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时期正好是洋务运动二十多年,大致相当于四、五个5年规划,但成果嘛,非常感人,洋务派兵工厂的产能连彼得大帝时期沙俄兵工厂十分之一都不到。
从1882年到1885年,江南制造总局一共生产了12,000多支新式步枪,也就是年产量4000多只步枪。同为四大兵工厂的金陵制造总局当时主要生产防治火炮/机枪和火药,它在中法战争时期提供给前线的装备清单如下:广东12磅来福铜炮10尊, 云南后膛炮4尊, 浙江过山炮20尊, 台湾2磅后膛炮6尊, 10管格林炮(Gatling Gun)10尊, 4门神机炮(Nordenfeldt Gun)4尊, 湖北24磅洋生铁开花炮5尊, 北洋2磅后膛炮6尊, 江西劈山炮10尊, 前膛抬炮100尊。福建船政局则生产了船只31艘,总排水量是7774吨,平均每年内制造299吨木壳船,船只最大排水量是578吨。天津机器局在19世纪八十年年代的产能是黑火药25.6万公斤,炮弹6.8万发,各式枪弹137.6万,火药原料的大头还是进口的英国产品。
展开全文
这些数字相对于战争需要严重不足,和18世纪初彼得大帝的兵工厂产能都远远比不上。18世纪初图尔兵工厂就有年初燧发步枪上万只的产能,在17 15年9月到17 19年1月两年半时间内图尔工厂一共生产了66354只枪,到1721年产能扩大到15800只。在北方战争期间沙俄各大兵工厂的年产能达到了11万支步枪,比江南制造总局的产能高出20多倍。你可别说我大清用的武器都远超彼得大帝时期,到清朝灭亡时,新式步枪也才一共制造了17万只,只能做到新军人手一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八旗京营还有大量使用火绳枪,彻底淘汰火绳枪距离大清快玩真没几年,而十八世纪初的沙俄就普遍装备了燧发步枪。
这些武器的造价都不便宜,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美式雷明顿(旧名林登顿)步枪不光价格远超进口货,质量上更是坑爹,掌握江南制造总局的李鸿章自己都不爱用,专门为淮军买了进口货,“造不如买”还真是它水平的体现。。李大人掌管的金陵制造总局也是如此,淮军湘军都把进口的克虏伯火炮、阿姆斯特朗火炮当压箱底儿的宝贝,把这些自产装备都扔给友军。福建船政总局的船少不说,造价还特别坑,舰船每吨造价是都达到600多两银子,也就是4000法郎以上,平均每艘船的造价都在100万法郎以上,1872年出版的《八十天环绕地球》里主人公赶时间买下吨位差不多的蒸汽船也不过30万法郎。
这些兵工厂很坑,那也是只有淮军、湘军可以挑剔它们。在中法战场战争第一线的滇军和桂军都羡慕的很。滇军的枪支只要依靠购买,全省只有万余前膛洋枪,只能把4000多只带到前线,岑春煊到云南是才从福建带了3000多只后膛步枪。1883年云南兵工厂只有十几名,从广东招募来的工人到战争结束后也才扩张到100多人,只能勉强维持维修装备。
中法战争清朝军队的装备非常庞杂,光步枪就有十几个种类,子弹供应更是悲剧。洋务运动的兵工厂花钱很多,效果嘛真是坑,它最大的用处可想而知。
本文系
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
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