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之都 蒙古 万里 文博 道上

文博 | 中华文明在内蒙古 万里茶道上的“旅蒙商之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0 06:09:03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多伦山西会馆议事厅外观

多伦是中、俄、蒙“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曾是联通蒙俄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门户,彰显古代内蒙古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合作与融通。

多伦曾是旅蒙晋商云集之地,以17世纪末“多伦会盟”为起点,成就了“漠南商埠”的美誉。

以山西会馆等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群,见证了“万里茶道”的兴衰,成为国内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多伦目前共有1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全文

多伦诺尔博物馆俯瞰图

因商而盛 重要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多伦,全称“多伦诺尔”(蒙古语),汉语意为“七个湖泊”,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背靠大草原,面向京津冀,坐落在以“引滦入津”而闻名遐迩的滦河之畔,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一座草原边城(航线距离180公里),是中蒙俄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17世纪,一条万里茶道联结起亚欧大陆,让中国与世界相遇,开启了商品贸易与文明互鉴的神奇之旅,沿途兴起了200多个因茶叶而繁荣兴盛的古城古镇。

作为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的第一个门户,多伦“因商而盛”,是万里茶道上的“旅蒙商之都”,历史上曾有“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之美誉。

多伦曾与张家口一样,为口北三厅之一,称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1691年,清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举行了著名的“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后,当地修建了汇宗寺,商贸活动随之蓬勃发展。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更加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直隶、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商人蜂拥而至,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旅蒙商城、各种商品云集的贸易都会。

多伦兴隆寺

每逢庙会,牧民驱赶着牲畜赶庙会,商人以茶等货物换取牲畜。通过庙会经济,搭建起一个长期稳定的交易平台,为日后万里茶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行商进行贸易活动

在多伦诺尔的旅蒙商人主要以晋商和直商为主,这些商人由内地贩运大量生产和生活用品到此,茶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必需品。

对于经营贸易的旅蒙商,清政府发给“龙票”,以资凭证,“龙票”不仅是经商执照,实质是一种专利特许证,有幸获得“龙票”的旅蒙商们,成为清俄茶叶贸易与万里茶道上出现的主要推动力量。

《尼布楚条约》第五条规定:“两国今既永修和好,嗣后两国人民如持有准许往来路票者,应准其在两国境内往来贸易。”这是中俄双方第一次以国家名义正式承认边境贸易的合法化,也成为万里茶道由官方开始经营的标志。

随着多伦诺尔—张家口、多伦诺尔—呼伦贝尔、多伦诺尔—库伦—恰克图、多伦诺尔—北京等商路逐渐形成,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京城“聚长城”“鼎恒生”“大利”“庆德正”等八大商号先行入驻多伦诺尔。随着贸易越做越大,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

到19世纪中叶,多伦诺尔达到了历史的全盛期,注册商号4000余家,形成了“东西宽四里,南北长七里,分十八甲,十八条街道”的繁华肆集,成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因茶而兴 通商南北

在多伦县旧城区西南,至今矗立着结构精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1745年(乾隆十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在多伦诺尔集资兴建“山西会馆”,是当时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外省会馆。会馆由四进院落组成,牌坊、戏楼等一应俱全。

“山西会馆”是当时在多伦经商的山西商人结社、集会、议事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据会馆碑文记载,嘉庆、道光、民国初年历次重修,有记载的捐款山西籍客商就达千余户,足见当时在多伦经商的山西人之多和商业之发达。

多伦山西会馆外景

多伦山西会馆是万里茶道外销路段的商贸类遗存,见证了旅蒙晋商的茶叶贸易活动。

历史上的多伦诺尔与内地的关系渊源流长,有着不解之缘,商业贸易的发展也让茶有了特殊的意义。“茶叶贸易逐步兴起,其背后是晋商逐步发现机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的过程。”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建生说。

中国商人发现并有意识地引导这一市场消费,迅速打开了茶叶在蒙、俄地区的销路,并借由俄国商人之手,将茶叶运到整个欧洲。据记载,在当时,茶叶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日常必备的饮品,“不喝茶,不上工”,可见茶叶受欢迎程度。

在多伦诺尔,人们习惯了以物易物的方式,茶叶变成了当时的一般等价物,砖茶12片或15片可以换一头羊,换骆驼则需要花费更多。“茶与奶”便于此处相遇,中原与草原地区的交往交融更加深入。

当时,多伦诺尔的茶栈共有3家,茶叶中数量最多的是砖茶,达2.5万箱到3万箱之多,主要销往库伦等地。砖茶中最数湖北咸宁赤壁市羊楼洞的“川”字牌茶为甚,素有“洞茶飘香万里大草原”之誉。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维东认为,晋商创造了“总号经济模式”,大掌柜坐阵总号,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各分号在外独立自主,灵活经营,也创造了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同时也创造了茶叶品牌化营销模式。

这些从内地引进的各种经营模式,与当地原有的贸易方式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使得旅蒙晋商在多伦诺尔创造了一段商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蒙韵晋风 民族融合泽被后世

城市是万里茶道的灵魂,也是万里茶道文化与精神的承载。

旅蒙商对内蒙古地区民俗形成的影响巨大,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文化教育、农牧生产,无不打上晋文化的烙印,与山西的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多伦“万里茶道多伦诺尔驿站”展厅,有旅蒙商人经商用的各种器物,如秤砣、骡马身上的铜铃铛、牛角商号印章、商号账簿、马车用油瓶、盛装茶叶的器具等。

清代马车用油瓶

清代月饼模具及盛具

多伦“万里茶道多伦诺尔驿站”展厅展出的盛装茶叶的器具

多伦诺尔遗存大量清代建筑,集楼、台、殿、阁为一体的山西会馆大戏楼,造型雄奇,雕刻精巧,皆效仿太原西南的晋祠建造,据考证,此种结构的戏楼在中国仅有2座。多伦每年五月十三开台唱戏,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所唱剧种主要是山西邦子,即晋剧。另外,多伦城隍庙大戏台和碧霞宫大戏台还上演河北邦子。流传至今的节庆唱戏活动推动了直晋鲁蒙地区文化在多伦的融合发展,也成为多伦群众不可或缺的娱乐形式。

2021年,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在多伦县举办,与会中外嘉宾围绕万里茶道“国际化、年轻态、产业融合、联合申遗”等话题展开探讨,以期为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启示与帮助。

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说,多伦是万里茶道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此次会议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之城。(本版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由多伦县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参考资料:

1.《大清会典》。

2.《清史稿》。

3.《口北三厅志》。

4.《内蒙古自治区万里茶道调查报告》李艳阳。

5.《清代盟旗制度与内蒙古五路驿站的设立——兼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吕文利。

6.《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倪玉平、崔思朋。

7.《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研究》康永平。

8.《多伦旅蒙商·内蒙古商业厅》。

9.《蒙古商贸制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赵海荣。

内蒙古多伦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春明、多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鹏等对此文大力支持。

终审:王佐政

复审: 王猛

初审: 陈乔新月

编辑:王雪雯

校对:王璐 李娅楠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mail@nmgwlt.cn

【免责声明】

1. 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觉得好看,随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