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成儒 成瘾 大话西游 老师 甄嬛传

批《甄嬛传》成瘾的李成儒,活成了20年狂怼《大话西游》的六老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22:59:04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多年,不遗余力!

六小龄童游走在各高校,把《大话西游》中周星驰横担金箍棒的动作夸张地模仿一遍,他塌着个腰拐着个腿拐啊拐的从这边走到那边,然后是一串不屑的冷嘲热讽——“这不是风格问题,像个流氓。”

台下的哄笑让六老师很满足,只是他不知道,那些哄笑并不是认同,也不是嘲笑周星驰,而只是单纯的觉得六老师模仿的真好玩。

展开全文

六老师的孙悟空确实精彩,很难超越,但您不能按自个儿来定义好的孙悟空演员——“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了解、学习,不可能演成功,但是电影电视又不是戏曲,找一个歌星或武打演员就能演孙悟空?那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只有唱戏的才能演好孙悟空?唱歌的就不行?!

只有练过猴戏的才能演好孙悟空?练过猴拳的就不行?!

找一个歌星或武星演孙悟空,就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您这是对歌星和武打演员的严重“不尊重”。

您就差直说只有您这样的猴戏世家才是先天能演好孙悟空的,可六老师,到哪儿找您这样“量身定做”的猴啊?以后唱戏的越来越少,就没有能演孙悟空的了呗?是这意思吗?

张卫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我没看过。但是孙悟空是中国民族的神话偶像,内地观众不太能接受戏说。”

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我没有去看,但我觉得真人演孙悟空,他一定是从事戏曲猴戏表演或者学习的,不是你看两三天就会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我听说了,还没有时间看。我心目中的卡通经典是万籁鸣先生的《大闹天宫》,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千万不要丢了传统。”

都没看过,你拿起嘴就说?

别管啥片子,六老师的答复一律是“没看过”,“不太对”。总之,就我正宗!除了我,所有其他人整的影片都不值一看!但没看不妨碍我喷!不用看就知道不如我。

有人感慨得真对——“采访六小龄童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对于你的每个问题,他都有一成不变的正确答案。”

六老师走火入魔似的死咬着《大话西游》不放,同时尽力贬低他没参与的跟《西游记》相关的东西。他自己参与了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宝强的烂片《大话天竺》,六老师不怼,因为他去客串了一把。

2004年的弱智狗血剧《欢天喜地七仙女》,六小龄童参演太上老君,就这烂到家的剧都不影响他夸自个儿——“有些原则是不能松动的,比如不说‘胡话’,我拍过一部《欢天喜地七仙女》,有句台词是‘我太上老君在天上的图书馆’,我改成了‘我太上老君在天上的藏书阁’。别人咱管不了,但起码我演过的角色没有一句戏说的台词。对于那些胡说乱编《西游记》的,我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一个都不宽恕’。”

话说得真好!

“图书馆”太现代咱不说,要改成“藏书阁”。可先看看2009年您主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主题曲《梦西游》——“孙悟空爱跳槽,依然是好徒弟。唐僧是我的笨老板,老让我烦,老让我烦。牛魔王一行善,其实是呀好哥们儿;白骨精要吃素,也是个小呀小婵娟。”

“爱跳槽”?“笨老板”?“牛魔王是好哥们儿”?“白骨精是个小婵娟”?您这还不如“图书馆”呢。

六老师,你到处跟人表白“别人咱管不了,但起码我演过的角色没有一句戏说的台词”,这主题歌您能解释一下吗?

而这部烂到家的《吴承恩与西游记》,是迄今为止对《西游记》的最大歪曲。

六老师表示“绝对不戏说,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确实没“戏说”,是“胡说”!

而关于吴承恩,史书记述极其有限,《吴承恩与西游记》整那么几十集,让他参与了各种国家大事,还赌咒发誓“戏说就对不起吴老先生”,不是太搞笑了吗?

比如第二集写因为少年时被恶霸欺负,惨遭假山压身之苦,吴承恩才会写出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精彩故事。按《西游记》故事编吴承恩的故事,这得无知到什么程度啊?

看剧中不知道是“吴老师”抱着个猴微笑着满街乱窜,真太好玩了。还好这是吴承恩,要是司马迁,就六老师这认真劲儿,还不得咔嚓一刀?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你自个儿干啥都成,别人就不成,这亮堂堂的两重标准,不叫戏霸,这是戏精。

20来年,六老师痛斥《大话西游》和周星驰,开始时还觉得毕竟吃猴饭吃了一辈子,这是一种“单纯的情感”在里面,可越来越发现,这不“单纯”,这也不是情感,这是饭碗!

猴子这碗饭,除了他,谁都不能端。

长年累月就那几句话,听的烦了,六老师可能也说烦了,这段时间消停多了。

接棒的是李成儒。

《演员请就位》,最火的一位点评嘉宾就是李成儒,先是用“如坐针毡”和“如芒刺背”批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

“且不说投入不投入了,家国情怀,忠人义士,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难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

“这就是畅销书是吧?那我倒问一句,这样下去,这一辈人起来以后,他们受到什么教育了?”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然后是批《甄嬛传》“胡说八道”。

“王爷们可以随便的在故宫御花园里边,跟妃子们泛舟湖上,还不胡说八道?你以为那是大杂园吗?你要想进宫你得递折子。我希望这个东西一定要杜绝。”

李成儒拿“王爷是要分府的,没有皇帝的召见,不能进宫”怒批《甄嬛传》是瞎改历史,影响群众,不是第一次了。网上早有其他节目视频,李成儒还拿他演的电视剧《红墙绿瓦》出来做对比,痛斥《甄嬛传》编剧“胡编乱造,害人不浅”。

说《甄嬛传》“胡编乱造”没错,不只这部剧,所有的清代后宫内斗戏都是胡编乱造的。至于说《甄嬛传》“害人不浅”,李成儒这话才更是“胡编乱造”。

一部电视剧而已,害不着谁。

对于一个只跟着电视剧“学历史”的人,他就是看个热闹,历史真相是啥,跟他没关系。他本来就啥都不懂,“害”啥呀?

吴承恩当年要是不“胡编乱造”,不“恶搞”,这世上只有高僧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哪会有《西游记》?

你要是只看《大话西游》,记住的就是叽叽歪歪婆婆妈妈下雨收衣服了的唐三藏;

你要是兼看《西游记》,脑袋里的唐僧就是那个废物点心肉馒头;

你要是又看了《大唐西域记》,就会知道玄奘法师是怎样一位高僧。

这是教育的问题,不是电视剧的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为了维护法师的形象,封杀《西游记》,同样也不能封杀《大话西游》。

李成儒说自己怼《甄嬛传》,“就是告诉我们以后的编剧,再写戏一定要写正史。”

啥啥,真是笑死人了。都写“正史”,正得跟八仙桌似的,那千百年来流行于村口大树下好玩的“野史”咋办?那些评书啥的也都不用说了、戏剧更是别唱了,那玩意儿就没一个是“正史”,而恰恰这才是娱乐的本质。

“我也讨厌乱编剧,比如说《甄嬛传》,我觉得它害人不浅,胡编乱造。”你最讨厌胡编乱造?拉倒吧,你不讨厌。请问李老师,还有比电视剧《激荡》更胡编乱造的吗?

如果说吉尼斯纪录有“最胡编乱造的电视剧”这项,《激荡》绝对有入围前三的竞争实力,排名将远超《悲伤逆流成河》和《甄嬛传》。

李成儒老师,跟六老师一样,你讨厌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你没参与的“胡编乱造”。

郭敬明小嘴吧啦吧啦回怼了一堆,其实完全没必要,你只要回请李老师说说《激荡》就行了。

“且不说投入不投入了,家国情怀,忠人义士,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难道就给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在看这种准嫂子婚礼上拉小叔子私奔?”

“这就是献。礼。剧是吧?那我倒问一句,这样下去,这一辈人起来以后,他们受到什么教育了?”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1961年,李敖写了篇《老年人和棒子》,表示“在活着的人里面,没有人能比老年人更适合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了”,但——

“我担心的是,老年人不但不肯把棒交出来,反倒可能在青年人头上打一棒。”

“尤其在青年时代有过惊天动地的事业的人,到了老年‘一官匏系老冯唐’,酸劲儿就更大。”

“等而下之的,有些老前辈们,为了怕青年人有朝一日抢去了他们的棒子,他们索性先给青年人一棒子,那些专门浇青年人凉水、扯青年人后腿、说青年人样样不行的,就属此类。”

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

这个世界最不容混淆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常识”。

娱乐圈是个啥样子大家都清楚,那些越是整天义正辞严的把“家国”、“情怀”挂在嘴边的演员,越要警惕。你放心,这类人的出发点,都是首先围绕着他自己的利益。

李成儒演技没得说,好!

可动不动这么激动的出来斥责他人“胡编乱造”,跟“正直”、“耿直”、“价值”啥的不沾边,这也不是什么真性情,这是假大空。

真的很想听李老师,您这位“黄老仙儿”,出来点评点评《激荡》,那一定很精彩。

说穿了,跟20余年如一日痛批《大话西游》和周星驰的六小龄童一样,李成儒也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典型,很善于耍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