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 古老 营养

古老的营养方-桂枝汤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12:10:02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寒春季节,为了祛寒,也为了感受热闹气氛,吃火锅的人多起来了。

火锅的底料常用辣椒、花椒、老姜、大蒜、料酒、鸡精、胡椒,为缓和辣味,还要加冰糖。但是光辛辣不行,还要配上香料,如香甜的八角,健胃的小茴香、肉豆蔻、砂仁,去腥的孜然、香叶等,尤其不能少香气浓烈、气质辛辣微甜的桂皮。

吃了火锅之后,能让人胃口大开,浑身暖和。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张中药方———桂枝汤,就相当于火锅的底料。

这首非常古老的配方,记载在东汉时期的《伤寒论》中。该方仅由5种中药组成,分别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其中辛香的桂、辛辣的姜、甘甜的枣就是我们厨房里的常用调料,这样说来,桂枝汤不就像我们现在所吃的火锅中常用的底料吗?

桂枝是樟树科植物肉桂的美枝,主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广西、广东、云南以及东南亚各地。与我们烹饪常用的桂皮气质差不多,但植物来源不同。

桂枝的气质虽没有桂皮那么浓烈,但也辛辣而微带香甜。这种辛辣味与桂枝中含有的桂皮油有关,一放入热水中煎煮,桂皮油就开始挥发,所以能立刻闻到

像桂皮样的香味儿。

辛辣微甜的桂枝具有祛寒、促进消化的作用。

芍药是我国著名的花卉之一,与牡丹齐名。但桂枝汤里所用的不是芍药的花,而是根。芍药主要产于温带地区,如我国的河南、河北等地。味酸的芍药能养血,还能解痉止痛。

生姜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生姜含有特殊的、辛香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是烹饪必备的调味品。辛辣的生姜有温胃、散寒、止呕的作用。

甘草生长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如内蒙古、甘肃等地。甘草含有甘草酸,其甜度比蔗糖高50 倍,所以甘草又叫“甜草”。甘草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药性的作用。

展开全文

大枣,又叫红枣,有个头大的枣,如河南大枣、陕西“狗头枣”,及山东、山西、新疆等地出产的枣。中医用大枣的干燥品入药,其含糖量高达50%以上,还富含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以及钙、铁等营养成分,所以大枣能够补虚、养血。

热带的桂枝、生姜,北方的芍药、大枣,还有产自西北的甘草,这些食或药物跨越了不同地域,是谁最先把它们配在一起的呢?传说是商代的一位精烹饪的大臣伊尹用他那高明的烹调技术配制的。

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伊尹和商汤的一次谈话,其中就谈到了“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等许多道地物产、烹调用料等问题。

这里的阳朴是古代蜀郡的地名,招摇是山名,有人说在广西,有人说在广东,总之是南方的山。所以,传说中伊尹从烹饪里调配出“桂枝汤”还是极有可能的。

桂枝汤这张药方有很好的祛寒、健胃、补虚、止痛作用,是张营养方、调理方。

张仲景时代用桂枝汤治疗一种叫“营卫不和”的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最主要的特征是不由自主地出汗,而且怕风,精神比较疲软,脉搏跳动无力。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往往体型偏瘦,肤色白而缺乏红光,皮肤柔美湿润而不干燥,腹部的肌肉容易紧张,他们对寒冷、疼痛比较青春,容易出现汗多、怕风怕冷、关节疼、精神不好、容易疲劳等症状。还容易心慌,腹部隐隐作痛,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干呕等。

我们称这类人的这种体质为“桂枝体质”,多见于老人、产妇,以及营养不良、手术后、大出血后、久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化疗后等体质比较虚弱的人群。

这类人在经过寒冷、饥饿、惊恐、疲劳、大量出汗等刺激之后,就会出现“营卫不和”。

他们服用桂枝汤,以及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炙甘草汤等桂枝类的其他方子比较对症,有疗效而且安全。

比如,这类人感冒发烧,服用退烧药是不容易起效的,即使能退烧,往往伴随出汗过多,会使身体更加虚弱;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误用之后感冒反而迁延不容易好。

这类人比较虚弱,整个机体的机能处于低下的状态,他们需要的是营养,需要的是热量。这时候,一碗喷香的热气腾腾的桂枝汤最合适不过了。

桂枝汤中的甘草、大枣、芍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糖分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桂枝、生姜能够祛寒、健胃,促进消化功能,吸收营养,使机体处于低下的功能迅速恢复过来。只有这样,身体的抵抗力才容易恢复。

桂枝汤的煎煮和服用很有些讲究。

首先是桂枝汤的剂量。我推荐给大家的剂量是:桂枝10~20克,白芍10~20克,生甘草3~10克,生姜5~10片,大枣6~12枚。

这里的姜枣不能缺少,尤其是大枣,煎煮之前需要掰开或用剪刀剪开,以利于营养成分的煎出。生姜切片,厚度比1元硬币稍微厚些,如果家中没有生姜,可以用中药干姜3~6克代替。

大枣不是用沧州的金丝小枣,而是个头大、分量足的河南大枣。张仲景时代的用量不是三五枚,而是12枚,所以桂枝汤里的大枣分量要足。

根据我的配伍比例,大枣须用6~12枚。如果没有那种大红枣,也可以用小红枣,不过量要适当加大,可以放15~20枚左右。

将药物放入陶瓷容器或沙锅或不锈钢锅中,不推荐用铁锅、铝锅等。在容器内加入适量的净水,根据药材的多少,水量以没过药材1~2厘米为准。先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始终用小火慢慢地熬,就像熬粥一样。

熬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不超过40分钟。要注意不能把水熬干,否则药材必须倒掉。把熬好的药汁倒出来,一次只需喝一小杯,大约200毫升即可。

如果是感冒发热,喝完之后,还要喝一碗热腾腾的稀粥,或比较稠的热米汤,一定要热的。热粥或热米汤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常喝的,能够养胃气。这里主要是给机体增加热量,帮助药力发挥出来。

喝完汤药和稀粥之后,盖上被子,一为避风寒,二为让身体的热量蓄积以助出汗。如果能微微出一身汗(这种情况下出的汗,不是一阵大汗,也不是冷汗、黏汗,更不是汗出不止),就说明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恢复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营卫调和”了。

此时不再会怕冷怕风,动辄出汗,皮肤也不再有湿冷感。这时不必立刻把剩余的药全喝完。

如果没有汗,身体不够暖和,还需要继续喝,喝完汤药之后再喝稀粥。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就需要不间断地多次服药。

张仲景要求服药期间“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故一般以清淡、容易消化为饮食原则。如果是慢性病的调理,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本方,也可不必完全按照以上治疗感冒的服用法,如盖被子、喝热粥等。

桂枝汤不仅治疗体虚的感冒,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心慌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遇风即冷、流清水涕、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疾病,以及小儿厌食症、小儿营养不良,妇科的妊娠呕吐、近况自汗等各科杂病有很好的疗效。

但取得疗效的前提是,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必须是“桂枝体质”。

如果喜生闷气、易叹息,或容易上火、好发脾气的,这类人被称为“柴胡体质”,就要服用四逆散、逍遥散、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等柴胡类方。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