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母舰 美国 护航 发展史 流水线

流水线暴兵:护航航空母舰——美国航空母舰发展史(二)二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7 19:16:03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二战中美国海军依靠强大的航母舰队,通过与日本航母舰队多次海上决战,赢回了因为珍珠港被偷袭而造成不利局面,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胜利。美国在二战一共建造了151艘航母,其中122艘是护航航母。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5月10日,德国闪击西欧,英法联军节节败退,38天后,法国投降,英军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纳粹德国的声势达到顶点,英国面对如日中天的第三帝国,不得不向大洋彼岸的美国求援,对此时的英国来说,最需要的是飞机,以应对纳粹的轰炸。

美国这边飞机产量是没问题的,但是却缺乏快速运送飞机的船只,只好频繁动用宝贵的大型航母,美国海军中将哈尔西曾致信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现在海军需要运输飞机的能力,由于‘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从美国西海岸转去夏威夷来回运送飞机,这样一来,海军的作战能力就受到了影响。”

海军军官出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积极投入到关于护航航母的争论中,1940年10月21日,斯塔克就收到来自罗斯福总统的一份信件,里面提到海军需要一种由商船改装的航母,这种航母需搭载8~12架能在较小空间起降的飞机,用于侦察敌潜艇,当发现敌潜艇后投掷烟幕弹,为护航舰只指示敌潜艇的方位,这就是护航航母最初的设想。

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

1940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将一批商船改装成护航航空母舰。即所谓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实施攻击的小型航空母舰。根据总统的命令,1941年用“莫麦克梅尔”号货船改装而成的长岛号,是美国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

长岛号长150米,排水量超过一万三千吨,由一台柴油机驱动,最高时速16.5节。由于吨位余裕并不多,最初的任务规划也认为反潜护航任务将会很少需要面对炮战,长岛号仅配备了一门5寸炮和两门3寸炮作为自卫武器。该舰设计上能够搭载21架飞机,然而战争中她搭载的战机数量要比这多很多。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的假期结束了。1942年初,随着太平洋战局的逐渐紧张,原本在纽芬兰执行护航任务的她向西海岸启航。6月初,她到达旧金山,并在那里加入了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在这段时间里,她出航对刚刚打赢中途岛海战的美国海军舰队提供空中掩护。6月17日她再度回到西海岸。8月中旬,她来到了瓜岛附近。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她放出的飞机第一波抵达岛上的亨德森机场,为整场战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8月20日,随着护航航母的简称发生改变,她的舷号被变更为ACV-1,稍后的8月23日她抵达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休整。

瓜岛战后,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随着更多正规航母和更新型的护航航母抵达太平洋战场,长岛号于9月20日返回了西海岸,继续承担她训练飞行员的职责。1943年,她的舷号被变更为CVE-1,并被用作飞机运输舰向太平洋战场输送飞机与飞行员。太平洋战争胜利后,“长岛”号于1946年退役,长岛号参与了撤离美军官兵的魔毯行动。战后,她与许多护航航母一样得以复员,成为一艘客轮。

服役时间:1941-1946

舰长:149.96米

舰宽:21.18米

展开全文

排水量:13,342吨

飞行甲板:长为125米

航速:16节

续航力:14500海里/10节

武器:1门127mm高炮两用炮,4门76.2mm高射炮

舰载机:7架F2A水牛战斗机,17架SOC3型侦察机

服役:长岛号(CVE-1)、射手号(AVG-1)

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

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

F2A水牛战斗机

SOC3型侦察机

复仇级护航航空母舰:

美国建造的最初型号的护航航空母舰之一,它使用的是C3货船的船体。复仇者级(美制军马(Charger)级,也称袭击者级)与射手号(属于美制长岛级)相比具有更长的飞行甲板、更大的机库和一个小型岛型舰桥。

这些护航航空母舰交付皇家海军后舰上部分美制火炮换装了英国本土的产品。由于该级舰设计不合理,皇家海军在战争中损失了编制下4艘中的2艘。剩下的两艘战后归还美国海军。

英军中的复仇者级最早参与的大型行动是在1942年9月北极航线为PQ 18船队护航。其后,三艘复仇者级全部投入到进攻北非法属殖民地的火炬行动中,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首舰复仇者号在1942年11月15日被德军U-155号潜艇击沉;二号舰欺骗者在1945年4月9日被还给美国海军,其后又被转交给法国海军重命名为狄克斯莫德,1968年被作为靶舰击沉;三号舰冲击者则于1943年3月27日在克莱德河口自爆沉没。

在美军中作为训练航母的四号舰冲锋者,其战时生涯基本就是在切萨皮克湾中为大英帝国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与航母舰员,不断为皇家海军输送新鲜血液。二战结束后不久,冲锋者号从美国海军退役。同长岛号一样被出售给民船公司改装为民用客船,主要经营欧洲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航线,辛勤工作到1969年,之后被出售拆解。

服役时间:1942-1946

舰长:150米

舰宽:23.7米

排水量:11000吨

飞行甲板:长为127.4米,宽21.6米

航速:16.5节

续航力:14000海里/10节

武器:3门102mm/50倍径防空炮;19门20mm厄利孔高炮

舰载机:32架F2A水牛战斗机和SOC-3型侦察机(英军同型舰配置12架海飓风战斗机,3架剑鱼鱼雷机)

服役:复仇号(AVG-2)、欺骗者号(AVG-3)、冲锋者号(AVG-4)、冲击者号(AVG-5)

复仇级护航航空母舰

海飓风战斗机

剑鱼鱼雷机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

1941年,美国参战,德国又故伎重演,出动潜艇扰袭美国沿岸,美国的岸基飞机加强了反潜。但是航行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输船队却依然缺乏飞机支援。因此,英美都迫切需要装备大量护航航空母舰用于反潜护航。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有建造护航航母的经验。1942年,海军部批准了1942年造舰计划,用C3型标准货船船体改建新型的护航航空母舰,即博格级。该级计划改建48艘。

博格级护航航母是美国海军自身大量装备的第一型护航航母。该级舰吸取了之前建造的长岛级和复仇者级护航航母的经验,保留了复仇者级的舰岛,同时继续扩大飞行甲板,升降机也增加为两部,舰载机运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美国共完成45艘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的建造,但除了其中的11艘有实际编入美国海军舰队服役外, 其余34艘被出租给英国皇家海军,而成为攻击者级(Attacker Class)与统治者级(Ruler Class)护航航空母舰。

服役前期,大部分的博格级护航航母被部署到了大西洋执行护航反潜任务,绞杀德军U艇。少部分博格级在太平洋上执行飞机输送任务。其中博格号所属的猎潜组共击沉了12艘德日本潜艇。此外,该舰护航的船队没有一艘损失,其搭载的舰载机也没有一架被击落。整场战争中博格号总计获得了五枚战斗之星和一个总统集体嘉奖勋章。 本级中仅“布洛克岛”(ACV-21)战沉,1944年5月29日于Canary岛西北方被德国U-549号用鱼雷击沉。

战争中,大部分“博格”级,无论属于美军或英军,都主要在大西洋作为反潜战斗群核心带领驱护舰活动,击沉了上百艘U艇,沉重打击了德国海军,而自己只被击沉一艘,即“布洛克岛”号。除此之外,美军及英军在太平洋服役的少量“博格”级则大多作为飞机运输舰执行任务。战争结束后,“博格”级部分被作为直升机航母/飞机运输舰保留或者仅仅挂名直到退役,部分直接出售拆毁,还有少数被民船公司买去改装后重新作为民船活动。

1964年5月1日“卡德”号将又一次从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运来30架直升机、军用卡车和武器弹药,该舰将再次停泊西贡芽庄港。因此,根据越共游击队领导人阮友寿的命令,越军水上特工队决心一举拿下“卡德”号,并把攻击“卡德”号的时间初步定在了5月2日凌晨时分美军防备最为松懈的时机。

5月1日夜,由6名蛙人组成的特工小组先化装成南越伪军,乘坐暗藏磁性水雷的卡车混进了芽庄港。在港内内线的配合下,他们熟练找到该舰动力舱位置,将磁性水雷贴到舰体上,设定了时间,然后迅速返回并在岸上小组的接应下安全撤离。越军水上特工队的行动一气呵成,而“卡德”号上的美军官兵则浑然不觉。6时,磁性水雷准时起爆,排水量超过1.5万吨的“卡德”号连同数十架直升机和大量装备物资一同翻沉港底。一时间在美军和世界各国中造成了巨大轰动,越共的水上特工队一战成名。

服役时间:1942-1971

舰长:151.2米

舰宽:21.1米

排水量:11,420吨/15,390吨

飞行甲板:

航速:18节

续航力:26300海里/10节

武器:2门127mm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40mm博福斯高炮,20门单管20mm厄利孔高炮

舰载机:12架F4F战斗机,12架TBF鱼雷机;最大运用搭载量28架。

服役:博格号(ACV-9)、卡德号(ACV-11)、科伯希号(ACV-12)、科尔号(ACV-13)、拿骚号(ACV-16)、阿尔塔马哈号(ACV-18)、巴恩斯号(ACV-20)、布洛克岛号(ACV-21)、布雷顿号(ACV-23)、克罗坦号(ACV-25)、威廉亲王号(ACV-31)、

交付英国使用:追踪者号(BAVG-6)、奥塔马哈号(CVE-6)、巴恩斯号(CVE-7)、布罗克岛号(CVE-8)、布雷顿号(CVE-10)、克罗坦号(CVE-14)、汉林号(CVE-15)、圣乔治(CVE-17)、威廉王子号(CVE-19)、CVE-22 未命名 直接交付英国服役、布雷顿号(CVE-23)、CVE-24 未命名 直接交付英国服役、查特罕号(CVE-32)、冰河号(CVE-33)、皮伯斯(CVE-34)、巴芬号(CVE-35)、玻利纳斯号(CVE-36)、

贝斯坦号(CVE-37)、卡内基号(CVE-38)、柯多瓦号(CVE-39)、德加达号(CVE-40)、爱迪斯多号(CVE-41)、艾斯特罗号(CVE-42)、牙买加号(CVE-43)、基威诺号(CVE-44)、普林斯号(CVE-45)、奈安蒂克号(CVE-46)、帕迪多号(CVE-47)、日落号(CVE-48)、圣安德鲁号(CVE-49)、圣约瑟夫号(CVE-50)、圣赛门号(CVE-51)、维米里恩号(CVE-52)、薇拉帕号(CVE-53)、温亚号(CVE-54)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

F4F战斗机

TBF/TBM鱼雷机

桑加蒙级护航航空母舰:

桑加蒙级护航航母原本也属于博格级之内,但由于建造过程中用于改装博格级的C3型货轮数量出现不足,故采用了T3S2型油轮建造了4艘桑加蒙级。该级舰也是美军海军在二战中装备的唯一一级油轮改装护航航母。

由于T3型油轮在体积方面比C3货轮要大得多,这使得桑加蒙级在恶劣海况下比之前的护航航母拥有更好的适航性,同时也可以布置面积更大、强度更高的飞行甲板。桑加蒙级是唯一有能力使用俯冲轰炸机的护航航母。

四艘桑加蒙级改造完成后的首个任务便是于1942年10月,参加进攻北非法属殖民地的火炬行动,该级舰舰主要担负空中巡逻、反潜巡逻、对陆支援以及老本行为其他军舰加油的任务。火炬行动结束后,除四号舰桑蒂继续在大西洋担负反潜巡逻之类的任务,另外3艘都被派遣到太平洋,执行飞机运输和支援登陆的任务。大西洋战场稳定后,桑蒂号也于1944年上半年被调到了太平洋。

1944年10月20日,4艘桑加蒙级一起参加了莱特岛登陆战役隶,属于塔菲1号护航航母编队,其中三号舰希南戈于数日后返航补充飞机错过了之后的大海战。10月25日萨马海战爆发,美军第77特混舰队第4大队第3小队(塔菲3号护航航母编队)遭遇日军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水面舰队突袭。同日,塔菲1号也遭到了大量神风自杀机的攻击,二号舰萨旺尼被一架零战撞上,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受损;四号舰桑蒂先是被自杀飞机撞中,后又被日军伊-56号潜艇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次日,萨旺尼号再次被一架神风自杀机命中,引起甲板上大量舰载机起火爆炸。但所幸都没有沉没,返航维修后又重新投入了战斗。稍后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之后还参加了硫磺岛登陆战和冲绳岛登陆战。战后于1959年全部退役。

服役时间:1940-1959

舰长:168.7米

舰宽:34.8米

排水量:11,420吨

飞行甲板:

航速:18节

续航力:23900海里/15节

武器:2门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2座四联装加7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炮;12门单管20mm厄利孔高炮

舰载机:12架F6F地狱猫战斗机,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9架TBF复仇者鱼雷机;最大运用搭载量34架

服役:桑加蒙号(CVE-26)、苏万尼号(CVE-27)、切南戈号(CVE-28)、桑提号(CVE-29)

桑加蒙级护航航空母舰

桑加蒙级护航航空母舰

F6F战斗机

SBD俯冲轰炸机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

从1942年开始服役的44艘“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消耗了全部的C3货船船体,加之这44艘中有33艘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和加拿大海军使用,美国海军只保留11艘。另外,不管是“博格”级还是“桑加蒙多”级都存在最大航速偏小的问题,即便达到18节最大航速逆风航行对重载舰载机的放飞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美国必须寻求新一代护航航空母舰以满足自己使用。

1942年中期,美国正式确定新一代护航航空母舰仍以商船船体为基础但全新建造(之前的都是用现成的船体改造),编号S4-S2-BB3,命名为“卡萨布兰卡”级。从整体上看,“卡萨布兰卡”级并没有之前的“博格”级和“桑加蒙多”大,排水量只有10200吨,舰长152米,宽19.8米。其中飞行甲板的长度为130米,搭载1部弹射器和2部升降机,最大载机量为28架(通常搭载12架鱼雷攻击机和16架战斗机)。动力系统为1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19.3节,续航力10200海里/15节。当然,这里面基本解决了航速问题,“卡萨布兰卡”的最大航速比“博格”快1.3节,再借助弹射器大概可以解决大载重起飞的问题。

事实上,美国内部对于“卡萨布兰卡”的整体印象并没有之前的“博格”那么好,因为批量快速建造的问题让人感觉他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大规模采用焊接工艺是之前前所未有的。其CVE-55的舷号被调侃为combustible-vulnerable-expendable,即易燃-易受攻击-一次性产品,所以美国军中称其为“吉普航母”,美国民众称之为“婴儿航母”。

提出“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的是美国工业家亨利凯泽,他的理念是流水线造船,广泛使用焊接、预制构件和分段建造这些建筑上常用的模式,通过这这些大大提高了造船效率。基于这种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卡萨布兰卡”的生产效率也是不断提高,首舰CVE-55“卡萨布兰卡”号于1942年11月3日铺设龙骨,次年4月5日下水,7月8日交付海军服役,总耗时241天。但到了最后一艘CVE-104“蒙达”号这个时间已经降低到101天。最快的是CVE-100“布甘维尔”号只用了76天就顺利建成。而全部50艘“卡萨布兰卡”级的总交付时间为365天,交付时间从1943年7月8日至1944年7月8日,相当于平均7.3天建成一艘。

美国海军1943年7月8日接收首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全部50艘中5艘加入大西洋舰队用于反潜作战,其余45艘均服役在太平洋舰队并参与全部“蛙跳”夺岛行动。参加太平洋战役的45艘中,有5艘被击沉,11艘被击伤,其中CVE-56“利斯科姆湾”号于1943年11月24日被日本I-175潜艇用鱼雷击沉;而CVE-63“圣洛”号、CVE-73“甘比尔湾”号在1944年10月25日萨马岛海战海战中被神风敢死队击沉;CVE-79“欧姆尼湾”号则在1945年1月4日于苏禄海被神风敢死队;最后一艘沉没的是CVE-95“俾斯麦海”号,1945年2月21日硫磺岛战役被击沉。

而“卡萨布兰卡”损失最惨重的海战就是1944年10月25日的萨马岛海战,当日77特混舰队77.4.3特混支队6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遭遇日本栗田健男所率领的战列舰编队,面对4艘战列舰、6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编队匆忙释放飞机甚至使用127毫米高炮回击。最终CVE-63“圣洛”号和CVE-73“甘比尔湾”号被击沉,另外4艘CVE-66“白平原”号、CVE-68“加里宁湾”号、CVE-70“方消弯”号和CVE-71“吉特昆湾”号全部受伤。

1946年-1947年,大部分“萨卡布兰卡”都退出现役,除CVE-86“锡高湾”号、CVE-58“奥古利亚湾”号和CVE-64“的黎波里”号、CVE-90“蒂蒂斯湾”号、CVE-92“温德姆湾”号在50年代重新启用过,但也都是服役三四年之后就再次退役。

简单来说,“卡萨布兰卡”就是能省则省,能不要的就不要,能削减的就削减,虽然牺牲了很多方面,但胜在制造方便,建造速度快。这点对于1943年-1944年的美国来说简直是不能再好了。事实证明,护航航空母舰这种临时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小,就像上面提到的77.4.3特混支队,面对4艘战列舰和6艘重型巡洋舰的情况下依旧还是生存了4艘。而他们的作用也从最开始的单纯运输飞机到什么都做,释放了大型舰队航空母舰的任务空间,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对日海上作战中。

服役时间:1943-1947

舰长:156.1米

舰宽:32.9米

排水量:10200吨

飞行甲板:长130米

航速:19节

续航力:10200海里/15节,11200海里/12节

武器:1门127mm高平两用炮;12门20mm厄利孔高射炮

舰载机:20架F4F战斗机,15架TBM鱼雷机

服役:卡萨布兰卡号(ACV-55)、利斯康姆湾号(ACV-56)、珊瑚海号(ACV-57)、科雷吉多尔号(CVE-58)、米森湾号(CVE-59)、瓜达尔卡纳尔号(CVE-60)、马尼拉湾号(CVE-61)、纳托马湾号(CVE-62)、圣洛号(CVE-63)、特里波利号(CVE-64)、威克岛号(CVE-65)、白平原号(CVE-66)、所罗门号(CVE-67)、加里宁湾号(CVE-68)、卡山湾号(CVE-69)、方肖湾号(CVE-70)、

基特昆湾号(CVE-71)、图拉吉号(CVE-72)、冈比亚湾号(CVE-73)、奈汉塔湾号(CVE-74)、霍加特湾号(CVE-75)、加达山湾号(CVE-76)、马尔库斯岛号(CVE-77)、萨沃岛号(CVE-78)、奥曼尼湾号(CVE-79)、彼特洛夫湾号(CVE-80)、鲁戴尔德湾号(CVE-81)、萨吉诺湾号(CVE-82)、萨金特湾号(CVE-83)、沙姆罗克湾号(CVE-84)、希普利湾号(CVE-85)、锡特科湾号(CVE-86)、

斯蒂玛尔湾号(CVE-87)、埃斯帕恩斯角号(CVE-88)、塔坎尼斯湾号(CVE-89)、西提斯湾号(CVE-90)、望加锡海峡号(CVE-91)、温丹湾号(CVE-92)、马金岛号(CVE-93)、隆加角号(CVE-94)、俾斯麦海号(CVE-95)、萨拉马瓦号(CVE-96)、霍兰迪亚号(CVE-97)、夸贾林号(CVE-98)、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号(CVE-99)、布干维尔号(CVE-100)、马坦尼考号(CVE-101)、阿杜 号(CVE-102)、罗伊号(CVE-103)、蒙达号(CVE-104)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

从1942年开始美国工业潜能开始被逐步的激活,海军开始大规模发展护航航空母舰作为海上作战力量的补充。由于直接使用商船船体为基础,加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护航航空母舰的建造和改造速度非常快,至1943年年中美国海军已经发展出包括2艘“长岛”级、4艘“复仇者”级、44艘“博格”级、4艘“桑加蒙多”级和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除了补充给美国海军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租借给英国皇家海军和加拿大海军使用,强有力的支援了大西洋方向的海上作战力量。

1943年1月正当“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如火如荼的建造时,美国又开始谋求新一代护航航空母舰,其基本原则还是以运输船只为基础尽量节省成本,但也要将前几代护航航空母舰反映出来的问题尽可能改进。1943年9月,就在“卡萨布兰卡”全部完成建造之后的2个月,美国正式开工建造全新的护航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最后一级护航航空母舰——“科芒斯曼特湾”级。

说到护航航空母舰就不得不提起美国的运输船队,因为他们都是以这些运输船为基础改造或开发。比如最开始的“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就是以C3-S-A1货船为基础,而“博格”级则是C-3型标准货船的船体,“卡萨布兰卡”级设计基础是S4型攻击运输船。而“桑多蒙加”级和这次介绍的“科芒斯曼特湾”级都是以T3-S2-A1油轮为蓝本,其中“桑多蒙加”是直接用现成的油轮改造,而“科芒斯曼特湾”是借助T3的图纸完全从头开始建造。

作为美国海军自己设计的护航航空母舰,它吸收了前面几级护航航空母舰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成为美国最强的护航航空母舰。由于它和“桑多蒙加”级一样都是采用T3-S2-A1油轮为蓝本,所以二者吨位大致相同,满载排水量23875吨,舰长168.8米(其中飞行甲板长153.3米),宽22.86米,蒸汽轮机动力,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7000海里/15节。飞行甲板设置2部弹射器(“桑多蒙加”级最初只有1部),2部升降机,最大载机量34架。

得益于巨大的舰体和专门设计的内部空间,所以“科芒斯曼特湾”和“桑多蒙加”级可以搭载一支完整的海军或海军陆战队护航航空大队(CVEG),而其他护航航空母舰只能携带航空中队。正常来说,护航航空大队会下设1个护航战斗机中队(VGF)、1个护航侦察机中队(VGS)。但根据任务不同护航航空大队的配置也是可以灵活转变的,比如可以改成1个护航战斗机中队(12架F6F战斗机)和1个护航混合中队(10架TBF鱼雷机和9架SBD俯冲轰炸机)。也有可能是1个护航战斗机中队(22架F6F战斗机)和1个护航鱼雷轰炸机中队(9架TBF鱼雷机)。总之护航航空大队的具体编制以及每个中队下属的飞机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护航侦察机中队中也混编F6F战斗机的情况。

除了拥有较强的航空配置之外,“科芒斯曼特湾”还是防空火力最强的护航航空母舰,具体配置包括2门单装127毫米38倍径防空炮、36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3座四联装和12座双联装)、20门单装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而他的前辈“卡萨布兰卡”级只有1门127毫米防空炮、8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以及12门“厄利孔”高射炮,在1944年10月25日的萨马岛海战中有2艘“卡萨布兰卡”被日本神风敢死队撞沉,所以必要的防空火力在太平洋战场上其实是显得尤为重要的,这也是“科芒斯曼特湾”在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至于电子方面,只保留基本的SG水面搜索雷达、SK-2对空搜索雷达和YE归航信标,所以“科芒斯曼特湾”以及“桑多蒙加”的舰岛一直就是很小的一个,看起来非常简洁。

由于建造时间太晚,科芒斯曼特湾级在二战结束前仅有10艘服役,导致这款优秀的护航航母并未立下显赫战功,大部分该级舰服役两年后就退出现役但他们的命运都不怎么样,其中CVE-124/125/126/127没有服役直接拆解,而CVE-121/123则直接被改成商船也没有以航空母舰身份交付美国海军。最后一艘正式以航空母舰身份交付美国海军的是CVE-118“西西里湾”号,时间是1946年2月27日,所以最后9艘实际并没有赶上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时代的到来,这些小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体积过小无法容纳大型喷气机并完成起降作业,所以从1946年开始美国进入护航航空母舰退役的高潮期。其中50艘“卡萨布兰卡”中有至少45艘在1947年前退役,只有少量一些在50年代重新启封改装,但改装之后也都是服役3-4年就永久退役。而“科芒斯曼特湾”因为体积较大且较新还有一定的改造余地,从1955年开始美国陆续将部分“科芒斯曼特湾”进行任务转换,一部分改造成通用航空母舰(CVU),还有改成护航直升机航空母舰(CVEH)。1959年5月又将当时美国仍然在服役的36艘改造的护航航空母舰划入航空支援舰(AKV)。就比如首舰CVE-105“科芒斯曼特湾”号,它的舷号历经了如下几次变动,这就代表着它从护航航空母舰转变为护航直升机航空母舰,最后沦为支援舰。

经过改造的一些“科芒斯曼特湾”级直升机航空母舰或航空支援舰参加过1951年朝鲜战争和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不过基本上都是作为运输船运送飞机和物资而已,在战斗方面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大部分“科芒斯曼特湾”其实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就都已经退役。

而比较特殊的是CVE-107“吉尔伯特群岛”号,它在1961年被拆除航空设备和各种口径的防空炮,改为安装大量的雷达天线,重新规划为中继舰,舰名改为“安纳波利斯”号(舷号AGMR1)。该舰在1965年-1969年参加过越南战争负责支援越南美军。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蓝岭”号大型指挥舰服役后该舰才退役拆解。

服役时间:1944-1971

舰长:169.9米

舰宽:22.9米

排水量:11100吨

飞行甲板:

航速:19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5节

武器:1门127mm高平两用炮;3座四联装加12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射炮;12门20mm厄利孔高射炮

舰载机:20架F4U或F6F战斗机,9架TBM鱼雷机;最大搭载量34架

服役:科芒斯曼特湾号(CVE-105),布洛克岛号(CVE-106),吉尔伯特群岛号(CVE-107),库拉湾号(CVE-108),格罗斯特岬号(CVE-109),萨莱诺湾号(CVE-110),维拉湾号(CVE-111),西波涅号(CVE-112),普吉湾号(CVE-113),伦多瓦号(CVE-114),拜罗科号(CVE-115),巴东海峡号(CVE-116),

赛多尔号(CVE-117),西西里号(CVE-118),克鲁兹角号(CVE-119),民都洛号(CVE-120),拉包尔号(CVE-121),帕劳号(CVE-122),天宁号(CVE-123),巴斯托涅号(CVE-124未建成),埃尼威托克号(CVE-125未建成),仁牙囚号(CVE-126未建成),冲绳号(CVE-127未建成)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

F4U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