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凌晨12点多,家住河北省唐山滦南县张横坨村的村民张宗林疲惫地回到家,在犹豫了好长时间后,还是摇醒了正在睡梦中的女儿。
张宗林一脸哀伤,哽咽着告诉女儿:“太爷去世了,临走前一直都在念叨你的名字,丫啊,丫啊”。女孩听完后大哭,泪如雨下。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张嘉媚,而她父亲口中的“太爷”则是她们的同村老人张少清。在“太爷”去世前,当时年仅12岁的张嘉媚已经坚持照顾老人6年了。
三代传承情谊感人至深
虽然张嘉媚自幼管老人张少清叫“太爷爷”,但实际上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住在一个村的同姓村民而已。
张少清老人小时候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病根,平时行动全靠拐杖和轮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老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没有亲人,是个无依无靠、生活贫困的孤寡老人,靠低保维系生活。
张嘉媚的爷爷和张少清是多年好友。小嘉媚的爷爷在世时,就经常去看望老朋友张少清,看看他有什么日常困难,帮老朋友干点家务活。
展开全文
在嘉媚的奶奶离世后,两个老哥俩的感情就更好了,张爷爷有时候甚至和张少清住在一起,相互作伴。
2007年,张爷爷身患重病,在临终前叮嘱儿子张宗林务必要照顾好张少清,把他当成亲人对待。虽然张爷爷去世了,但是张家和张少清的情谊却传承给了下一代。
张宗林夫妇一直记得父亲的遗言,多年来尽心照顾和自家没有血缘的老人张少清。
“其实,对于我们家来说,爷爷(张少清)早已是我们的亲人,照顾他是我们的责任。”张宗林如是说。
张嘉媚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张宗林夫妇平时靠着大棚种菜维持生计。虽然生活过得贫寒,但是一家人却从未想过放弃照顾老人。
多年的相处让村里的人也早把他们当成了一家人。“要是不提,我们都忘了他们根本没有血缘关系了。”谈起此事,同村的人们说道。
张嘉媚自小就是个热心的孩子。她的班主任梁蓉蓉提起她时曾说道:“她总爱帮助别人,哪怕地上有一片纸,她也绝不会迈过去。有同学中午不回家,她甚至会主动为同学买吃的。”
善良的小嘉媚自幼就学父母承担起了照“太爷”张少清的重任。
张少清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因为风雨的袭击倒塌了,村委会的领导给他特殊照顾,让他搬到了村委会一间小平房里。
6岁那年,小嘉媚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太爷打水。稚嫩的小女孩提不动重东西,就拿着一个小水桶从井里摇水上来,再灌到大桶里,直到大桶被灌满为止。
正是从那时候起,懂事的小嘉媚便接起了照顾太爷的接力棒。
六年如一日照顾和陪伴
“我要做太爷爷的一双手。”小嘉媚这样对别人说。
每天早上起来,张嘉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太爷,给太爷点上炉子烧好热水,然后帮助太爷洗脸洗手,吃饭喝水,甚至连卫生纸都准备好送到老人跟前。
一切安顿好以后,小嘉媚才能安心地离开太爷家去上学。
中午放学后,小嘉媚急急忙忙跑回家做好饭,先给爷爷送去,再回自己家吃饭。
晚上放学回来,给太爷送完饭后,小嘉媚总是呆在老人身边,在老人的的陪伴下写作业,陪着老人聊聊天,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睡觉。
“这六年,每天都这样,比我们两个大人细心多了。”张宗林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嘉媚六岁就学会做饭了,扫地、倒水、抱柴、烧火,干起家务活来俨然一个小大人。到了十岁时,她已经跟妈妈学会了煮方便面,用电饭锅做米饭,炒鸡蛋、炒土豆。
每学会一门“厨艺”,嘉媚就会端着菜跑到太爷那里,给太爷第一个吃自己学会的新菜,回来再给爸爸妈妈品尝。大人们夸她做的好吃,她总会高兴得喜笑颜开。
“小丫做的饭真好吃,我们小丫手就是巧!”——太爷总是亲切地管嘉媚叫小丫或者丫儿。
2011年的五一期间,张少清不小心摔了一跤,卧床不起。小嘉媚心急如焚,更加细心地照顾起太爷爷。
老人卧床休养期间,小嘉媚每天亲自一口一口地喂到老人吃饭,早上还要给老人端屎端尿,给老人洗衣服打扫屋子。
临走前,还把水和卫生纸都准备好,放在老人旁边,让老人随时拿来用。
同村人每每提起这些事,都对小嘉媚赞不绝口:“一个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她这么小就不嫌脏、不怕累。”谁都想不到,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女孩,能把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照顾地这么好。
在后来回忆起女儿多年照顾“太爷”的事情时,父亲张宗林告诉记者一件他感到心疼的事。
2011年一个寒冬雪夜,嘉媚放学去太爷家时因为路滑摔了一个大跟头,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衣服也破了。但是到了太爷家后小嘉媚害怕太爷担心只字不提,直到后来被母亲发现,才跟大人们说了实情。
2012年7月份,89岁高龄的张少清瘫痪在床,再也起不来了。暑假期间,正是其他孩子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刻,小嘉媚却整天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陪太爷唠唠家常、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一切都做得有条不紊。
那个夏季多雨,小嘉媚总是打着伞,每天在泥里水里趟着走几个来回,有时候伞被风吹翻,她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为了缓解老人整日躺在床上的不适,小嘉媚还常帮老人活动活动胳膊,捏肩捶腿。她六年如一日地为太爷做着这些日常琐事,从来不抱怨苦和累。
不是亲人却又胜似亲人
“嘉媚和太爷爷的感情真是没得说。”张宗林这样形容女孩和老人的感情。
张少清在小嘉媚小时候给予了她祖辈深切的关爱。
小时候父母忙着农活和家务,没空管小嘉媚,是太爷带着小嘉媚到处玩儿。“小时候,太爷爷每天都用轮椅带着我出去玩,有时推着我跑,跟飞似的。太爷还给我买好吃的。”
谈到张少清时,小嘉媚的眼里总是亮晶晶的。打她记事起,就整天和太爷爷在一起,老人陪伴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有什么好吃的,太爷总是舍不得自己吃,要等到小嘉媚来了留给她吃。
有一次,年幼的小嘉媚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坑,受了点伤,从医院回来后,一贯省吃俭用的太爷给她买了好多水果。这是清贫的老人能给予孩子最奢侈的礼物。
张少清住在村委会的屋子里,老人有时急着喊小嘉媚去家里吃东西,就用村里的大喇叭全村广播找她,在喇叭里大声喊着“丫儿”。听到太爷爷叫她,不管在哪儿,在干啥,小嘉媚会立刻往太爷家跑。
“太爷稀罕我,小时候老抱着我玩,他对我好,我也对他好。我愿意和他在一起,也愿意给他干活,他高兴我就高兴。”腼腆害羞的小嘉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话,她水灵灵的大眼睛闪烁着善良、淳朴的光芒。
两个相差七十余岁的人之间构建起了超越血缘和年纪的深厚感情。
2012年11月10日,张少清老人与世长辞。
当晚,小嘉媚和父母都守在弥留的太爷身边。到了晚上十点多,小嘉媚在父亲的催促下先回了家,这是小嘉媚最后一次陪伴在老人身边。夜里11点,张少清老人带着对小嘉媚的无限牵念走了,临走前一直喊着:“丫儿!丫儿!”
张宗林每每想到这里都后悔莫及,他后悔没让小嘉媚和老人再多呆一会儿。
11月20日,张嘉媚带着记者来到了张少清老人的住处。物是人非,房间只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炕和一双老人用过的拐。
走进房间,还未说话,小嘉媚的眼里已经噙满泪水。虽然太爷已经过世10天,小嘉媚依然沉浸在深沉的悲痛之中,她摸着太爷爷的拐,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片炽热真情感动社会
小嘉媚多年照顾和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
住在张少清老人对面的村民张世新妻子每天亲眼目睹小嘉媚照顾老人的善行,忍不住赞叹:“现在这样的孩子世上少找哇,比亲孙女还孝顺呀!”
张横坨村的副书记张世武在看到小嘉媚日常照顾张少清老人的点点滴滴后,辗转找到张嘉媚就读的安各庄镇中心小学,将她的事迹告诉了校长和老师。
安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孟维民说:“如果不是村委会的张副书记打来电话,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位好样的学生。”
在了解了情况后,孟校长感慨万千,他说:“如今的社会,太需要张嘉媚这样的学生来带动我们的教育。”
就在张少清老人去世前几天,安各庄中心小学在全校大会上对张嘉媚的事迹予以表扬,同时组织全校进行感恩教育和主题班会,号召全镇所有的师生学习张嘉媚的事迹。
滦南县教育局也组织人员前往张横坨村看望了张少清老人,老人见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时,用尽全身力气说了四个字:“丫忒好啊。”这一幕令在场所有人动容。
张少清老人去世后,河北当地的记者将小嘉媚的事情曝光,小嘉媚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表彰。
在听说了小嘉媚的事迹后,唐山市团委副书记李虹十分赞叹。
2013年5月30日上午,李虹带领团市委发展部长王基扬等人来到安各庄镇中心小学对张嘉媚同学进行了慰问。
结束学校的活动后,李书记一行人又来到张嘉媚家中看望了小嘉媚的父母,并为小嘉媚送上了慰问金、书籍和学习用品,以此勉励她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2013年的六一儿童节,张嘉媚入选第三届唐山市“美德少年”,学校和有关部门号召所有的青少年学习张嘉媚同学的先进事迹,争做张嘉媚式的好少年,用行动诠释感恩、孝老、快乐的真正含义。
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用自己的善良、真诚、淳朴给社会树立了榜样。
结语
虽然毫无血缘关系,无儿无女的张少清却将小嘉媚当成亲生孙女一般疼爱,在小女孩的童年时代给予了无数关爱和欢乐。
而懂事的小嘉媚自小就知道知恩图报,孝顺老人,尚未成年的她能坚持在一个病重卧床的老人身边守候多年,像照顾亲人一般照顾年迈的太爷,给这个膝下凄凉的老人的晚年时光带来了唯一的安慰和快乐,令无数成年人都自叹不如。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张少清和张嘉媚这对爷孙两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田欣.程国昌.唐山12岁女孩张嘉媚照顾孤寡老人六年如一日.河北青年报.2012.11.19
刘超.90后张嘉媚:太爷爷,我就是你的一双手.河北文明网.2012.11.21
贺宏伟,沈庆.“孙女”托起老“太爷”风烛人生——记滦南县安各庄镇中心小学张嘉媚照顾孤寡老人张少清事迹.长城网.2012.11.16
陈钢.唐山市团委领导慰问滦南县美德少年张嘉媚.唐山文明办.2013.6.3
刘珲.唐山:10名“美德少年”受表彰.环渤海新闻网.201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