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 建议 孩子 为什么 李焕

为什么不建议带孩子去看《你好,李焕英》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8 21:18:02 浏览1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01

抗拒《你好,李焕英》

同时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不同观念的冲击,内心逐渐对“父母为子女毫无条件地付出、心甘情愿承受生活的苦难”的类似歌颂产生了怀疑:是不是一代又一代人,被所谓的“奉献”裹挟前进?为什么孩子成了父母做任何决定的首要考虑前提?这些真的是遵从心中所想吗?

02

别人在笑,我已经哭了

展开全文

《你好,李焕英》具备浓厚的喜剧底色,从很多台词的设计和细节的设计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一点不用多说,也正和宣传文案交相辉映:笑顺父母。片子一开场就是贾晓玲考上了好大学,父母宴请宾客风光无限骄傲自豪,到后来穿越回1981年,买彩电、打排球、助攻沈光林等,影院都是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大多数人的哭点应该是在最后2001年的李焕英也穿越回到了1981年,看到了女儿努力为她做的、让她开心的一件又一件的事。试图以不带感情的、平静的旁观者身份,克制自己不掉一滴眼泪来开始和结束这场观看。但深知太难办到了,因为在这种亲情题材面前,在人的生理反应面前,一切抗争都那么不堪一击。但不料还没到哭点,在其他人默不作声和捧腹大笑时,我眼角已有些湿润。

03

心疼每一个被PUA的你

一听到“争气”、“省心”、“不能输”这些词语,心口涌现出一丝酸楚。心疼,心疼贾晓玲伪造录取通知书只为了给妈妈“争气”;心疼,心疼和未来可能月薪8万的王琴留美女儿的攀比;心疼为了成为厂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为了打赢排球所做出的一切努力等等。不蒸馒头争口气,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李焕英希望女儿一生“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成长就行了”,不用质疑,每一个正常的父母也都是这样希望的,所以可以戳中很多人的泪腺。

可是现实生活中真的只是这样简单的期待吗?我想不是的,不然影片中的“争气”、“省心”、“不能输”也不会频繁出现。大家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老话,叫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很心疼,心疼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旁人(包括父母、老师)总是无意有意地或有形无形对其进行人生选择的PUA。作为独立的个体,人不应该活在别人期望的所谓世俗成功里,应该活出自己。

身边很多年轻人都很迷茫和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去追求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会不知道?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小就被告知要“争气”。私以为当前横亘在年轻人面前最主要的最深刻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根深蒂固的PUA思想。

04

来人间一趟,取悦自己

为什么不建议你带孩子去看《你好,李焕英》?

若是孩子过小,没办法产生共情,大人哭花了眼,小孩欢天喜地甚至觉得有点无聊,浪费一张电影票;会在孩子心里无形植入“我需要考大学我需要有一份高薪工作”才可以让父母开心的种子,可能还让孩子自我怀疑我够优秀了吗?有没有让爸妈省心为他们争气,给孩子带来压力;会产生所有的父母都像“李焕英”这般的误解,如若有一天发现自己产生和“李焕英”不一样的想法,就认为自己不合格。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下一个“为了让你开心而伪造录取通知书”的贾晓玲。

影片结束后,有那么一句话: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这句话肯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但是衷心希望未来的孩子引起共鸣的会是这样一句话:打有记忆起,感觉妈妈就和照片里以前25岁的她差不多,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你好,李焕英》从头到尾都透露着真诚,这也是影片取得佳绩的根本原因。除了爱情很难遇到真正的双向奔赴,亲情是最容易实现的双向奔赴的人类情感,同时也是最容易对人产生禁锢的。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PUA,快乐和痛苦兼具,社会越来越内卷其实就是我们都被PUA了。

希望有越来越多父母可以意识到你首先是自己,再是别人的爸妈;你们的孩子首先是他们自己,才是你们的儿女。我不否认爱的力量,但是仍然期待越来越多人觉醒并认同:你做你的选择,不必管我。我当然会有期望但那只是我的,你不需要以此转移你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