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中国电信
每年岁末,中国电信都会举行一次年度盛会,2022年12月29日举办的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数字科技、新消费平台等为关键词。
在此次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介绍了中国电信转型升级的最新动向,正着力打造三大重点新消费平台,包括开放融通的数字生活平台、TOP级全栈能力产数平台、翼支付平台和生态,以数字科技引领新消费。未来,中国电信将从充分发挥翼支付平台双边效应等方面,汇聚合作伙伴,推进新消费服务形成更大规模。
同时,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发布四项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展现近年来中国电信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将融云、融安全、融AI、融数字平台等产业数字化业务做成加速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的新实践以及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畅想。
2022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是中国电信“跨年秀”舞台,不仅展示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就,也显示出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正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奔赴而去。
做科技创新“扛旗者”
中国电信交出“开题报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电信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科技创新总体规划。”2021年11月11日,时任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在2021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电信的科技创新路径:从当时起至2035年,分三步走将中国电信打造成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时隔一年,2022年岁末,中国电信现任总经理邵广禄在2022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天翼云白皮书、天翼云紫金DPU、星河AI平台以及产数领域8大行业数字平台等四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大会举行期间,中国电信又陆续发布了网络、量子、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攻关成果。
“十四五”是“三步走”路径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科技创新愿景的关键一步,如今行程近半,中国电信拿出了一份“开题报告”。
科创对增量收入贡献超五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当数字经济大潮涌来时,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而是否真正成为第一驱动力,还要用数字说话。
展开全文
中国电信为自己制定的第一阶段科技创新目标非常明确:到“十四五”期末,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到4%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5%,关键系统和关键平台的自研率超过50%,科技创新对收入增长的贡献超过70%。
202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电信实现总营收3578亿元,其中核心服务收入3286亿元,研发费用达59.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4%。中国电信对此解释是,主要用于强化科技创新,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加强云网融合、5G等核心技术研发。据此计算,研发费用占核心收入比重为1.8%,距离4%的目标近半。
人才是科技型企业第一资源。有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研发人员规模较年初增长46%,成立了由10多位院士领衔的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累计已引进70多名业界领军人才。一位电信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为了吸引人才,天翼云、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等几个中国电信专业公司都采取了相对灵活的薪酬体系,平均收入高于电信省分公司。
在自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收入贡献方面,成绩也颇为亮眼。2022年12月30日,在本次数字科技生态大会科技创新合作分论坛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李峻透露,科技创新对企业增量收入贡献已达56%。去年此数字只有45%,短短一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据此速度估算,再过15个月,2024年初,便能完成70%贡献度的目标。
据《IT时报》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已经全面完成科技创新研发体系(RDO)布局,成立了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项举措形成人才梯队。同时,中国电信以网络、AI、安全、量子等关键核心技术贯通RDO三大板块,推动全集团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工作。
抓住关键核心技术“牛鼻子”
中国电信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国家、市场和客户认可、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型企业,基本实现云网自主可控,把网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由此可见,在打造科技型企业的第一阶段,云网融合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云网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是完成目标的关键。也正因为此,近两年来天翼云成为中国电信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
在大会发布的四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天翼云白皮书》、天翼云紫金DPU占据前两席。邵广禄在演讲中表示,天翼云明确两个阶段的发展里程碑:一是2023到2027年,为天翼云5.0阶段,即云网边端融合阶段;二是2028到2030年,为天翼云6.0阶段,即智能泛在云阶段,“将云网资源打造成像水电资源一样无处不在、按需供应、快捷可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资源、产品、服务‘智能泛在’的云。”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速度,要知道,2021年11月,天翼云才宣布进入4.0时代。
《天翼云白皮书》显示,在自主可控方面,天翼云自研云底座核心组件,实现对OpenStack等一大批开源软件的替代,实现服务器操作系统、软硬协同超大规模云平台、CDN、大视频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适配异构多样化的基础软硬件,打造了全栈自主可控的云。
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为支点,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益,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一家科技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天翼云身上,中国电信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2022年7月,天翼云被确定为国云框架底座,成为“被认证”的云计算国家队,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天翼云4.0实现了全栈自研。
在刚刚评选出的2022年央企十大工程中,天翼云4.0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完成”“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全面开工”等重点项目共同入选,可实现3.1EFLOPS(每秒310亿亿次浮点运算)全国算力的调度。
此次大会公布的自研天翼云紫金DPU,也在虚拟化全卸载、多种业务硬件加速、自研高性能网络协议三大方面实现了突破,相比传统CPU架构,天翼云紫金DPU实现了CPU服务器零损耗,网络性能提升100%,存储性能提升200%,网络延迟降低300%,而且支持一云多芯,即插即用。
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正逐渐成为中国电信财报中最亮眼的数字。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公司产业数字化收入达856.32亿元,同比增长16.5%,天翼云收入继续保持翻番增长。
OS、AI、算力等创新全面开花
“加快建设云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申报移动支付产业链链长,打造云网基础设施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标杆,组建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云网融合大科学装置,形成集云网仿真研发攻关、测试认证和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李峻历数中国电信一年来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
《IT时报》记者发现,除了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在主论坛发布的四大成果之外,在本次大会分论坛上,中国电信也发布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可谓多点开花。
在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部总经理王桂荣发布了中国电信在2022年所取得十大科研攻关产品,包括CT云操作系统、CT云虚拟化、全光网2.0、IP网控制器、移动支付、视联网、安全大脑、研发云、5G视频彩铃、多媒体呼叫中心,涵盖云计算、网络、移动支付、安全、应用等诸多方面。
在人工智能合作分论坛,中国电信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四个前沿性实践与探索:一是全球首款以云网融合为底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星河AI平台;二是天元平台,贯通视频专网,面向政法公安,提供城市级视图解析及应用能力;三是研发边缘智能盒,构建“算法定义盒子、一机多用”“边-云协同体系”;四是中国电信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打造的“星河城市治理AI通用系列模型”,该模型真正实现了通用模型结果可复现、成本可控制、应用可落地,并显著降低了AI技术使用门槛。
对这些成果做一番简单梳理便可知,在下一代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底层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中国电信已有充分布局。
以底座核心能力——操作系统为例,云方面,天翼云自研的CT云操作系统,作为云底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IT上云、业务上云等场景提供安全稳定的基础操作系统能力,如今已经成功上线5万余套,成功入选国资委央企科技创新成果目录;物联网方面,天翼物联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CTWing OS 2.0,可以实现亿级海量连接实时感知和控制、亿级超大规模终端接入,支持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监控、智慧交通、公网对讲、智能支付、智慧消防、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千万级应用场景。
本次大会的主角——基于翼支付的数字新消费平台,同样是中国电信科技创新的结晶。该平台采用可信云原生的分布式架构,可跨越多个城市、多个IDC实现并行计算,具备分钟级机房的容灾能力,可用性达到4个9。
星河AI平台是本次大会的惊喜。算法、算力、数据是拉动AI规模化发展的三驾马车,星河AI平台在算力、PaaS、应用、数据处理和生态合作等方面展现了较强的能力。邵广禄介绍,这是全球首款以云网融合为基础底座,搭载“全网、区域、边、端”四级算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
云网融合永远是中国电信最大的“看家本领”,也是所有科技创新的底气。基于遍布全国的全光骨干网和“2+4+31+X+O”的基础设施布局体系,星河AI平台在全国部署了上万张GPU卡资源,而且做到了算力统一调度。在应用方面,星河将作为中国电信统一算法舱,支持自有及生态伙伴的算法一站式上架,支持算法编排以及分时段分等级分区域的实时调度和参数调整,可以大幅提升AI应用交付效率。
大模型是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技术演进方向,几乎业内所有头部人工智能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中国电信也不例外,同步推出了业内首个面向城市治理真实业务的通用大模型——“星河”通用视觉模型。
邵广禄介绍,该大模型采用了多粒度自监督学习机制,训练周期和研发投入缩短了70%以上。同时,该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任务泛化性和高效率小样本迁移能力,赋能下游任务算法,所需样本量可减少90%,在部分下游任务中,性能效果超出专用模型10%以上。今后,中国电信还将陆续推出智慧工业等多领域大模型,丰富平台的算法预加载能力。
#记者观察#
放眼全球仍需加快步伐
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信安全的主力军,中国电信科技型企业的“开题报告”开篇不错,但如果想真正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还需要再环顾四方。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该记分牌统计了2021/22年度,全球研发投入(R&D)最多的2500家公司经营数据。前50名榜单的门槛是35.55亿欧元(约等于259亿人民币),排名第一位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一年研发投入为2036亿人民币。
再来看同类阵营,根据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AT&T最新财报,截至2022年9月30日, AT&T最近12个月的研发费用为15.22亿美元(约等于104.7亿人民币),比此前一年增加了25.8%,达到过去5年顶峰。显然,被认为逐渐聚焦“管道化”的AT&T也在改变策略。
“开题”之后,如何最终拿出一篇精彩绝伦的“毕业论文”,成为一家真正被国家认可、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科技型企业,甚至成为在全球运营商、中央企业和同类市场第一阵营领先的科技领先企业,中国电信仍需加快步伐。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天翼云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