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近日撰文谈了高考语文阅读,语文教改专家温儒敏教授对此进行了转引。对此,我想谈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第一,阅读能力是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这一点毫无疑问,实际上可以用四个字来阐释,即“又快又好”。因为高考语文别的不说,单止试卷题本上的汉字就有上万个,据温教授说,还要增加到12000字以上。一般人默读速度是300-500字每分钟,单单看完试卷上的文字就需要30分钟左右,但这仅仅是阅读速度,不是理解速度!随着高考阅读文本来源的海量化,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文本根本无法做到即看即懂,需要反复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理解文本才叫出色的阅读能力。
第二,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有两层含义:其一,高考语文阅读文本取材范围在信息时代将会大到无边无际,在宇宙量级的信息流中,任何人试图去押中题目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其二,既然取材是万变的,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两个方面:其一,从过去字斟句酌、反复涵泳的精读转向现在精读、泛读相结合,这是阅读的策略,侧重点是形式方面。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前沿的东西我们根本无暇去精读,只能尽量做到“但当涉猎”。其二,从过去对文本内容的被动接受、理解转向现在的主动筛选和准确阐释,这是阅读的标准,侧重点是内容方面。过去是给我什么我就读什么,现在是我需要读什么我就去读什么;过去是我读懂了就可以了,现在是不但懂了我还要能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
综上所述,于涵副主任想传达的信息是今后高考语文阅读文本的选取将会更不可捉摸,学生应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跳出课本之外,广泛阅读,结合命题范围,精心筛选值得阅读的文本,多做主题阅读,提高抓取、分析、综合和表述能力。
总之,高考语文更活了,或许对很多考生来说也更难了。本意是好的,要让学生更注重阅读能力这个终身受用的能力的培养,但会不会让学生因为无从下手而索性放手呢?
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