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妍
作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征求了哪些人的意见?据媒体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7万余字,篇幅与去年比略有增加。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各界人士、基层代表的意见建议,其中就包括演员张译、滑雪运动员徐梦桃等。
按照惯例,《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最终定稿要经过多道程序。在起草阶段,总理作为报告人提出总体要求,由起草组进行调研写作,形成报告初稿。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形成提交送审稿。在此过程中,还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听取各界、各部门意见建议。可以说,报告起草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顺应社会期盼、不断细化政策措施的过程。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2月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主持了三次重要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从这几次会议参加人员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范围已相当广泛。2月3日,国务院以全体会议的形式,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2月6日召开的座谈会,主要参加人员为“各界人士、基层代表”。2月13日召开的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
此外,国务院还会通过其他多种渠道和方式,听取意见建议。如2022年12月8日起至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平台、政府网站开展2023“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共设“市场主体和营商环境”“教育和人才”“科技与创新”等14类话题,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部分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建言,会报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并转有关地方和部门研究处理。
集万民之智,纳百家之言。无论是召开专题座谈会,还是网上征集建言,报告起草组力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同的人可能各自有不同立场和关注点,但这正是公众参与的价值所在,通过充分讨论和征求意见,聚焦问题、凝聚共识。
报告的起草修改过程,也是务实回应民之所盼的生动注脚。开局之年,怎样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怎样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怎样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怎样进一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答好这些事关14亿多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在更广范围赢得共识,才能得到更多支持、争取更多主动、凝聚更大合力。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需要倾听人民呼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说,“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要直面问题挑战,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不负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