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看春晚已经成为了过年期间的一项新“民俗”,而今年也是央视春晚正式开播的整整第四十个年头,随着春晚成为“国家项目”,晚会播出的规格也越来越高。2018年,央视春晚首次开始4K点播;到了现在,春晚已经实现了全程4K HDR的高规格直播(4K 50p 10bit HLG),此外也8K+VR等创新技术也在今年首次亮相。
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四十年前电视还是稀罕物,现在观看春晚则不再局限于电视机前,通过电脑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通过直播app观看春晚直播。
而网络直播也不再是早年间卡顿、延迟、画质差的代名词,春晚以及不久前的世界杯期间,视频平台提供的4K视频流,不仅画质非常清晰,而且还提供了HDR格式,完全不逊色于电视信号,几乎是天花板级别的画质表现。
网络平台直播画质的提升,除了得益于近年来基础建设的提速,让更高速的宽带网络普及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视频编码格式的发展。
什么是视频编码?通俗来说,就是如何将视频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方法,而由于视频在编码时会无可避免地出现损失,因此如何寻求更小的损失和最高的压缩比,就成了视频编码格式的发展方向。
展开全文
压缩比越高,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网络带宽下,能传输更高码率和分辨率的视频,网络直播的画质也就进一步增强了。经过几代的发展,MPEG-4(H.264)逐渐成为了目前行业中较为普及的视频编码格式,而2013年发布的H.265格式,由于采用了可变大小尺寸的图像区块结构,压缩比进一步上升,让4K级别的网络直播成为可能。
不过,进入8K时代之后,H.265格式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此外,H.265格式收费的特点也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2018年3月,由英特尔、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牵头成立的开放媒体联盟(Alliance for Open Media,简称AOMedia)发布的开放版权视频编码AOMedia Video 1(简称AV1)应运而生。
AV1是专为网络流媒体传输而设计的视频编码,能够带来更大的压缩比,用作流媒体传输上,就能用更小的带宽承载更高的码率,实现更高的清晰度,通俗的比喻一下,如果说H.264能够实现1080p直播,而H.265可以实现4K直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8K直播时代,非AV1格式莫属。
现在,AV1格式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B站等视频网站已经支持用户上传AV1格式视频,而国产的剪映等视频软件也开始支持AV1格式视频的编码渲染。
不过,AV1格式作为一个新兴的视频格式,现阶段制约其普及的最大阻碍并不是软件或是云端的支持,而是用户的硬件配置。由于AV1诞生时间较晚,因此对于较早的显卡来说,并不能支持AV1硬件编解码,而软件编解AV1这种高压缩率的新兴格式,对于CPU的算力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1080p以下的视频软解没有什么压力,但它们其实用不上AV1,;而4K、8K等超高清视频通过软件编解码,不管对视频制作者还是普通用户观看都有很大的压力。尤其在桌面端,直到UHD 750/RTX 30/RX 6000系显卡,厂商才实现AV1硬件解码,想要让用户为观看视频而购买最新的显卡显然并不现实。
因此现阶段,用户观看AV1视频时,经常感觉到观影时电脑散热风扇狂转,甚至出现播放卡顿不流畅等现象,这也是AV1普及前的阵痛。而随着国内外软硬件环境对于AV1的逐步支持,今后我们也将有机会能看到更清晰的在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