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可观,甚至比清朝末年还要开放,当时西方很多传教士到中国来进行传教,天主教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的市场,尤其在那些达官贵人之中,天主教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徐光启和汤若望
南明的三位皇帝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与传教士产生了关系。
弘光帝的父亲福王朱常洵结识了在开封传教的意大利人毕方济,二人关系十分友善,后来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后召毕方济前来相助,如今罗马耶稣会还藏有弘光帝给毕方济的敕书。1645年毕方济受命前往澳门求葡萄牙出兵相助,结果才走到半路弘光政权就被清军消灭了。
朱常洵
隆武帝也与毕方济相识,二人相识很早。崇祯九年,还是唐王的隆武帝因私自掌兵而被投入凤阳监狱,毕方济曾为隆武帝鸣冤。1645年闰六月,隆武帝在福建登基,也召其相助,主要负责联络澳门事宜。
展开全文
隆武帝
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与天主教的渊源最为深远,虽然他杰出天主教的时间并没有他的两位前任早,但是他受到的影响却作为深远。
永历帝剧照
毕方济作为在弘光、隆武两朝都备受重用的天主教人士,又都负责过联络澳门的事宜,所以在永历朝依然被倚重,但是此时毕方济年事已高,最终在1649年于广州逝世。
之后,与永历帝关系密切的传教士是德国人瞿纱微和波兰人卜弥格。在瞿纱微的影响下,永历帝的嫡母王太后、生母马太后、皇后王氏、长子慈烜(xuan)都受洗皈依了天主教,永历帝本人因为舆论的原因没有受洗,但是他对天主教已然有相当的好感了。永历帝还以为嫡母王太后的名义向同是天主教的澳门葡萄牙总督求救,总督设宴款待来使,还赠与了一百余枝火枪,但是葡萄牙总督却不敢对永历政权给予太多帮助,以免遭受满清的报复。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画像
为了争取更多天主教的援助,永历帝决定派遣使者到罗马向罗马教皇求援,这次派出的是波兰人卜弥格。1650年,永历帝以嫡母王太后的名义(因为王太后受洗了,是天主教徒)致信罗马教皇。
1650年11月卜弥格从广东肇庆经澳门、印度、波斯等地前往罗马,1653年1月终于抵达罗马,但是由于罗马教皇不敢确认来使的真伪,所以迟迟没有给永历朝廷回信。1655年,王太后信中的“罗马教皇因诺曾爵十世”去世,新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终于搞清楚了使者的真实性,这才回复了王太后的信件,这就是“答王太后烈纳书”(烈纳是王太后的天主教教名)。
教皇因诺森十世
1656年3月卜弥格登船返华,1658年到暹罗(今泰国),但是此时永历政权已经只剩下云南一隅之地,澳门当局已经不愿意再为南明永历政权充当中间人了。
1658年南明形势图
卜弥格只能一直徘徊在国境线外,最终于1659年病逝,此时距信件发出已经过去九年了,最终永历帝也没有收到罗马教皇的回信,而此时永历帝已经流亡缅甸,两年之后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并杀害,永历帝到死也没能再受到天主教的援助,但是他已经为挽救大明王朝尽了所有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