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公布去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在省会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略显乏力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市表现不俗,引发关注。比如甘肃金昌、福建宁德、浙江舟山、广西钦州等地,以超过8%的经济增速跑赢全省(区)平均水平,成为一批具有经济社会活力的“小龙”“小虎”城市。这些“小龙”“小虎”城市的出现不仅说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依然有着极大的潜力,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韧性。不过,对于这些“小龙”“小虎”城市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发展前景及如何助力其进一步崛起进行一些深入思考。
“小龙”“小虎”城市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的资源受限与政策饱和,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这些“小龙”“小虎”城市则表现出更大的资源存量与政策潜力。而重大产业项目对中小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上百亿的投资项目就会立即带动一个城市的高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在项目落地之后,地方政府能否为企业提供良性的营商环境,才是这些“小龙”“小虎”城市能否持续崛起的一次“大考”。一些“小龙”“小虎”城市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与服务经验,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建立一套适应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从不少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良性的营商环境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它可能涉及到系统性的行政改革、观念转换与资源调整。
与此同时,这些“小龙”“小虎”城市所引进的重点产业多数处在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具有“引爆性”特征。但是,一些产业的市场波动性较大,一些产品对市场的敏感度很高,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地完成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要维持这种“引爆式”的增长将会很难。因此,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短期的经济增长需要,更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小龙”“小虎”城市在享受“风口期”经济红利的同时,也需要提前分析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态势,减轻企业技术创新负担,为企业营造一个避险环境,进而提高城市应对经济风险的韧性。
此外,以往一些城市在产业引进时往往只考虑企业给地方带来的就业、税收等直接收益,而对于相关产业的整体性布局缺乏系统考虑,最终长远发展效果不佳,这一点值得“小龙”“小虎”城市镜鉴。当前,单一企业即使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很难长时间“一枝独秀”,需要通过区域分工协作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才能使产业引进产生合力,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小龙”“小虎”城市需要思考引进的产业如何嵌入省域产业链,在市域与县域之间如何分工协作,以及如何通过现有产业带动上下游,完善与建设成熟的产业链。
最后,主动对接高质量发展要求,也是“小龙”“小虎”城市需要面临的课题。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人才储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龙”“小虎”城市能否以这一轮的爆发式增长为契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也成为这些城市即将面对的新课题。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提早布局产业的高新化,为提高产业附加值积累条件,为企业创新创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龙”“小虎”城市的出现是一个阶段性的城市发展现象,一批新兴的城市有机会驶入城市化的“快车道”。但与此同时,依靠招商引资,为企业解决土地、厂房、劳动力就“万事大吉”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未雨绸缪、全盘规划,以更高的智慧、更广的视野、更强的毅力面向不确定性更高的环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时期正在到来,这个时期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喜忧交织、远虑近忧同时面对的新阶段。(作者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