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政 根源 脑子 大学生

大学生满脑子“央国政”,根源在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18:13:03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鼓励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也要想到我们现在有广阔市场,你去做一个有价值的小的科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独角兽,既对社会做贡献,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美好的有挑战的人生。

这个道理,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懂。但是,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大学生们仍然去做,仍然毕业后首先想到的是公考、企考,最大限度地想进入到“央国政”呢?难道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吗?显然不是。

实际上,费那么大的力气,甚至成本,就是为了考一个公务员、事业编制,就是为了进一家国有企业,且结果大多是一眼看到头,对大学生们来说,不是不知道,也不是非要走这样的“独木桥”。只是,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又能怎么选择呢?选择什么样的路才能让他们走得更有成就感、满足感呢?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大学生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等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

殊不知,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算一眼看到头,就算收入水平并不高,但量,“金饭碗”的感觉,还是让大学生们十分羡慕的,也会让家长等感到放心。而所在学校,看到毕业生很多考上公务员,也会明里暗里作为培养成就的。即便是国有企业,也会感到比进入其他企业、自主创业等更有面子。

展开全文

先看公务员,尽管对大学生来说,刚刚毕业就进入行政机关,很有可能出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会处理具体问题等方面的缺陷,但是,行政机关特有的地位,却又让他们完全可以忽视那些方面的缺陷,而是非常满足于地位带来的快感。即便面对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同学,他们也完全没有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会不自觉的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实际是致命的,很多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会给他们的政治前途带来危险。只是,从大学校门直奔机关门,只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选择公务员不从工作过的企业等招聘,而直接面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且必须是应届毕业生,实际就是在引导大学生们不要到企业去,不要从事基础研究,不要自主创业。而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只要不犯错误,就永远旱涝保收,这样的管理体制本身就存在问题,又凭什么不让大学生想方设法进入公务员队伍呢?又怎么避免不出现很多拍脑袋政策呢?

至于国有企业,在大学生的脑子里,可能地位不如公务员,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对能够进入国有企业仍然是充满期待的,尤其是央企,更让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尽管他们知道,国企也是论资排辈,或者关系,并不需要靠能力,但是,相对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是对他们有比较强的吸引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会有很多大学生把眼睛盯住国企了。

根据《2022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披露的情况,2022年,国有企业平均工资为108132元,城镇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为57727元,国有企业工资高出私营单位87%,有什么理由指责大学生满脑子想着国有企业,而不想着私营企业呢?如果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工资水平差不多,或许,大学生们就不会如此在意国有企业了。更何况,在管理、福利、休假等方面,国有企业也比私营单位更高、更规范、更有序。

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等来看,大学生满脑子“央国政”肯定问题很大,必须纠正和引导,但是,从现实来看,又无法让大学生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要想让大学生们不再满脑子“央国政”,不仅要公平社会资源配置,改革现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金饭碗”体制、建立能进能出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薪酬待遇,还要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体制,让高校多培养能够进入企业创新和创业的“能人”大学生,而不是大量“万金油”式毕业生。特别是普通高校,应当更多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而所谓的综合大学,每所学校都必须有两到三个能够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专业,尤其是能够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否则,全部转型成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的大学,决不能再大而全、小而全,而要大而专、小而专。不转型、不专业的大学,必须转制为职业技术学院。只有这样,培养的大学生才不会满脑子“央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