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宁津:规范+创新 焕发基层人大活力
近日,在宁津县杜集镇乡村振兴代表之家,一场精彩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云宣讲”吸引了1800多名群众线上观看。直播中,德州市人大代表杜丹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围绕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解读了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互动。
在保店镇,86名人大代表开展“点单送服务”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与选民建立联系。活动采用首问负责制,谁接单谁解决。代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上报人大代表工作站,由全体代表共同商议解决。“‘点单送服务’既是保店镇人大闭会期间的特色活动,也是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人大代表‘进百家门、代百家言、解百家难、添百家欢’已成为代表与群众的互动常态。”宁津县保店镇人大主席张洋介绍。
以市人大代表、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长俊命名的“张长俊特色代表工作室”,不仅是传授剪纸艺术的工作室,更是乡亲们说话拉呱的好去处。“通过剪纸特色代表工作室,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联系群众,促进履职,也服务民生,增加了群众就业。”张长俊说。
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是新一届宁津县人大常委会重点推进的工作。换届以来,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实干,出台了《宁津县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创新、巩固”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展开全文
强基固本建阵地
根据每位代表职业特点、地域分布,宁津县人大常委会确立了“因地制宜、分层设立”建设原则,在市级人大代表中设3个代表之家,在乡镇驻地设12个代表工作中心站,在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代表所在的处所各设5个代表工作站,选培引领式的代表设12个特色代表工作室,力求做到科学选点、优化布局、各具功能,使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室)。
“实际建设中,我们明确了‘八个规范’,即规范组织机构、规范阵地建设、规范乡镇人代会、规范代表联系选民、规范代表履职活动、规范民生实事票决、规范议案建议办理、规范代表队伍建设等。同时,采用‘标杆先行、以点带面’的模式,建成了10处示范点,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华介绍。
据了解,宁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及分管副主任深入“家站室”建设的现场、召开调度会等60余次。每个站点的选址规划必须经县人大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建设,从施工到组织活动,宁津县人大常委会都予以指导。截至目前,“3+12+60+12”“家站室”体系在宁津已经建成,一座座基层人大堡垒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文化引领抓推进
经济让地方强大,文化让地方伟大。鉴于此,宁津县人大常委会立足87个“家站室”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深挖每个站点的历史资源,从中汲取发展力量,明确精神追求、发展定位。目前,87个站点分别形成各自独有、各具特色的文化理念,激发全城无限活力。
在各站点内,人大代表公开栏、承诺栏、践诺栏也是一大突出的亮点,该专栏以代表承诺、践诺为蓝本,激励代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点亮了人大代表源于人民“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宗旨和为民服务“践诺于民、久久为功”的情怀。
创新突破亮品牌
人大工作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据了解,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在打造各站点特色品牌上下了很大功夫,各个站点都各具特色,像“星火大讲堂”“代表直播间”“民情连心网”“空中彩虹桥”“代表赶大集”“幸福故事汇”“秀美摘星人”等人大特色品牌活动丰富,亮点纷呈,擦亮了基层人大工作的底色。
“人大代表们如满天繁星,托起了为民的高度,传递了爱民的温度,拓宽了亲民的厚度。我们的经验在全省产生了积极影响,截至目前,滨州、威海、德州各县市区等30余家单位先后来宁学习了建设经验。”杨建华表示。
活动助推求实效
“87个站点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组织代表利用线下、线上学习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交流履职感想。‘家站室’像一块磁石,把人大代表紧紧吸引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增强了代表凝聚力和向心力。”杨建华说。
既要建起来,也要用起来。据了解,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将每月15日设立“代表活动日”,在这一天,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全员参加活动,了解反映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及时交办督办。截至目前,全县“家站室”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500余件。
不仅要用,还要用出实效。宁津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家站室”平台,积极创新履职方式,结合部门测评、“两官”评议、专题询问、建议督办、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监督活动,为服务大局献计献策,让基层人大工作动能十足。
“我们将探索更多代表‘家站室’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力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代表优势、体现代表作用、实现代表价值、贡献代表力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宁津大地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杨建华说。
(通讯员 郑若祥 胡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