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1
前段时间在抖音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阳光从竹子缝隙里断断续续洒落。看到视频的网友瞬间都变成了“大诗人”,纷纷留言评论: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探幽处,探幽处,烛光淡淡不相负
湖中景,湖中景,黄粱一梦何时醒
随风舞,随风舞,玉珠禁下诉思苦
还有人干脆做了一首完整的诗:光影斑驳穿竹林,风声遥缈响竹音。碧波荡漾任浮流,枝垂叶斜落缤缤……
竹影翩跹中,一群“大诗人”肆意挥洒、酣畅淋漓,我们犹如在评论区里欣赏了一场现代版“飞花令”。
这样的场景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曲水流觞。
不管是直抒胸臆的网友还是看着这些诗词遐想万千的我们,都是刻在基因里的“诗意”在脉动。
大明湖的夕阳
一句句吟唱,承载着历史沉淀感,演绎着中国式美学浪漫。诗词里面的大千世界,让每个人都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投射式的意义解读,形成个体的心境写照。只有中国人可以通过诗词得到无限的感知,也只有中国人可以在诗词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近几年,在微博、抖音、B站等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平台上,不少与“国潮”相关的话题频频“出圈”,从“戏腔”到“围炉煮茶”,相关的视频收获上万点赞、评论和收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元素日渐流行的背后,是深深植入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自信自强之美。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骨髓里的体现,也是我们中华血脉的绵延和赓续。
展开全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激荡五千多年,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命脉,是我们思想精神得以代代相传、接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一个国家“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密码。
如何让传统文化跨过时空隧道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和价值链,继续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唯有推陈出新,方得柳暗花明。
曲阜尼山脚下鲁源新村“流淌的经典”文化街区
将传统文化改造加工,赋予新的表达,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齐心呼唤传统文化苏醒的努力践行。传承与革新的齿轮从来不停止转动,近几年来,为了让齐鲁文化在当下迸发“澎湃春潮”,焕发新生机,“破圈”发展,山东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及推进文化“两创”。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建强文化文艺新鲁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
PART.
0 2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传播渠道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虽说“自带光环”,但是经过岁月的积淀也有蒙尘。打造现象级节目是擦亮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
从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传统经典为灵魂的节目屡次霸占热搜,令人欲罢不能。互联网时代,一个节目的爆火可以带动传统文化几何级传播。文化传承并没有“次元壁”,寻找观众精神世界的共鸣点,让传统文化艺术与现实碰撞,创作出高水准、评分“爆表”的作品,能产生最动人的力量。
山东也有自己的尝试。
《元夜诗画游》
今年元宵晚会上,《元夜诗画游》将AR虚拟技术与传统元宵盛会进行了巧妙融合,让观众透过屏幕,在灯会、筵宴、楼阁等场景中穿梭,品味元宵节“千门如昼”的欢腾场景。在AR的加持下,当代人与历史的时空距离缩小了,大伙儿从现代都市中短暂抽离,“穿越”时间长河,与过去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纪录片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图源丨齐鲁壹点
近几年,山东打造了多部现象级纪录片,六集纪录片《大泰山》通过记录泰山的自然、历史、人文,多方位、多角度呈现泰山历史文化脉络与走向,折叠了千年文明,让观众在片子中阅尽泰山千年的“沧海与桑田”。
从25亿年前浮出海面的群岛山脉,到3000万年前剧烈隆起的磅礴山体,泰山一路向上,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巍然于齐鲁大地之上。
从天下一统到五岳独尊,从自然造物到人文化成……一座山峰,形成于地壳运动的偶然之中,在后人对它的解读和体悟中形成了特有的气质。千百年来,泰山让善歌者逸兴遄飞、唱绝古今,让多情人晓风残月、观云雾升,今人古人因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共鸣。
全景式、4K的表现手法让泰山穿上更具时代感的外衣,在屏幕前人们的感官无限延展,沉浸式体验登兮山之上,云雾升腾铺陈成海的壮阔与苍茫。这部纪录片不仅高扬了齐鲁大地的文化优势,还打破一省一域的壁垒让泰山为更多人所熟知,并由此了解其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
PART.
0 3
神州一脉黄河水,华夏千年始复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夏商周到秦汉到大唐,文明大戏多在黄河流域上演,黄河是亿万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山东是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富集区,用足用好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照河山“黄河大集”现场
山东量体裁衣,春节前重磅推出文旅品牌“黄河大集”。
当烟火气满满的大集与黄河文化相遇、相织,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大集中浸润着山东的风土人情,本身就烙印着一方水土之上代代传承的文化记忆,当它搭档黄河文化,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就实现了。人们在赶集的同时还能享受一场文化盛宴,感受这方水土的精神律动。比如,在日照莒县的夏庄大集上,非遗“周姑戏”多次粉墨登场,获得一致好评。
乘着“黄河大集”的东风,不少“老手艺”“老行当”再次“容光焕发”,加入富民、育民、乐民的行列,也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勃勃生机与能量。传统文化,随时代起舞,才能与市场共生;融入生活,才会变得愈加鲜活。回归生活是让文化活起来的上佳选择。
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文化消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变量”,作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黄河大集”上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手造精品、手造体验、手造活动也吸粉无数,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愈加紧密,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双向赋能”,优秀传统文化澎湃着生生不息的时代活力。
“黄河”“大集”的灵魂联名产生“1+1>2”的化学反应,如今,“黄河大集”已经成为山东一个鲜明的LOGO,是可观、可赏、可游、可品的文化体验项目。再经过四季不同的主题打造,相信今年“黄河大集”的效应还会进一步放大,期待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打出“王炸”。
山东文化名人灿若星河,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活化”的家底。创新的路上,齐鲁文化既要延续文化的血脉风骨,使其形神兼具,又要大刀阔斧,使其焕然一新,在破与立、坚守与创新中寻得生机,找到与当代人的精神契合点。
“ 道 阻且长,行则将至。 ”
齐鲁文化崛起之路,正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