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东 将军 鲁东 跃马 烟台

从烟台走出的开国少将、鲁东大学校友将军姜林东:从乡师学生到跃马挥枪的将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19:50:0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从烟台走出的开国少将、鲁东大学校友将军姜林东:从乡师学生到跃马挥枪的将军

背景图为莱阳乡师(资料图)

文 | 孙桂廷

最早听到姜林东的名字,是同肖德发老师的岳父在一起喝酒时。他是牟平老家供销社的主任,周末经常骑自行车来我们学校聚一聚。他打开一瓶酒说:“这是我当兵的老哥从南方捎来的好酒,请你过来咱一起品品。”

“你老哥还在当兵?”

“当着呢,在广州,他叫姜连登,我比他小10岁,我叫姜连山。”

肖德发老师的爱人姜志静接着介绍,她那个“当兵”的大爹姜连登,在外面的名字叫姜林东,是广州军区的副政委,许世友是他的司令。

2010年,鲁东大学80周年校庆,我在查阅校史中赫然发现了姜林东的名字。他是牟平县埠西头前姜家村人,是我们鲁东大学前身——莱阳乡师的学生,在庆祝鲁大诞辰90年的《红色鲁东》一书中,也有姜林东的生平记载。

求学“二乡师”

1934年9月,姜林东考进了“二乡师”(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也简称“莱阳乡师”)五级一班。他出生于1918年,入校时才16岁,尽管是班里年龄较小的,但学习成绩很优秀。

“二乡师”是胶东有名的红色摇篮,教务主任王衷一是1927年5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留苏学生。他曾经与中共一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王尽美一起觐见过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面授机宜,还领受了孙中山亲自签名盖章的一纸委任状。当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与王尽美一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孙中山追悼会。

王衷一利用其“树大根深”的特殊身份,在莱阳乡师大搞革命活动,被学生们誉为“共产主义老师”。反动军警几次想动他,皆因其高不可测的身后背景(特别是他有一个要好同学高晶斋是蒋介石侍从室秘书,经常从南京来信),欲抓不敢,只能罢手。

展开全文

用现代话来说,姜林东是王衷一老师的铁粉,他与同学们不仅跟王衷一老师学唱过俄语版的《国际歌》和法国的《马赛曲》等,还跟红色教员翟亚先学唱《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他最喜欢听王衷一老师的“农村经济”课,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对中国国情的分析,还能听到有关苏俄革命以及中央苏区的诸多信息。

当王衷一老师的爱人王苹把报道红军北上的报纸寄到莱阳乡师,王衷一剪辑后派人贴在图书馆墙报的醒目位置,姜林东看到后兴奋异常,到处传告,“快去图书馆墙报上看一看报纸,朱毛红军已经有消息了,在北上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

姜林东怀揣的是家国。他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虚心求教,课余时间便扎进图书馆、阅览室。他阅读了鲁迅、巴金、茅盾、高尔基等大量中外进步作家的作品以及《大众生活》《读书生活》《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从书中寻找救国之路。

在北平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涌动下,“二乡师”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成立了莱阳乡师抗日救国会,姜林东积极参与宣传活动,他在自传中回忆:“国土受日本人的侵略,蒋介石不抵抗,他有个口号,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引起学生们很多不满。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当时我们在学校里开展学生救亡活动,罢课示威,做宣传。”

“二乡师”也是一座革命熔炉,仅在其五级学生中,就走出了数位国家栋梁人才,如白相国,后成为了共和国外贸部长,除了姜林东,还有高锐、谭旌樵、刘春山等都成为开国少将。

千里奔延安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日军的飞机开始侵入莱阳上空。别说莱阳,整个华北都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0月上旬,莱阳乡师校长吴伯萧,在一个黎明前带领近400个学生撤离,后来他辗转奔赴延安。

本来已经在乡师读完三年,姜林东没有赶得上一起撤离,他可以找个教员的工作为家庭生计奔波,但他心心念念的是共赴国难。

10月中旬,没有赶得上与吴伯萧校长一起撤离的姜林东,联络了高玉麟(高锐,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张振第(张凯,后为总参某部政委)、曲长川(后为黑龙江珲春市委书记)、姜寿域(鲁奇,后为中科院某部党委书记)等“二乡师”五级一班的同学,背着各自的父母,从牟平骑自行车奔向延安。

姜林东和其他四位同学一起,途中在河南洛阳大桥附近,还遭受到日军的飞机轰炸,侥幸脱险。他们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历险闯关,终于在一个多月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漫漫长路何所惧,宝塔山下真理求。

当时吴伯萧校长已进入抗大,在他的介绍下,他们五人转学到陕北公学。不久姜林东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陕北公学,姜林东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所作的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毛主席的讲话,哲思深邃、论述精辟,更加坚定了他对党的信念,此外,作报告的领导人穿着朴素、谈吐幽默、平易近人,他深深感到“这样的党才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党”。

陕北公学的课程紧密联系实际,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课,有党的抗日战争方针政策、统一战线等时政课,也有游击战术等实践课。有时在教室统一上大课,有时露天席地听课,头上还飘着雪花。每门课他都如饥似渴,认真听讲、做笔记,结合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姜林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为此后从事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学习结束后,姜林东留校陕北公学,后调入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期训练班学习,又继续参加中国问题研究学习,在陈云等同志的领导下研究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问题。空余时间,他经常到马列学院听课,认真学习了《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哲学大纲》等文章和著作。20岁的姜林东,已经由一名乡师毕业的青年学生,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革命者。

烽火映征程

1938年12月,按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的指示,姜林东主动请缨,奔赴抗日战场。

姜林东被派往新四军三支队后任团政治处主任。他和战友们除了面对日伪军的多次“扫荡”,还要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种种摩擦。部队总是在“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的惨烈战斗中前行,为开辟淮北、苏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姜林东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八团政委,先后参加过临城、朝阳集、孟良崮、南麻、胶河、莱阳、淮海、渡江等战役和战斗。

在纪念渡江战役时,姜林东写下的诗句,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风采。

横渡大江

一时江上风满帆,

万炮轰天奋战酣。

壮士鹰扬伐罪急,

红旗猎猎下江南。

新中国成立后,姜林东调任62师政治部主任,后任21军政治部主任,随21军抗美援朝;1965年调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1975年后调任广州军区副政委。

姜林东性格坚毅,生活俭朴,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晚年他赋诗自勉:

戎马生涯五十春,九州如锦几番新。

漫天烽火卢沟月,曾照无眠征战人。

捷报频频士气高,大江雪浪洒征袍。

踏平天险苍龙缚,朱雀桥头会众豪。

鸭绿江边鏖战恶,援邻响彻进军歌。

中朝浴血驱狼虎,三八线旁停战戈。

天翻地覆硝烟滚,钢铁长城民族魂。

百战归来慰英烈,好将传统教儿孙。

姜林东在他所著的《烽火征程》一书中,将他从乡师学生到跃马挥枪的将军生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的字里行间,闪现着生于忧患长于战火、永不言弃的家国情怀。

鲁东大学的杰出校友,大军区副职离休干部、原广州军区副政委姜林东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1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

他的革命英雄形象不仅留在鲁东大学的史册里,在一年多以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国家记忆》纪录片中,重新演播了他生前的访问录。他的人生追求、他的崇高理想、他的初心不改和使命担当,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原文发表于2023年2月12日《烟台晚报 | 烟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