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
摘要: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男一号张小敬的官职是都尉,那么唐朝的都尉是多大的官?相当于今天什么级别?
这就开始科普。
都尉,是中国古代的武将官职。最早在战国后期就出现了。相传由秦国著名的国相商鞅撰写的《商君书·境内篇》里记载“国封尉,短兵千人。”这里的都尉是是统领1000名配备短兵器的武将。
《战国策·赵策·秦赵战于长平》中也有都尉的记载:“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
司马迁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也出现了都尉:“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根据这些史料,可以认定都尉是战国后期就出现的武将官职,级别比将军低一级的中高级军官。
秦朝时,一个郡的军事长官,辅佐郡守负责军事方面事务的武官叫“郡尉”,也叫“尉”。汉景帝时将郡尉改称都尉。同时边境地区的郡,由于担负的军事防务比较重,光靠一个都尉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通常把边郡划分成若干个防区,每个防区由比都尉低一级的“部都尉”负责指挥,部都尉就有点类似于今天地级市一级的军分区司令。
展开全文
汉武帝时期又设立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这三个都尉作为皇帝亲随,一般由卿尹校尉升任。奉车都尉掌管皇帝御乘舆车:驸马都尉通常都是皇帝女婿驸马所特有的官职,骑都尉则是羽林军骑兵的统领。这三个都尉都是武冠绛朝服,银章青绶,品秩比二千石——“比”是相当于的意思,就是俸禄级别相当于二千石,月俸一百斛,年俸一千二百斛,折合成现代的重量是18万斤(粮米),算是很高的俸禄了,相当于现在的年薪大约54万元,级别大致相当于副省级。
西汉后期,都尉的范围逐渐压缩,仅保留边郡都尉与属国都尉,除了这两大类实授的武将官职以外,都尉主要作为宗室外戚与勋官的名誉性虚职。
三国时都尉又兴旺起来,主要是各地割据军阀自己授予,名号繁多,如建忠都尉、扬武都尉等,都是有实权的军官,但没有定制。
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基本上就是在五品至七品之间,而且职务也基本上都已经是虚职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都成了名誉性的虚职,特别是驸马都尉开始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官位。
唐朝都尉还是实职,但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勋官称号,是勋官十二转的第五转,相当于从五品。
之后的宋、元、明历朝,都尉就基本上作为勋官的荣誉性虚职了,例如轻车都尉、骑都尉都是三品、四品的勋官称号。
清朝时轻车都尉则是爵位了,是第八级爵位,在男爵之下,又分为三等。一等轻车都尉是正三品,二等、三等轻车都尉都是从三品。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于民国元年(1912)一月规定军衔等级,中等官佐称为都尉,分大、左、右三级,差不多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校级军官。同年八月,北洋政府将中等官佐改称校官。至此,都尉彻底退出了官职名称,只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只有在史料中可以看到了。
再回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时代背景——唐朝唐玄宗时期,都尉还是实任官职。
唐朝军队实行卫府制,所谓卫府制就是以“卫”统领“府”,“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军,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领导机构。“府”就是军府,唐太宗时改称“折冲府”,唐玄宗时全国共有657个折冲府。折冲府又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折冲府编制1200人,中等折冲府编制1000人,下等折冲府编制800人。折冲府的主官为折冲都尉,副主官为果毅都尉。折冲府也就相当于今天团营级建制单位,都尉也就是团级军官。
上等折冲府的折冲都尉是正四品上,中等折冲府的折冲都尉是从四品下,下等折冲府的折冲都尉是正五品上。上等折冲府的果毅都尉是从五品下,中等折冲府的果毅都尉是正六品上,下等折冲府的果毅都尉是从六品下。
从级别上来说,四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厅局级,五品和六品相当于副厅局级。在剧中,张小敬的都尉没有明确说明是什么等级的折冲府,也没有说明是正职的折冲都尉还是副职的果毅都尉,但不管什么都尉,大致就是厅局级,如果用今天的军衔来对比,大致是中校上校。
看起来,张小敬的官职还不低啊。
另外,剧中还提到张小敬是唐朝第一批募兵,在信安王麾下短短六七年就当上了参将——可是,在唐朝时,唐军官职里并没有参将这个官职,中国历史上参将是要到明朝才出现的,在总兵和副将之下,游击和都司之上,算是中级军官。清朝基本沿袭明朝制度,所以清朝也有参将。按品级,参将基本是三品到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厅局级,比都尉还要高上那么一点。如果是比对今天的军衔,相当于今天的上校。但是因为张小敬拒绝信安王石堡城的命令,要不是闻无忌求情,恐怕脑袋就搬家了。最后张小敬和闻无忌一起被免除了官职,一路到底,作为最底层的大头兵,调到最艰苦的安西。这里BUG不小,且不说唐骏没有参将,六七年的从军经历就能从普通士兵升到参将,如果没有杠杠的后台背景,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