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难 道士 惊呼 妇人 小孩

古代一妇人挑着2个小孩逃难,道士看到后惊呼:你挑的是两条龙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0 03:03:04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二月十六日夜,洛阳城东北的夹马营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后唐中央禁军将领赵弘殷的夫人杜氏,于当晚诞下了一个男孩。

赵匡胤出生时的异象

这个男孩出生时,接生婆看到一道红光冲入杜氏的房间,随后男孩来到人世。说来也怪,这个男孩一落地,身上便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气,而且身体还散发出一种金黄色的光芒,史载“赤光绕室,异香经久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就在接生婆被眼前的异象惊得呆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时,孩子的父亲赵弘殷正好从外地赶了回来。

赵弘殷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扑鼻的异香,不禁脱口而出:“莫非我家夫人生下了一个香孩儿?”从此“香孩儿”就成了这个男孩的小名。

这位出生便有诸多异象的男孩,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不过在他出生时,这是谁也想不到的。

历史上有关宋太祖出生时身有异香的记载很多,如《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上便记载说:“帝生于洛阳,神光满室,异香馥郁,人因号其地为‘香孩儿营’。

”清朝编撰的《御制渊鉴类函》上也记载说:“初,太祖母杜氏梦日入怀而孕,生之夕,神光照室,胞如菡萏,体被金色,三日不变,异香馥郁,经月不散,人因号其地为香孩而营。”

展开全文

逃难的“官N代”

用今天的话来说,赵匡胤算得上是个官N代。他的曾祖父赵珽当过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当过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年纪轻轻,便成了成德节度使王镕手下的一名军官,日子过得挺不错,还娶了当地豪门杜氏的女儿为妻。

天祐十年,赵弘殷被李存勖看中,被李存勖调到中央禁军任职,驻扎在离皇宫不远的夹马营。后来,他的妻子杜氏便是在这里生下了赵匡胤。

清泰三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在辽国的帮助下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当起了儿皇帝。赵弘殷又投入到石敬瑭的门下,成了后晋的一名将领,率军驻扎在开封。

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称帝,与辽国爆发了一场战争。赵弘殷作为禁军将领,自然要上前线参战,于是便将妻子杜氏、“香孩儿”赵匡胤,以及刚出生不久的赵光义离在家中,自己则上了前线。

赵光义是赵家迁居开封后的第三年出生的, 据传赵光义诞生时,也像十二年前的赵匡胤一样,“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

开运四年正月,辽太宗耶律德光灭掉后晋,占领了开封。辽兵趁机在开封掳掠妇女,抢夺百姓财物,开封的老百姓纷纷出逃。

由于赵弘殷不在家中,所以家里的下人们见辽兵纵兵抢掠,一个个都争相逃命。有些心术不正的家丁,更是在逃走时将赵家的金银细软一卷而空,根本没有人管杜氏和两个儿子。

由于辽兵十分凶残,杜氏无奈之下,也只得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加入了逃难的大军。

由于两个孩子,特别是赵光义年龄很小,没有长途跋涉的能力,杜氏只得将两个孩子装在箩筐里,自己则挑着箩筐,一边逃难一边打听丈夫赵弘殷的下落。

“都将天子用担挑”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这天傍晚,杜氏带着两个孩子逃到一个小树林边,实在是跑不动了,便将箩筐放在地上,自己则靠着一棵大树休息。

这时,树林外走过来一个道士模样的老人。只见这老人鹤发童颜,腮下一部白胡须,两眼炯炯有神,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

老人见到杜氏后,停下了脚步,不停地用眼打量着杜氏,还时不时瞄一瞄坐在箩筐里的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俩。

杜氏虽是女流,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见老道不停地盯着自己和两个孩子打量,不禁起了疑心。

她暗中拨出了自己在家绣花时的一把剪刀,将手背在身后,站到了箩筐前面,挡住了老道打量两个孩子的目光,然后用警惕的语气对老道说:“老人家,你看奴家的两个孩子做甚?我可告诉你,孩子的爹就在附近,只要我一声喊便能到来,我劝你不要打我两个孩子的主意!”

老道士听杜氏如此说,不禁莞尔一笑:“夫人你误会了。贫道姓陈名抟,道号"希夷先生",向来在武当山九石岩修行。贫道别无所长,唯会相面,今见两位公子气宇不凡,隐隐有龙之象,故而多看了几眼,夫人莫怪!”

杜氏听老道这么说,稍稍放了点心。她冲着陈抟说:“我只是个普通农妇 ,这两个孩子也只是普通娃娃,能在这乱世活下去已是万幸,哪里指望有什么大作为,老人家不要取笑了!”

陈抟见杜氏信不过自己,倒也没有生气,于是向杜氏行了个礼,转身飘然离去。一边走,陈抟一边吟了出两句歌谣:“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用担挑,哈哈,哈哈!”

杜氏出身名门,倒也识得几个字。她虽然听不懂陈抟这两句歌谣的意思,但却将两句话硬生生地记在了心中。

见老道已经走远,杜氏又将两个孩子挑在肩上,朝着前方走去。

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杜氏终于来到了洛阳,找到了丈夫赵弘毅。见到丈夫后,杜氏将路上发生的这件事告诉了赵弘毅。

预言实现了

赵弘毅听妻子说路上遇到的那个道士是陈抟,也感到十分吃惊。因为这位陈抟名声极大,据说他辟谷修道二十多年,每天只需饮几杯酒。 他睡觉时,一睡便是一百多天不醒。

当时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陈抟的传说,说陈抟能预知世事,是个“活神仙”。有一次,著名道士贾休复去拜访陈抟,陈抟对贾休复说:“你这次来,是想要我挂在墙壁上的大瓢吧?”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

有个叫郭沆的人,曾到陈抟修道的地方拜会陈抟。半夜时陈抟叫醒正在睡觉的郭沆,让他赶快回家,说郭沆家要出大事了。郭沆不相信,便不肯走。过了一会,陈抟掐指一算,对郭沆说:“你不用回去了,你家的灾祸已经消除了。”

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这才知道头天晚上自己的母亲突然死了,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又活了过来。郭沆这才明白陈抟昨晚对自己说的那些话的意思,其他人听说后,都说陈抟有未卜先知的功夫,是个活神仙。

但这次陈抟说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天子”,赵弘毅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不过从那之后,他对两个儿子便精心培养,心想着就算两个孩子当不了天子,可陈抟说他们“将来必有大作为”,肯定不会是乱说的。

幸运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没有辜负赵弘毅的培养。尤其是赵匡胤,不仅生得相貌端正,而且“气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有一次,赵弘毅得到一匹烈马,但没有人能够驯服。赵匡胤来到马前,跨步而上,那匹马驮着赵匡胤向着城外一路狂奔。路过城门洞时,那马突然往上一窜,赵匡胤的头撞到城门檐,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旁边的人都很吃惊,认为赵匡胤肯定凶多吉少,没想到赵匡胤只打了个滚,便又重新窜上马背,骑着马往城外驰去。

装修时辰后,当赵弘毅气喘吁吁地赶到城门边时,赵匡胤已经降服了那匹烈马,骑着马轻松地回来了。从那以后,赵匡胤的名声逐渐传开,大家都知道赵弘毅有个英雄的儿子。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21岁的赵匡胤满怀雄心大志,离开家外出闯荡。这天傍晚,他来到襄阳,见路边有座古寺,便想进去弄点吃的。寺中的老和尚见到赵匡胤后,对他打量了许久,然后吩咐僧人准备斋饭,殷勤招待。

第二天赵匡胤告辞时,老和尚对他说:“你不要乱闯,由此向北即可。”并口占一偈道:“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

赵匡胤按照老和尚说的指点往北而行,刚好遇到了后汉大将郭威正在招兵买马,于是投入了郭威的军中。

郭威十分喜欢武艺高强的赵匡胤,将其引为心腹。郭威去世后,赵匡胤又追随郭威的养子后周皇帝柴荣,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公元959年6月,重病中的后周皇帝柴荣听到了一句斟字“点检为天子”的谶语。为了防止江山易主,柴荣解除了时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由赵匡胤接任。

不久后,39岁的柴荣去世,7岁的太子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开始掌控大权。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传闻契丹和北汉要攻打后周,柴宗训忙派遣赵匡胤率军抵御。正月初二的晚上,在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赵匡胤被手下将士拥立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建立了北宋王朝。

直到这时,赵匡胤才想起那位老和尚给自己的四句偈言,竟然如此灵验。“遇郭乃安,历周始显”,赵匡胤的帝位来自郭威建立的后周,可不是都说中了么?

至于那句“囊木而谶”,木字加个宝盖不就是“宋”字吗,老和尚指的赵匡胤将来会建立宋朝啊!

“凡帝王之兴也,天必将见祥乎下民”

不过赵匡胤还是大意了,他想起了这位老和尚的预言,可没有注意他年幼时陈抟的那句“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用担挑”的预言。

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也许一直没有忘记陈抟的这句预言,所以在临终前对赵匡胤说,为了防止宋朝重蹈历史上那些皇帝早逝,后继之君年幼,导致政权易手的教训,所以赵匡胤应该立弟弟赵光义为储君。

赵匡胤答应了母亲,写了一封自己死后让弟弟赵光义继位的诏书,藏于金匮之中,史称“金匮之盟”。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天深夜,赵匡胤召赵光义议事。有人遥见得烛光下赵光义有离席逊避之状,又听见赵匡胤以斧戳地,大声说:“好为之”。当晚赵匡胤便离奇驾崩,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赵家兄弟之间的这出“斧声烛影”的大戏,也成了一桩历史谜案。

但不管怎样,赵光义还是登上了皇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道士陈抟当年的预言,也最终变成了现实。

很多人都认为,这两则传说都是因后来在赵宋王朝建立,赵匡胤、赵光义先后做了皇帝后,一些人编出来的故事。

中国古代一贯有“凡帝王之兴也,天必将见祥乎下民”的心理,也许“香孩儿”只是一个小男孩的普通乳名,可后来这个男孩成了开国皇帝后,便有了关于这个乳名的那些“异香经宿不散”之类的美化性的附会。

中国历史上每一位开国帝王的身上,几乎都有诸如此类“异象”的记载。周天子之母“践巨人之迹而孕”,刘邦之母与蛟龙交合而孕,刘秀的“大口,隆准,日角”,以及成吉思汗出世时“手握凝血如赤石”,都是相近的例子。

而所有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他们的改朝换代提供一些“上天的支持”,从而显示他们所建立的朝代是“顺天而为”的,是合乎天理的,老百姓必须支持的罢了。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当时的民间还传说他是天上火德星君下凡,特意拯救苍生黎民的。

老百姓之所以会相信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从唐代“安史之乱”到赵匡胤当皇帝的这二百多年中,老百姓经历了多次战火,许多人都过着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都希望有人能够平定天下,让自己过上安稳的生活。

所以老百姓相信那些关于赵匡胤身上的“神话”,也是反映了当时人民热切期盼和平,过上安稳日子的心理。

参考资料:

王育济、范学辉:《如今天子用担挑——宋太祖赵匡胤》

丁传靖 :《宋人轶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