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 堆满 卡车 古董 足足

李鸿章后人将所藏古董全捐国家堆满72间房,足足装了6辆卡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0 06:02: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晚清时,曾有一个人的离世让慈禧太后失声痛哭,哭喊道:大清再有什么事,无人可与之分担!他就是后人口中毁誉参半的李中堂——李鸿章。

李鸿章最令人泪下的那句话是:“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王爷,你的路还长着呢,让老臣替你签!”于是,李中堂颤抖着手在《辛丑条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从此,世人皆呼卖国贼,无人知是真中堂。百年已去,我们不再尖锐地批判,而是辩证地思维,面对那段被蹂躏的岁月,更多了几分谅解。

李鸿章侄孙李荫轩酷爱收藏

一个学识渊博的家族,其影响力是绵延不绝的。李氏家族的后人虽未像李鸿章一样位极人臣,且鲜少做官,但经商的经商,为文的为文,都有着不菲的成绩。

但除了张爱玲,似乎我们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哪些消息。直到那个低调的收藏家的出现,那令国人大跌眼镜的高段位的藏品,人们在啧啧惊叹中又一次见证了什么是世家。他就是李鸿章的侄孙李荫轩,其人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

百度中输入李荫轩的名字,网页中的消息令人忍不住要逐一点开一窥究竟。在满屏的标题中,他被称为古钱神秘客、现代文物收藏家,藏书家。更有诸如李鸿章后人李荫轩,藏品有72间房子之多,全部献给国家之类云云。

展开全文

李荫轩,自小家道殷厚,博古通今,通达中外历史,尤对国学极为钟爱,喜文物,好古玩,为人淡泊名利,不喜为官,从十三岁起开始收藏古代文物。据说在他那满满当当的72间藏宝阁里,有一个专门的仆人,天天都要掸去灰尘。

他尤喜古钱币和青铜器。对于古钱,这位收藏家是极为考究和用心的。他收藏的中外币章,总数达三万枚之多。

他可不仅仅只是收藏,还要亲自为所收集的钱币作拓本,对照古籍,考究其时代背景,并将与其有关的历史一一抄下来,可谓用心之至。每收得一件心爱之物,他都会忙着查证其时代背景,直要忙到夜里十二点才肯休息。

为人淡泊,不喜做官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上海滩的古玩市场里,有一位叫包先生,行踪神秘。他出没于各个钱币古玩市场,出手阔绰,看上就出手,且毫不粘缚,不与人过多交际,也没有任何联络方式。

但若问这包先生除了姓甚名谁,还有其他消息也无?家住何方?家世如何?哪里高就?却无一人知晓?

这神秘者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身上的衣服用料考究,一身书卷气,斯斯文文,很是耐看,这人是谁?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侄孙李荫轩。那他又为什么姓包呢?原来这李荫轩不喜攀附祖上的高枝,怕别人以李鸿章的光环来投射自己,故而化名包申甫。

马传德先生在泉城往事中记述:他敲门的声音很轻,用苏州口音与其父亲交谈。自己往往唤他包家伯伯。

世人皆道李荫轩为玩古玩一掷千金,但据说,这位包家伯伯为了古玩可是常常节衣缩食。那李荫轩与马传德先生又是什么因缘呢?

原来,马先生的父亲马定祥开着一家祥和泉币社,在马成德读小学的时候,李荫轩便常常来这家店里淘宝。

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家们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都对古玩钱币之类保持低调,钱币界尤甚。唯恐不留神惹上政治关系。唯有李荫轩,在政治运动频发的50年代,一如既往地出没各个文物场所,醉心于收藏。

他所收藏的中外钱币的总和达三万枚之多。对于在钱币界有黑老虎之称的铁钱,收藏家们都不愿触碰,原因在于其锈迹斑斑,不好辨别,要将其所处年代,当时背景,历史事件考究清楚极其困难。

李荫轩则不然,他以其为业,勤苦钻研,尤其是一枚唐朝高昌国所铸的“高昌吉利”,据说世间仅此一件,李荫轩视为掌上明珠,不仅为其制作拓本,还要题字、扣章。

马定祥先生店里曾购回一个清代的白色水晶鼻烟壶,壶内有李鸿章的画像,就像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的那样,头戴三眼花翎,身着大清服饰,且画像栩栩如生极为动人。

马定祥拿给李荫轩看,据说当时李荫轩对着李鸿章的像看了很久,对马先生道“这个鼻烟壶我很想要”。马先生很慷慨地就给了他,彼此心照不宣。

这许是二人交往过久,彼此意趣相投,这马先生晓李荫轩的身份了吧?为什么说心照不宣呢?

这位包先生在钱币社活跃了好久,但自从淮海路新龙古玩店归并之后,李荫轩便少了踪迹。到了特殊时期,便几乎杳然无信了。马先生就此事询问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东西放在博物馆,我放心

原来,在特殊时期,李荫轩为了保护自己视为生命的文物古玩,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他决定把这些物品捐给国家,于是拨通了上海博物馆的电话,请求国家公务人员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当时的马承源馆长即刻和几个同事赶到李家,看到摊了一地的青铜器和表情木然的李家夫妇,面对这种情景,马承源答应代为保管这些文物,因为是特殊时期,博物馆无法接受这些捐赠,所以只能代为保管。

由于文物实在太多,尤其是青铜器又多又大,因此足足装了6卡车,才将这些文物运走。李荫轩不舍得看着这些文物,再三请求马承源一定要好好照料它们。

风头过后,政府安排归还物资。有一天,李荫轩的妻子邱辉找到上海博物馆,告知博物馆工作人员,告知自己的丈夫李荫轩已于1972年因脑溢血离世,遗嘱是将所有珍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

其实,一个人学识的渊博同时也涵养着他的眼界,他对文物的种种珍爱又何尝不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种种用心又何尝不是对历史的敬畏与负责。

这位集古典于一身的收藏家在离世时已经风轻云淡,因为他不视那些东西为己有,他的种种搜集与考证,又何尝不是为了给人类文明留下真实的历史痕迹?正如网友神评:先生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