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新 支队 大队 卓纵十

从阜新蒙民大队到卓纵十三支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20:18:04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篇首语 :卓索图盟纵队的全称是“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卓盟纵队”是其简称,1946年9月在赤峰成立的。1946年四三”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相继宣告成立。分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蒙古族各阶层人民,共同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进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昭盟分会和卓盟分会的领导下,所属各旗县成立旗支会,并着手建立地方武装。当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以西拉沐沦河为界,河的北部各县旗归属昭乌达盟分会,河南归卓索图盟分会管辖。卓盟分会当时辖翁牛特左、右旗(包括乌丹、赤峰县),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阜新)、土默特右(朝阳)、土默特中(北票)和敖汉旗共九个旗(县)。卓索图盟的特点是旗县并存,蒙汉分治,所属地区是通往东北、华北的必经之地,也是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为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对热河解放区的进攻,为加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工作,1946年9月8日,经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批准,卓盟纵队在赤峰宣告成立。白云航任司令员,孔飞任副司令员,田虎任副参谋长,金启铣任政治部主任,乌兰任副主任。是年11月移师昭乌达治所林东整编,孔飞任司令员。卓盟纵队开始只有三个支队,后来发展到十四个支队,在翁旗东部及阜新、北票、朝阳进行剿匪斗争的主要是一支队、六支队和四支队(翁敖联合旗支队)。一支队支队长特木尔于1946年10月在阿鲁科尔沁姚家段惨案牺牲后,鲍琦继任队长,席达任政委,参谋长杨吉扎木苏,政治处处长云清,供给处处长乌占林。一支队是以内蒙古自治学院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织起来的,一开始就有党的组织,军事素质好,多次参加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和围剿土匪的战斗,到1947年年底已发展到一千二百多人。翁敖联合旗支队成立于1947年5月,队长兼政委邓英,1948年春李兴任支队长,副支队长杜合新、和什格白音,四支队即是翁敖联合旗支队,多次与韩桑杰股匪作战,兵力发展到三个连三四百人。六支队是敖汉旗开明绅士李华亭组织的地方武装,1946年10月被共产党改编为卓盟第六支队,被誉为草原红司令的乌兰任支队政委,继任齐金炳、赵居谦。李海涛(即李华亭之侄)任支队长,副支队长赵振德,参谋长唐永信,政治处处长何聒清,供给处处长鲍相国,兵力共四五百人。六支队后改为十二支队。另外北票为十一支队,阜新为十三支队,喀左为十四支队。卓盟纵队的成立,对于保卫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的安全,沟通热北与热中、热南地区的联系,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的主要为阜新蒙民骑兵大队暨卓纵十三支队建立发展的经历历程。

(卓纵司令员孔飞。曾为蒙骑四师与卓纵合并后的内蒙古骑兵十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三师师长,内蒙古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

我们不是封建王公的骑士,

展开全文

也不是地主贵族的看家兵。

我们是自由民主的先锋战士,

肩负着民族解放的伟大使命。

嘿嘿,前进前进向前进,

我 们的队伍团结一心。

迎着民族解放的金色曙光,

前仆后继永远胜利向前进!

——《蒙民大队进行曲》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支驰骋在冀热辽吉战场的骑兵,他们英勇顽强,他们所向披靡,一一他们就是阜新县蒙民大队,他们就是后来在蒙民大队基础上整编的卓纵十三支队、内蒙古骑兵二师二三团。

阜新县是蒙汉杂居地区,俗称蒙古贞。解放战争时期,阜新县蒙古族人口约有12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0%。这里的蒙古族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及王公贵族的统治,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有着强烈的民主变革和民族自治的要求。1945年9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接收阜新后,中共阜新工委和阜新县委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蒙汉团结,开辟蒙族地区,积极发动蒙古族人民参加革命。11月17日,中共阜新工委和阜新县委在阜新县他本扎兰村召开蒙古族青年大会,蒙古族青年二百多人到会。大会由阜新县委书记林沛然主持,阜新工委组织部部长施介和阜新县县长刘哲生在会上讲话。大会决定成立阜新蒙古族青年建国会,讨论并制定了建国会章程。他本扎兰蒙古族青年大会为一批有志的蒙古族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立志振兴蒙古族的蒙古族青年纷纷投身革命。12月初,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和阜新地委、阜新县委联合在县城召开了有三十多人参加的蒙古族青年座谈会,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在会上进行了动员讲话。革命烈火在蒙古贞进步青年的心里熊熊燃烧!

1946年1月初,中共阜新县委派蒙古族青年包忠爱、王保山、车德日等三人作为土默特左旗代表,持东北人民自治军介绍信,赴内蒙古王爷庙(乌兰浩特)参加了东蒙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成立了东蒙人民自治政府。大会使包忠爱等人更加坚定了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2月6日,中共阜新地委书记、阜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吕明仁、地委秘书长于洪琛和阜新县委书记林沛然等领导,在旧庙区新丘村热情地接见了从王爷庙开会回来的包忠爱等3人和达林太、白成文等进步青年,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和要求。为了充分发动蒙古族人民投身于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的人民战争,会议作出了决定,一是成立蒙汉联合政府,二是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装。

(吕明仁夫妇)

<注:日本投降后,党中央派出2万多名干部和11万军队挺进东北,吕明仁就是2万多名干部队伍当中的一名优秀干部。吕明仁(1914—1947),原名吕其惠,字希欧,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一个渔民家庭。曾任通鲁(通辽、开鲁)中心县委书记,来阜新前任山东西海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5年10月初,任辽西地委阜新工委书记、卫戍区司令兼政委。他带领阜新地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和发动人民群众,没收汉奸资财,斗争恶霸把头,建党建政,扩大武装,先后组建三个团,成立辽西八路军三十旅并任政委,11月中旬率领两个团收复彰武。1945年12月初,吕明仁改任阜新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年初,带领部队创建阜北革命根据地。2月中旬,吕明仁率阜新地委机关转移到通辽,后任辽吉五地委书记。1947年2月吕明仁率军南下,收复了阜新县北部以及库伦、康平等地。1947年4月12日,吕明仁途经西辽河,为抢救落水警卫员不幸牺牲,年仅31岁。辽吉省委追认他为“辽吉功臣”。>

(蒙民骑兵战斗中)

和煦的春风驱散了料峭的春寒。1946年3月14日,这是铭刻在蒙古贞史册上的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在阜新县政府驻地平安地村,四十多名蒙古族革命青年在王保山二伯父卓日格图家(即王保山族兄王保玉家)集会,在中共阜新地委和阜新县委的关怀和支持下,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和阜新县蒙民大队宣告成立!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旗长兼秘书包忠爱(县长高辑武),蒙民大队大队长王保山,副大队长骆长胜。县委派旧庙区委书记马广基兼任政委。阿勒塔、佟拉格任参谋,包汉臣任供给员。蒙民大队下设一个中队,白希凯任中队长,拉塔扎布任副中队长。全大队共有干部战士二十多人,除政委马广基是老八路外,其余全是本地蒙古族革命青年。

蒙民大队大队长王保山,蒙古名额日敦尼,1922年出生于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乡平安地村地主家庭。早年就读于伪满兴安学院,后在王府国民优级学校当教师。他在教书育人的几年里,经常向学生宣传振兴民族的思想。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他毅然参加了革命。蒙民大队成立后,他第一个就起出了舅舅埋藏在地下的匣子枪。在蒙民大队和王保山影响下,王保山的叔叔,身为地主、商人的王恩普也投身革命,秘密为八路军筹集物资。1947年12月26日,王恩普在执行任务时于黑山县新立屯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严刑拷打面前王恩普坚贞不屈,1948年1月25日被国民党军杀害。1992年12月2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王恩普为革命烈士。

为了武装蒙民大队,阜新县委和县大队给蒙民大队拨了17支大枪、10箱手榴弹。成立蒙民大队的消息一传开,广大蒙古族群众兴高彩烈,有的献马,有的献枪,踊跃报名参军。三家子村包明瑞家族中,先后有4人携带6支枪、5匹马参加了蒙民大队。白希凯家拿出5支长、短枪献给蒙民大队。土默特左旗末代郡王云丹桑布的二儿子巴特尔参加了这支队伍,还有3位没有回国的日本青年也成了蒙民大队战士。

这年6月,蒙民大队大队长王保山调到旗支会任军事科科长(后任阜新县土默特左翼旗联合政府旗长),骆长胜继任大队长。蒙民大队发展到二百多人,编成3个中队。其中一、二中队为步兵、三中队为骑兵。拉塔扎布任一中队中队长,太山保任副中队长;包明珠任二中队中队长,乌尔图任副中队长;额尔敦巴乙拉任三中队中队长,巴特尔任副中队长。蒙民大队在阜新北部地区保卫县区人民政权,剿匪反霸,反奸清算;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为开辟阜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民大队成立后,配合县委统战工作,派出阿勒塔、白希凯、铁木尔巴图等同志前往王府,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同云丹桑布及其亲信接触,讲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动员他起义,参加革命。巴特尔也千方百计地做父亲的工作。经过热辽地委蒙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乌兰和阜新县委、蒙民大队的反复宣传动员,云丹桑布于4月12日宣布起义。后来他的二百多人的保安队同蒙民大队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后改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 卓盟纵队第十三支队,蒙民大队为一大队,云丹桑布的保安队为二大队(保留土默特左旗支队名义)。十三支队由云丹桑布任支队长,骆长胜任副支队长,乌兰兼任政委。虽然云丹桑布及其保安队于当年9月又叛变投敌,但是当时云丹桑布起义对分化瓦解国民党势力,争取蒙古族上层人士,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当时,国民党阜新县保安团团长刘墨林的地主武装和以何九为首的土匪一百多号人、十几辆大车,以阜新县乌兰木图山下的八家子为据点,经常进犯解放区,袭击区政府,杀害区、村干部,残害百姓。县委、县政府决心拔掉这颗“钉子”。7月24日,八家子剿匪战斗打响了,激烈的枪声回响在乌兰木图山。蒙民大队和辽吉五军分区警卫连及蒙民二大队向土匪地主武装发起猛烈进攻,毫无准备的土匪地主武装抱头鼠窜,逃进欧力板营子刘墨林家大院。这家大院四周是两丈高的土围子,四角设有炮台,土匪和地主武装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负隅顽抗。黄昏时候,攻坚战开始。我军用两挺机关枪和一门迫击炮组成火力网,压住土匪地主武装的火力,先后两次组织突击队员用手榴弹炸大门,但都没有成功。这时,蒙民大队日本籍医生田中主动担负起施放烟雾弹的任务。他左手提着步枪,右手紧握发烟筒,匍匐前进很快接近大门。随着烟雾弹的爆炸,一股浓烟冲天而起,大门两侧烟雾弥漫,田中乘势扔出两颗手榴弹,炸坏了大门。然而,就在炸坏大门的瞬间,田中却不幸被土匪的子弹射中,壮烈牺牲。蒙民大队战士奔巴眼见这一情况,立即从高粱地里冲出,在军分区警卫连机枪掩护下,搭梯子登上墙头,跳进大院,打开大门。激昂的冲锋号响了,我军战士们一跃而起,迅速冲进地主大院。经过一阵短兵相接,歼灭土匪和地主武装二十多人,缴获步枪三十多支、迫击炮1门, 还有大量的粮食、马匹和车辆等。蒙民大队有3名战士牺牲。

蒙民大队首战告捷,军威大振。8月13日,奔袭国统区王府,驻守王府的国民党小股部队闻风逃窜。蒙民大队开进王府后,蒙古族群众对这支蒙古八路热情欢迎,送茶送饭。第二天,蒙民大队离开王府,直捣新义线伊吗图火车站,占领东北地区和东蒙最大的喇嘛教寺庙瑞应寺所在地佛寺。在佛寺,蒙民大队的干部战士在街头分片演讲,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道理,受到蒙古族农牧民的热烈欢迎。很多蒙古族青年要求参军,当天就接收新战士一百多人,蒙古族女青年齐国珍、边淑兰也成为蒙民大队战士,还有些群众献枪献马。

10月初,国民党军队大肆向辽西北解放区进犯。10月11日,中共阜(新)彰(武)县委、阜彰土(土默特左旗)苏(苏鲁克旗)县旗联合政府和县区武装由阜新县北部地区向内蒙古奈曼旗转移。蒙民大队担负保卫县旗联合政府北撤的任务。为了顺利北撤,在福兴地,县委动员蒙民大队将近百名年龄大身体弱的战士和伤病员减员。转移途中,在库伦和一股国民党地方武装遭遇。蒙民大队一阵猛打猛冲,击毙了汉奸、原东北军旅长、国民党保安支队司令崔兴武及其部下十余人。

深秋的科尔沁草原,北风飕飕,秋雨绵绵,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为了御寒,蒙民大队战士们只好披着马褥子,剪下马鬃揎在鞋里。在饥寒交迫的严峻考验面前,有一些战士离开了部队,但是大多数指战员依然坚定不移地前进。到奈曼旗大沁他拉时,已是寒冬,由于供给断绝,战士们还穿着单衣。中共辽吉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陶铸接见了蒙民大队全体指战员,并批准从省军区为大队每人发了一套灰军装和白布、羊毛。陶铸还出主意,将白布煮后用炸药染成黄色,做灰军装的里子,絮上羊毛,从而解决了棉衣的问题。还补给40多支枪支,数千发子弹,并同奈曼旗政府联系,用蒙民大队的4辆大车和弱马换成二百匹好马。为了培养民族干部,陶铸还指示蒙民大队挑选二十多名干部战士,分别到辽吉五军分区教导大队和西满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把一些难以随军作战的伤病员和体弱者留在大沁他拉,后来这些同志随县旗联合政府返回阜新后,组建了旗县联合大队二中队。

在转战科尔沁草原的艰苦岁月里,蒙民大队在双合兴、马鬃山、牌日毛都同乌力吉(乌日他)等土匪武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当地人民政权和农牧民的生命财产。

(曾任骑兵二师二十三团副参谋长的邰喜德,曾任赤峰政协副主度。二十三团是阜新蒙民大队暨卓纵十三支队改编的。)

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敖汉旗三旗交界处的白音布统(时巴林右旗政治部驻地,今阿鲁科尔沁双胜镇红星村),蒙民大队得到了暂时休整训练。兼任蒙民十三支队政委的乌兰几次给部队作报告,帮助大家提高觉悟,坚定革命信念,并拨给十多支枪支。

1947 年初,蒙民大队122名经过严峻考验的指战员转战到内蒙古林东。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检阅了部队,接见了排以上干部;亲自批准吸收蒙民大队除留20人饲养马匹外,其余百余名指战员分批进入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经过3个月的学习和整训,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有一大批干部、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底,内蒙古自治学院领导宣布乌兰夫命令:蒙民大队正式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盟纵队第十三支队,骆长胜任支队长,白希凯任参谋长,阿勒塔任政治处主任,并颁发了套马杆子交叉一支步枪的五角星帽徽。蒙民十三支队还奉命派出一个骑兵排护送乌兰夫去王爷庙参加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待考)。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赠给蒙民十三支队两挺轻机枪和其他装备。

整训期间,蒙民大队的战士们每当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家乡蒙古贞。他们急切地盼望着打回家乡。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盛夏的科尔沁草原,芳草萋萋,繁花似锦。1947年6月初,一支矫健的蒙古骑兵从内蒙古林东南下,日夜兼程,奔向蒙古贞。这就是为收复阜新北部地区革命根据地回师阜新,由阜新县蒙民大队改编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盟纵队第十三支队。当指战员们踏上阔别8个多月的家乡蒙古贞大地时,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7月中旬,为适应东北战场战略反攻的需要,按照辽吉军区命令,在阜新县旧庙区四家子,蒙民十三支队与阜彰旗县联合大队二中队合并,正式成立辽吉军区骑兵独立团,由五军分区指挥,调西满军区骑兵团团长赵福林任团长。同时,任命中共阜彰县委书记刘异云兼政委(后张彬接任),骆长胜任副政委。项常青任副团长,白希凯任参谋长,德山任骑兵独立团司令部参谋。全团辖4个连队,共七百多人。

赵福林,蒙古名召文吉图。1901年出生于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后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赵福林少年时期给地主家放过牛,在庙上当过小喇嘛,年龄不到二十岁为生活所迫离开大巴农村来到新邱煤矿当劳工。抗日战争时期自己拉起几十人的队伍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被任命为第十七路军第四团团长。队伍活动于阜新地区,伺机打击小股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五十多人的骑兵参加了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后来被提拔为新四军三师保安二旅四团团长。1947年1月,经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和李国汉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天,在阜新县城北赵大板屯东老鹰窝山上,有一股七十多人的土匪出没,经常骚扰区政府,残害百姓。老鹰窝山山高,沟多,土匪躲在山沟里,时聚时散,民匪难分,部队几次进剿,都没有战果。10月23日这天,从新邱方向开过来一营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来到赵大板屯。国民党军队进屯后,躲在屯里的土匪头子出来迎接。国民党部队长官夸奖他们打得好,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命令他把山上的人马全部召集到屯里训话。随即,土匪头子亲自吹起集合号,土匪从老鹰窝山的四面八方跑出来,迅速下山集合,报名清点人数,准备接受长官训话。不料,刚刚集合完毕,这支国民党部队突然把枪口对准土匪,收缴了他们的武器。没费一枪一弹,七十多名土匪全部束手就擒。原来,这支国民党部队是由赵福林团长率领的辽吉军区骑兵独立团战士们装扮的。 骑兵独立团设计全歼老鹰窝山土匪之后,根据党的政策,将十四名罪大恶极的匪首和骨干枪毙,其余全部释放。这次智歼老鹰窝山土匪的胜利,为巩固阜新北部革命根据地,扩大解放区,扫清了障碍。

1948年年初,阜新地区除阜新县城、海州、新邱3个城镇外,都已解放。有一股以长山为头目的土匪,因彰武解放而失去巢穴,窜到彰武、科左前旗、库伦旗交界的三不管地区活动。这股土匪四十多人,每人双枪双马,人地两熟。他们妄图凭借这里复杂的地形和人烟稀少的自然条件盘踞下来。1月中旬,接到五军分区下达的消灭长山股匪的命令后,骑兵独立团赵福林团长、张彬政委、白希凯参谋长立即率领第一、二、五连开赴彰武地区。部队从彰武县冯家车站横过铁路北进,搜索数日,不见土匪踪影。后来,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侦察到匪踪,便远距离奔袭。土匪夺路逃窜,部队紧追不舍,追击了两天,兜了两大圈,还是回到原路。1月30日才毙、伤、俘十几名土匪。经过审讯被俘土匪,才知道他们用的是兜圈子战术。团首长研究决定采取尾追、堵截、侧击相结合的战术,连夜召开连长、指导员会议,进行了作战部署:命令一连原地堵截,团指挥所率领五连尾追土匪,二连进入大圆圈中心地区待机搜索。1月31日上午,各连按照作战部署分头行动。二连从大圆圈中心地区向南搜索到云家窝堡(今属彰武县章古台镇)以西10公里的沙丘地带,发现土匪仍沿着前两天走过的原路兜大圈子。二连立即冲向敌群,经过两三个回合,毙敌二十余名,残敌向东逃窜。在追击过程中,因战马强弱不一,二连自然形成了两个梯队,人强马壮的二十来人,由指导员达林太、排长白玉率领猛追不舍,大部人马由连长乌尔图率领跟进。追击大约10公里,土匪发现追击他们的只有二十来人,于是占领云家窝堡附近的一个沙丘,猛烈阻击。战士敖海山牺牲,指导员达林太受伤。排长白玉指挥继续进攻。但因沙丘过高过陡,追击了10公里的战马已很疲乏,战士们只好下马徒步战斗。向沙丘顶部冲锋时,通信员道尔吉受伤倒下,一班长双全愤怒地冲上去,端起轻机枪猛烈扫射,消灭了几名土匪。正在这时,隐蔽在翼侧的土匪将双全射倒,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沙土。一个凶恶的土匪冲上来正要夺走烈士手中的机枪时,被机枪副射手一枪打死,从而避免了部队重大伤亡。剩下的13名土匪,慌忙跑下沙丘夺路向东逃窜,二连战士乘胜追击。

2月1日拂晓,白希凯参谋长率领二连整整追了一天,未能追上土匪。傍晚,部队到科左前旗海拉斯台宿营。2月2日凌晨,青白色的曙光和蒙蒙的晨雾笼罩着沟深林密、荒无人烟的彰武县大清沟。骑兵独立团二连跟踪土匪追到这里,见有13名骑匪正在逃窜,二连立即发起冲锋,俘虏了一名受伤的土匪,其余土匪沿着陡峭的山脊落荒而逃。从此,彰武县境内的匪患基本肃清。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强大秋季攻势下,困守阜新市区海州城的国民党守军不敢出战,偶尔冒着风险派整营、整团的部队出城抢粮。2月10日,骑兵独立团进驻阜新县城北德大板村以东5公里的沙扎兰村,保卫解放区。

2月11日上午9时许,国民党海州城守军出动近200辆胶轮马车,以二百多人的步兵营押车,来德大板抢粮。在德大板村北、村西两个高地上,敌人派出了战斗警戒;在村边部署了9挺机枪和6门六○炮,组织了严密的火力网;在外围的岗岗营子、巴扎兰、高林台等3个村庄各派了一个骑兵连掩护抢粮。 骑兵独立团领导紧急磋商后认为,本团现在只有3个骑兵连和1个机炮连可以立即参加战斗,其他连不能马上赶到;而敌军兵力多,火力强,且占领有利地势;鉴于敌众我寡,只能采取网开一面,敲山震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阻止抢粮的作战方针。部队开进到桃李营子附近进行部署:二连正面进攻,一连驱逐村西高地敌战斗警戒后,积极进攻敌人;三连向阜新县城、新邱方向警戒;机炮连掩护二连正面进攻,形成围三缺一,虚留生路,驱逐敌人,阻止抢粮的阵势。骑兵独立团二连为尖兵连,三排为尖兵排。由指导员达林太指挥率先占领了桃李营子,并从村西侧向德大板进攻,以掩护部队展开。连主力由连长乌尔图率领,向德大板发起了进攻,但因地势开阔,在敌机枪、六○炮猛烈火力下,难以进攻,便派一排从村西北侧进攻,而连主力则迂回到德大板村北高地,一举驱逐了敌军战斗警戒,进而从村北侧发起进攻;一连也驱逐了村西高地敌战斗警戒;三连占领他本扎兰南侧高地,向阜新县城和新邱方向警戒;机炮连占领了他本扎兰村。 全团发起总攻击后,二连二排从东南沟进攻到德大板村边,班长乌力吉仓中弹牺牲。由于地势开阔,二连二排正面进攻受阻。而且敌人派骑兵前来袭击设在桃李营子的团指挥所。为了切断敌人退路,动摇敌人,逼迫敌人撤退,赵福林团长命令三连二班向德大板佯攻,掩护连主力从东南沟向德大板进攻,切断敌人退路。三连在进攻中打退了企图袭击我团指挥所的敌人,在进攻到德大板村南通往县城的大路时,被敌人强大火力所阻;第二次组织进攻时,二排长何长寿受伤,进攻再次受阻;掩护进攻的排长常虎和六班长塔斯少布壮烈牺牲,他本扎兰阵地吃紧。经过稍事整顿后,三连发起了第三次进攻,敌人看到退路有被切断的危险,生怕逃不出去,抢到粮食也没用,于是便一边集中各种火力压制我三连进攻,阻止我切断其退路;一边组织突围,沿村南大路向县城方向撤退。二连主力乘机从村北攻进村里,沿街追击撤退之敌;三连和机炮连集中火力,阻击敌人突围。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我军火力不足,敌人扔下粮食,突出包围。

在德大板村战斗中,骑兵独立团毙敌36人,其中有1名少将。缴获步枪18支,胶轮大车24辆,胜利完成了驱逐敌人,阻止抢粮的作战任务。从此,直至3月18日海州解放,敌人再也没敢出城抢粮。

1948年3月,骑兵独立团改编为内蒙古骑兵二师二十三团,荣升为主力部队。团长赵福林,副团长骆长胜。几个月后赵福林调任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四科科长,由骆长胜继任团长。参谋长白希凯,副参谋长邰喜德。不久,二十三团开赴康平、法库、新民、北镇一带,配合兄弟部队作战,消灭锦州外围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屡战屡胜。6月间,在辽河西岸古城子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的“中正团”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别动队。在辽沈战役中,二十三团参加了围困长春和解放沈阳的战斗,又立新功。1950年,二十三团以连为单位参加了国庆阅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

这支蒙民铁骑驰骋辽吉大地,在3年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较大规模的战斗66次,击毙、击伤、俘虏和收降敌人共计1070名。缴获各种武器五百多件,弹药两万多发,战马五百多匹;解放城镇和乡村五百多个,组织武工队和农会三百多个,为保卫根据地、解放家乡乃至东北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战斗中,有42人壮烈牺牲。

这支蒙民铁骑还培养锻炼出一大批民族干部,其中近五十人担任了党政军县团以上领导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蒙民大队创建人之一包忠爱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副司长;第一任大队长王保山曾任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赵福林曾任内蒙古荣军教养院院长;骆长胜曾任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农委副主任;白希凯曾任内蒙古经委干校校长;阿勒塔曾任内蒙古畜牧厅家畜改良站副站长;巴特尔——土默特左旗末代王爷云丹桑布之子,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副主任;德山曾任呼和浩特警备区副司令员;包汉臣曾任伊克昭盟军分区司令员;乌尔图曾任内蒙古乌海市武装部政委;道尔吉曾任乌海市武装部部长;达林太曾任呼和浩特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胡力雅曾任吉林省军区独立2师后勤部政委;乌吉曾任吉林省公主岭市武装部部长;福全曾任包头市税务局副局长;拉塔扎布曾任巴彦淖尔盟磴海扎木苏曾任巴彦淖尔盟交通局局长;扎布(韩世藩)曾任沈阳空军某师副政委;邰喜德曾任赤峰市政协副主席。包龙(宝龙)曾任乌兰察布军分区副政委,骆长岭曾任解放初期的阜新县团县委书记等职务。(完)

(文后附乌兰简介)

(1946年乌兰(左五)在敖汉小河沿与北票卓纵十一支队部分人员合影)

(孔飞、金启先、田户、乌兰、席达、鲍奇等率卓纵一支队、十一支队、十三支队至白音布统、林东休整整编并参加天山保卫战、马鬃山战斗。图为卓纵副政治部主仼兼十一、十二、十三支队政委的乌兰(前左一)在白音布统与战友合影)

(1947年7月29日,在中共热辽地委召开的蒙民工作会议上,乌兰当选为卓东工委主任,同时担任了热东地委委员、蒙民工作部副部长,负责朝阳、北票、阜新、敖汉、喀左、建平等地的蒙民工作,同时兼六支队(十二支队)、十一支队、十三支队政委。曾在查布嗄庙街、白音布统(红星)参加天山保卫战,并在1947年正月随乌兰夫在林东往王爷庙参加五一大会)。

乌兰简介:乌兰(1922-1987),蒙古族,朝阳县人。1935年,在北京读书时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到延安学习。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党组织派乌兰到冀热辽工作,建立起卓索图盟骑兵纵队第十一(北票)、十二(原翁敖六支队)、十三支队(阜新、喀左建有卓纵十四支队)。在北票发展武装。1946年3月1日,乌兰在敖汉旗小河沿召开了北票县武工队十七人参加的会议,宣布成立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第十一支队,李景阳、韩庭为队长,乌兰任政委,北票和阜新西部地区的蒙古族青年踊跃参军,蒙民十一支队很快发展到二百四十多人,成为热辽地区一支重要革命武装力量,后来扩编为热河军区独立四十七团。此后,乌兰又在敖汉旗发展武装,在敖汉蒙古骑兵日本投降后,李华亭的敖汉蒙民自卫队改编为八路军冀察热辽军区热东分区二十五旅一O三团蒙古骑兵第二营(李海涛任营长),后改建为卓盟纵队第十二支队,李海涛为队长,乌兰兼任政委,蒙民十二支队后来扩编为热辽二十一军分区蒙民骑兵六团,在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乌兰组织了一支由十一名蒙古族青年组成的宣传队。出生于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乡、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玛拉沁夫也参加了这支宣传队。在阜新改造武装。1946年5月,阜新县西北地区兴起一支名叫“大刀会”的反动会道门组织。他们身着绿兜兜,脸涂关公模样,手使大刀片,大肆吹嘘说“佛法护身,刀枪不入”,武工队常遭到他们袭击。9月13日,匪首王子明带领“大刀会”三百多人到奇金台村(今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乡)抢掠。乌兰带领蒙民十一支队配合热辽军分区两个营,于14日夜突袭奇金台。乌兰派出少数骑兵佯攻,“大刀会”看到解放军只有几十人,便一窝蜂似的冲出来,埋伏在村外的解放军步兵立即开火。乌兰也率领骑兵杀了回去,她手使双枪左右开弓,“大刀会”纷纷倒地,拼命逃窜。蒙民十一支队彪悍的骑兵扬起套马杆子、挥舞马刀,紧紧追杀,一些“大刀会”被套马杆子勒住,生擒活捉。1947年9月,热辽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乌兰参加了北(票)阜(新)义(县)土改工作团第三分团,任副团长。团部设在阜新县旧贝营子(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镇旧贝营子村)。当时的瑞应寺里喇嘛人数众多,由于敌特反动宣传,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持怀疑和敌视态度。乌兰带5 人前去和瑞应寺大喇嘛白音德力格尔谈判,达成三条协议:一是保护大喇嘛安全;二是寺庙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三是寺院所辖村屯进行土改。后来,经过乌兰等共产党人和八路军的宣传教育,瑞应寺喇嘛武装大队集体参加解放军,俗称“喇嘛营”,编入热河军区独立四十七团。在阜新,乌兰还兼任蒙民十三支队政委,蒙民十三支队前身是1946年3月由四十多名蒙古族青年在阜新县平安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平安地村)成立的阜新蒙民大队,大队长王保山,副大队长骆长胜。到7月,这支队伍发展到四百多人。10月,国民党军队大肆向阜北根据地进犯,队伍向奈曼旗大沁他拉(今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战略转移。中共辽吉省委书记陶铸接见了全体指战员,为部队补了四十多支枪、数千发子弹和部分战马。1947年初,蒙民大队转战到白音布统、林东(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东县),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乌兰夫接见了排以上干部,并批准蒙民大队全体指战员进入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5月,阜新蒙民大队改编为卓盟纵队第十三支队,骆长胜任支队长,乌兰兼任政委。6月,十三支队回师阜新。7月中旬,在阜新县旧庙区与阜彰县旗联合大队二中队合并,成立辽吉五军分区骑兵独立团,赵福林任团长,中共阜彰县委书记刘异云兼任政委。全团辖4个连队,共七百多人,1948年3月编为内蒙古骑兵二师二十三团。乌兰在阜新、北票、朝阳、敖汉旗一带剿匪,屡立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乌兰曾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兼女工部长。乌兰在热辽地区和阜新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双枪红司令”

(作者紫晨,整理李占鹏,根据内蒙古骑兵研究会、独六师研究会及昭乌达历史文化研究会授权发布,谨供学习之用,严禁代发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