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创新推行“免罚清单”制度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2日讯(记者 刘淑红)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升级,对扶持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市市场监管局所确立的“首过免罚”适用原则被新施行的《行政处罚法》吸收采纳。《中国质量报》等各级相关媒体对经验做法进行报道。目前,市场监管轻微违法免罚事项已达108项,涉及执法领域15个,免罚总金额超8080万元。
立足“实”,清单版本完成“三连升”
市市场监管局锚定发展大局,贯彻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工作,将法治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将法律规定与执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首创精神”建立“免罚清单”制度,使法律原则具体化、落地化,体现公平正义。一是谋求“发展实策”,在守正创新上下足功夫。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出现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多半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不熟悉,多为无心之失,一旦被处罚会对其未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为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容的发展环境,2019年,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主观上没有故意,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过免罚”,有效避免了企业因无心之失导致信用受损、负担加重。二是紧扣“工作实情”,在服务大局上用足气力。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的紧急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加快研究出台“免罚清单”2.0版。进一步强化对市场主体扶持力度,特别明确初次违法的认定标准,细化不予处罚适用规则等,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为复工复产提供更宽容的制度环境。三是围绕“企业实盼”,在扩大免罚覆盖面上做足文章。2022年,以服务型执法理念为指导,聚焦融入城市之需、解决企业之难,将“免罚清单”再次扩充升级至3.0版。清单事项从最初的30项增加至108项,涉及监管领域从8个扩充至15个,涵盖市场主体登记证照管理、食品、广告、合同、价格、质量、知识产权、化妆品、计量、认证认可和食盐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
体现“用”,针对性和可行性“双提高”
“免罚”不是“免责”,“免于处罚”不是“一免了之”。在推进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局按照“清单更具体、举措更可行、操作更直接”的原则,紧跟监管实际,紧贴市场主体需求,“变中求进”、“变中求用”,使免罚清单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明确具体,逐步构建起系统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走深、走细、走实。一是点位“找准了”,清单事项“有理有据”。对焦法理、法条和法则,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精准分析研判近年来全国其他省市和我市市场监管执法案例,筛选找准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轻微违法问题,使“免罚清单”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适时增加电子商务、网络食品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等重点领域免罚事项,推动轻微违法免罚工作与服务型执法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二是规范“讲明了”,操作落实“一键直达”。通过完善免罚案件办理程序,推行信用承诺制,确保免罚依法依规实施,为执法人员提供精准指引,切实解决基层执法“不会”、“不敢”的问题。2022年,专门出台了《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规定》,原则性的《不予处罚规定》与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的清单相辅相成,构建起更为完备的工作配套机制。三是案例“选好了”,示范引领“事半功倍”。通过评选推广优秀案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市轻微违法免罚工作整体快速落地落实,特别是区市局和基层所工作开展稳步有序。通过定期调度通报,解剖案件类型和特点,分析问题和短板,提出推进要求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作落实。仅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免罚案件920余件,较2021年增长84.6%,为市场主体免除罚款金额4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0%。
着眼“效”,惠企利企呈现“多维度”
“免罚清单”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作为,大胆实践,强化落实,全力做好轻微免罚相关工作,引领监管理念悄然转变,带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为全市市场主体带来“看的见、摸得着”的利好。一是免罚案件数量和额度逐年增长,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三年多来,共办理轻微违法免罚案件1900余件,平均每个案件免罚4.1万元,免罚案件数量和免罚金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真正实现了为企业“减罚款、减负担、减干扰”,惠及市场主体力度持续扩大。2022年,电子商务监管、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实现了免罚案件“零的突破”,对扶持与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发展产生直接效果。二是监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在“减负担”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加服务”,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规范涉企收费检查,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开展暖企助企系列行动,推行“暖企行动”20条、促创业17条等发展措施,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坚持数字赋能,对接电商企业需求,深化“优商加油行动”;推出6项信用修复举措,主动开展信用修复11605户次;组织行业专家、技术机构等,跟进帮扶指导,让执法活动成为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的过程。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赋能企业“行稳致远”。推进“免罚清单”制度,是落实服务型执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力诠释了服务型执法事中“轻微免罚”、“过罚相当”的核心要义。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充分运用事前指导、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等柔性方式,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市场监管部门执法的“温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使“亲”“清”政商关系更加和谐,有效放大了营商环境“暖效应”。目前,我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205万户,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