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观念中,坟墓不单单是为逝去的先辈提供一个安息之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辈的前途命运。
坟墓整洁,则子孙兴旺,考试必高中,经商必发达;坟墓杂乱,则子孙衰败,事事不如意,饱受贫苦困扰。
然而有一种说法却声称“坟塌后人发”,意思是坟墓受损,子孙反倒会富贵,虽然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有一定的道理,不信请接着往下看。
坟有新坟、老坟、古坟之分,它们如果塌陷,各有各的说法。
首先来看老坟,它的修建时间在3年以上,百年以下,其表面的封土已经凝结成块,十分的坚硬,很少长杂草,也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损毁。
大家一般不会轻易去动它,以免破坏风水,招来灾祸。但凡事都有例外,一些动物不通人性,为了找寻食物或者玩耍,会破坏老坟。
比如在夏季,野猪经常会下山闯入农田中,偷吃玉米、土豆等作物。而有些老坟正好就处于田垄边,很容易被野猪误伤。
秋天时,田鼠开始泛滥,它们四处打洞找寻粮食,难免会触犯老坟。有时,家养的牛也会对老坟造成威胁,尤其是青壮年的公牛,十分暴躁喜好打架,如果迟迟找不到对手,它们就会找突起物磨牛角发泄怒气,老坟自然而然就会遭殃。
展开全文
此外,如果棺材是用桐木,杨木等不耐腐蚀的材料制作的,很快就会被蛀虫、真菌等破坏,进而朽烂成灰,整个墓室也会失去支撑,坟包稍经风吹日晒便会塌陷,福气、财气、官气统统都会泄露,子孙后人也将频频受到灾祸困扰,事事不顺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古人们会经常去扫墓祭拜,查看老坟的状况,焚烧秸秆用烟雾驱散老鼠等动物,再仔细修补塌陷之处。
至于“坟塌后人发”这种说法,主要是用来掩盖自己疏于管理祖坟的过错,与富贵荣华并无任何关系。
再说新坟,它的修建时间不超过3年,表面的封土新鲜松软,遇上下雨天就会被冲走一大片,所以需要经常养护,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坟包上种草皮固土,北方一些地区甚至直接在坟包边上种植树木,一来可以在阴雨天为祖先挡雨,在艳阳天为祖先遮荫,二来树木枝繁叶茂,也象征着后人兴旺发达。
而每逢清明或四月初八,人们还会往上面添加新土,称之为“添财”,并用铁锹压实。此时,“坟塌后人发”这一俗语便成了安慰剂,用以抵消大家心里的愧疚。
最后是古坟,它的存续时间已逾百年,之所以没有因灾害或人为因素衰败,是因为子孙后人孝顺,一直记挂先祖,按时修葺。但在湖南、两广等地,却又大批塌陷的古坟,究其原因,绕不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湖光填川”。
早在元末时期,统治者大肆剥削华南地区的百姓,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一些人为了讨活路,背井离乡,向相对安定的四川地区迁徙。
到了明朝晚年,张献忠又在华南起兵反抗朱家的统治,后来屡遭失败,被迫退入四川。
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开始南征西讨,张献忠率兵抵抗,历经数次大战后,四川的人口急剧下降,十室九空。
等到清朝站稳脚跟之后,开始着手恢复四川经济,但因人口稀少,各种政令收效甚微。
为了提振当地民生,皇帝先是下令,让离散在别地的四川人返回家乡,结果仍未能填补人口空缺。无奈之下,他只好从湖光等人口稠密地区抽调大量农户,迁往四川,这才勉强实现了预定目标。
这些移民的祖坟也就无人再管理,时间一长,就会塌陷衰败。但他们却在四川,依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日夜的辛勤劳作,闯出一片新天地,过上了幸福生活,“坟塌后人发”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
其实,民间的俗语也不全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其有一定的合理来源,或是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或是对某一历史时间的具体描述。我们要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它,遇到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违背科学原理的,应当坚决摒弃,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
遇到至今仍能适用,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应当继承和发扬,否则会失去文化上的根性,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最终迷失自我,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