宏川石化码头1座,其中新增两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1个,东莞港现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38个,积极打造大湾区关键货运支撑港口。
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品质。以提升群众绿色出行比例为核心,努力构建低碳绿色交通运输系统。2023年1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中,我省仅三个城市达标,东莞是其中之一。不断提高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把高度市政化的部分农村公路升级调整为城市道路,更好适应不断拓展的城市空间。系统优化公交线网,试点实施“鱼骨式”高频干线换乘服务提升项目,有效缩短市民候车时间。试点运营“随需公交”,优化公交资源配置。
坚持开展交通综合治理。长效治理交通拥堵,完成119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制定印发全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不少于2400公里主干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规范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新增停车位9.5万个。抓细抓实行业安全监管,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2.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3%,实现“双下降”。
2、三年品质交通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南方日报、南方+:2022年是全市实施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最后一年。三年来,全市交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祁志强:品质交通攻坚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下,市交通攻坚总指挥部建立健全攻坚机制、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强力统筹协调,实现交通建设全面提速、道路品质全面提升,“双万”城市出行环境不断优化,交通攻坚行动取得良好成效。交通攻坚行动三年,计划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实际完成投资675.18亿元,完成道路建设416.82公里、轨道建设104.1公里,新增各类停车位25.85万个,新改建人行道631.81公里、非机动车道132.12公里,完成交通拥堵点治理467个。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均已达到当初设定目标。
一是攻坚机制高效运转。建立健全了市镇两级同频共振、高效运转的攻坚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地落实。成立市总指挥部以及35个镇街(园区)分指挥部,构建由交通、自然资源、城管、交警等部门组成的“1+7”综合交通协调平台,形成全市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创新并联审批,制定实施交通攻坚项目前期工作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压缩前期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节,效率显著提升。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创新投融资工作专班,围绕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行REITs等研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方案。持续用好镇街垫资建设政策,缓解市财政资金压力。
二是综合交通主骨架持续完善。深外环高速东莞段、赣深客专东莞段建成通车,佛莞城际东莞段完成建设,进一步融入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狮子洋通道和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开工建设,市轨道1号线一期、莞番高速三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莞番高速计划2023年全线通车。同时,紧密跟踪国家、省市重大规划,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将东莞打造为连接广深、沟通港澳、联通全国的重要节点城市。
三是低碳交通方式加快形成。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公交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城区片区60个公交站台和71座公交候车亭,建成100块公交电子站牌,新增9处公交首末站。试点打造G12路“1+N”鱼骨式高频骨干线、328路松湖科创号高频换乘干线,使G12路日均客流提升超50%、328路日均换乘客流量提升26.8%;提供假日专线、学生线路、定制线路等多样化公交服务。提升慢行交通品质与服务,打造完成213条慢行品质示范道路,总长度约391.6公里。
四是交通治理不断推向纵深。深化交通拥堵治理,按照“一堵点一方案”“一区一策”原则,完成全市467个堵点治理和东华等6所试点学校、东莞大道—鸿福路口、市人民医院、市植物园等片区交通治理。试点学校周边拥堵指数下降约60%,市人民医院院区内停车周转率提升1倍,各片区拥堵现象明显好转。强化静态交通管理,三年新增停车位25.85万个,完成体育路东实立体停车场、市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库等10个重点停车示范项目,实现停车资源有效供给。建设智慧停车云平台,接入全市570条道路、2879个停车场合计约76.31万个停车泊位数据。持续加强执法监管,三年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案件21246宗,查处超限超载货车42290辆次,其中“百吨王”805辆次。
3、加快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网
南方日报、南方+: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交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重大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等。在2023年,全市交通工作如何谋划?
祁志强:作为东莞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部门要锚定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促进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行引领作用,全力做好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网,更好满足深度城市化发展需求,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
具体来说,我们将有以下举措:
着重助力经济,进一步扶持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加快出台进一步扶持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东莞交通运输业发展难点痛点精准发力,招引和培育相结合,壮大本市交通运输产业。重点推进外贸经济发展,助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支持东莞港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东莞港与周边港口错位联动发展。
着重超前布局,加快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网。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深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轨道、路网、航运对接合作研究,认真谋划、研究、调整一批迫切需要的交通项目,做到加快建设一批、动工一批、完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推进,为全市交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项目支撑。抢抓“黄金内湾”建设机遇,规划建设滨海复合路网体系,串联滨海文旅资源及公共空间。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主动纳入国铁网版图、积极对接大湾区城际轨道网,进一步强化东莞与湾区核心城市的互动合作。推进高快速路网体系,推动莞番高速、常虎高速改扩建、莞深高速改扩建、狮子洋通道等4项支撑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东莞市重点平台的跨市交通和南部九镇对接深圳,进一步提升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之间的交通互联,形成高快速路直连,主干路全面对接的高效路网体系,支撑重点平台建设。
聚焦出行优化,更好满足深度城市化发展需要。坚持绿色高效导向,全面推动交通出行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综合开展道路交通治理,强化交通拥堵精准治理,继续分批次推动堵点整治,2023年推进不少于80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推动2023年全市完成不少于240公里主干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全市新增不少于10万个停车位、完成10个重点停车示范项目。深化推进全市主干道全要素管理工作,科学统筹、综合开发利用道路资源。持续优化公交线网,着力探索公交定制化服务,综合采取优化低效线路供给、整合精简走廊公交线路网络等措施,重点新增不少于6条公交走廊干线。系统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坚持科技创新赋能,重点推动建设市智慧交通运行指挥中心。
坚持树立底线思维,全面筑牢交通安全防线。统筹发展与安全,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牢记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所在。持续开展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措施、“省65条”“市78条”,压实全系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欧雅琴
【摄影】孙俊杰
【作者】 欧雅琴;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