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厂 犯难 为难 实在 传统

传统大厂为车名犯难时,其实在为难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21:21:04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嗷嗷胡

延续两年的无厘头官司打到了头,奥迪正在输掉与蔚来之间关于“ES”命名的纠纷。

对于国人而言,这起诉讼似乎一开始就有点不可理喻,“洋人没安好心”的故事感拉满。不过我们暂且抛开这样难以证实的主观动机不谈,奥迪对于“ESx(x表数字)”的芥蒂,也并非彻底的没来由。

一个不算太冷的知识,尽管蔚来车型的官方称谓一直是全大写的“ES6/7/8”,但在官网、尾标等视觉呈现时,开头的“E”却是小写“e”。

这意味着奥迪所谓的“eS6”被误认为“S6电动版”是可能成立的,或者说起码不是全无根据——当然即便如此,后者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专属于奥迪品牌的资产,欧盟知识产权局已经做出了初步的(否定)判断。

众所周知,奥迪早就有专门的电动子品牌e-tron,也从未以前缀“e”来命名电动车。而传统大厂对于纯电产品线另立招牌的命名方式,也许已经不太适合当下了。

世道变了

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奥迪确实有足够动机给“e-tron”一个体面,恰恰前缀“e”就是一种既符合自身需要、又贴合群众潜意识的替代方案,尽管奥迪刚刚否认了跟随奔驰放弃电动子品牌的可能。

即便Apple Watch问世已经快十年,你仍然可以在线上线下各个角落发现数不清的“iWatch”字眼。这可以解释为何奥迪要如此重视和排挤来自异国的“eS”:我可以不用,但搜索结果是你这不可以。

年初传言,奔驰将在2024年终结电气化子品牌EQ——乍一听似乎是能搞个大新闻,实际不过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思路简单也合理:既然整个奔驰都要100%转为纯电,那么EQ这个用来表示新能源的tag自然也就无用了。

2011年宝马宣布了成立电动子品牌“BMW i”,2016年奔驰发布子品牌EQ,奥迪e-tron最早可以溯源到2009年,而作为电气化标识用于量产车是2012年。

想当初,传统大厂纷纷争着设立全新的电气化子品牌,以此来向世人展现新能源转型的决心。而今天,故事刚好颠倒过来:越早放弃“新能源子品牌”,反而越体现all-in纯电、全面转型的魄力。

全面纯电化是一个方面,奔驰奥迪没有说的是,e-tron、EQ这些电气化品牌/序列在诞生发展了多年之后,今天已经给各自产品线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和繁杂。

走向熵增

混动的A3 e-tron Hybrid

奥迪e-tron最早被用于混动车型——那个时代混动已经属于未来科技了,e-tron用于量产纯电动车是2018年后的事。因此奥迪旗下出现过一些以后缀e-tron为特征的混动车型,这就造成了第一重混乱。

像A3 e-tron曾是燃油车A3的混动版,而Q2L e-tron是燃油车Q2L的改电版本,到Q4 e-tron又变成了MEB平台的纯血电动车;Q5 e-tron和Q5毫无瓜葛,反而和Q4 e-tron才是亲戚;原先的e-tron现在叫Q8 e-tron,但又和Q8没有任何关系。

Q8 e-tron其实是e-tron,和Q8毫无关系……

奔驰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性质类似。EQ首先是纯电子品牌,同时奔驰还要借EQ之名,以EQ Power的身份为插混赋能、以EQ Boost的名字为48V混动系统声援。这首先造成了一重混乱,尽管后两者都不出现在车名中。

“怎么这里也有EQ?”

纯电子品牌EQ这边,奔驰现在的燃油车命名体系是以单字母代表轿车、单字母+LE代表相应平台/级别的SUV,增加EQ之后轿车车名还算合适(EQE、EQS),SUV车型就只能后缀“SUV”来区分比如EQS SUV——总不能叫EQGLS或者GLEQS吧?

但EQS和EQS SUV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人们对“增加一个后缀SUV”的固有理解,就好比GLS从来不会被视作“S级SUV”(尽管民间也许有这种极端简化的理解)。更不要说EQS SUV无论写起来还是读起来都过于冗长拗口。

EQC是SUV,但EQE是轿车,SUV叫EQE SUV……

BBA三家当中,当前环境下最规整、最直观的大概是宝马。首先BMW i品牌没有“侵入”混动,宝马传统命名体系中就有i/d代表动力系统的属性(汽油/柴油),对于混动可以直接使用e而不必过度借力于“i”。

托很多先辈的福,字母“i”天然拥有记忆、辨认和意象上的独特优势。作为单个字母“i”又足够简洁,不给原有车名体系增加太多负担。宝马可以直接在原有命名体系中,直接增加前缀i来代表纯电车型。

当然,这样的简洁明了、易理解记忆、朗朗上口也不是白来的,单个字母从来是商标注册的重灾区。宝马在2018年前后完成了i1~i9和iX1~iX9的商标注册,此后还因为“ix”的归属问题,同现代起亚(ix25、ix35)闹过纠纷。

并且BMW i命名体系的规整简洁,也建立在宝马当前电动车大多与燃油车共用平台的前提之下。宝马目前的电动车型几乎都能在燃油车找到对应,也就无需像奥迪Q4 e-tron只能在燃油车Q3和Q5之间的数字捡漏。

但当宝马开始推出纯电平台车型时(不再有对应的燃油表亲),这种命名方式也会开始出现混乱。作为旗舰的iX基于高度定制化的CLAR平台,自然不会有对应燃油车,于是命名时只能干脆去掉数字直接叫iX,一个游离于品牌的名字。

如果要追本溯源,这一系列的混乱并非任何人的错,而是归结于时代造成的局限性,走到哪儿算哪儿,有啥车了起啥名。

没有人能在七八九年前,就想到电动车能这么快开枝散叶,以至于需要如此多的细分车型。同样没有人能想到,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过程又并不够快,燃油车依然要和电动车并存多年。

更玄还是更直

虽说有着“当时我也没想到”的因素,不过也依然有命名简洁化的方式,前提是要去掉ego:承认电动技术的普遍相似性,不再试图将自家电动产品线包装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

说人话就是,直接使用诸如“EV”、“e”这类电动车世界的大路命名法。既可以体现电动身份、天然与混动区隔,又不增加太多冗杂要素(从而给主体车名更多自由),也未限制是否与燃油产品线挂钩。

起亚EV6,相当直给

相应的,代价则是如此给电动车型命名,基本也就放弃了建立起自家“电动品牌”(独特性)的可能。而这对于传统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可非易事,拗出咱家e-tron、我们EQ、BMW i可不是普通的i……这才是惯常操作。

非豪华品牌也时常会陷入到这种堪称刻奇的自我叙事中,比如饱受网友诟病的丰田“验证码”bZ4X,比如本田至今让人难以启齿的e:NP1。

而事实上丰田的这个命名方式相当体系化,充满了工整严谨的美感:bZ代表beyond Zero(甚至注意了介词首字母小写,它真的我哭死……),即以零碳指代纯电;4代表级别定位;后缀X表明SUV身份,而bZ3没有X就是轿车(这倒是老规矩了)。

丰田唯一没能想到的,大概是对国人来说bZ和beyond Zero实在难以形成强意识关联,而四个字符三种样式(大写小写数字)的记忆难度,也随着紧密排列的多重可能性而水涨船高。

可以想见,倘若是bZ3先登场打个样,或是“bZ4 X”这样在表示SUV身份的“X”前加个空格,效果可能都会好很多,起码不至于被嘲笑成验证码。总之既然选择了“bZ”这样的自有叙事,那么负面效果的风险就不得不一并承担。

尴尬期的故事

对于那些新生的新能源专门品牌,或是已经全面纯电化的品牌,车型命名只需要考虑显示出那些常规要素:车身形式、级别定位、本品牌辨识度等等。

而对于家大业大的传统大厂,在这个油车电车青黄不接、谁也无法独挑大梁的尴尬期,电动车命名体系和原有的燃油车命名体系,二者之间既需要有联系,让用户建立起情感归属、让级别划分在品牌内部更为自洽;同时又需要有区隔,避免产生油改电之类的误解、防止因为堆叠要素而过于冗长;如果已经无法同时满足前两点,也许是该考虑放弃对自有叙事和包装品牌的执迷。

起名字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也可以是一件很大的事,车和人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