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长 中央军委 首任 重建 任前是

1969年,中央军委重建第11军,首任军长是谁?任前是第54军副军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7 15:09:05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69年,中央军委重建第11军,首任军长是谁?任前是第54军副军长

我军历史上曾经有70个军的番号,有不少是重复使用的。譬如,第11、17、19、29、43军。其中,第11军的番号很是曲折,历经三次启用、两次撤编:

第一次启用

1949年3月,中野3纵改称第11军,曾绍山、鲍先志分任军政主官;

1950年7月,第11军撤编,军部及直属队调改建为海军青岛基地(后演变为北海舰队);

第二次启用、撤编

1951年3月,第11军重建,曾绍山任、鲍先志仍任军政主官;

1952年10月,第11军撤编,军部及直属队改建为空军第5军;

第三次启用、撤编

1969年11月,中央军委重建第11军,首任军长为董占林。

1985年百万大裁军,第11军撤编,末任军长廖锡龙。

第11军存在只有16年,却创造了辉煌的战史,有着奋勇争先的独特气质,而这种气质正是由首任军长董占林奠定的。董占林什么来头?有着怎样传奇的军旅生涯?

董占林生于1923年11月,北京房山区镇江营村人。董占林家境贫寒,十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小小年纪为了生计当长工,饱受旧社会的苦难。

1938年3月左右,董占林眼见山河破碎,参加了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4连,该部隶属于八路军杨成武的独立1师(前身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

是年秋,董占林正式参加军旅生涯第一战:在王快镇遇到了小股日军。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抗战初期的日军训练有素,尤善拼刺刀,给董占林和他的战友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展开全文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董占林在左手食指被刺伤的不利情况下,忍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直至战友赶到,成功歼灭小股日军,并刺倒了一个日本兵。

1939年11月,上级首长选调董占林至军区学测绘。1940年3月,董占林奉命前往冀东抗日根据地,后被分配至主力12团担任侦察参谋。及至1945年8月,董占林已是冀东第16军分区侦察参谋兼侦察连长。

日军投降在即,冀东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4700多人,奉命挺进东北,打头阵的正是董占林的便衣侦察班。董占林的任务很特殊,首先要拔掉山海关以东的前所车站。

董占林兵不血刃,仅以“八路军部队长”的名义,就降服伪军据点400多号人。战后,曾克林无不期许的说道:

本来计划晚上攻打,没想到你一枪不打就搞掉了这个据点,为咱们挺进东北立了第一功!

随后,曾克林率部攻占山海关,正式挺进东北,此为我军首支进入东北的部队。抵达兴城后,董占林奉命留守,受领扩充部队的任务。

董占林不辱使命,短短20天就拉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人数有3000多人之众。该部奉命被编为补充第1团,董占林出任团长。

10月,补充第1团正式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2旅65团。11月,第65团、警备第1旅2团(该团来自延安)合编,番号不变。同期,董占林改任第65团副团长。

此后多年,董占林随第65团征战白山黑水。1947年7月,第65团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3师,改番号为第69团。1948年9月,董占林升任第69团团长。

辽沈战役中,董占林迎来军旅生涯的一大高光时刻:辽西会战中,全歼新6军新22师64团。此战开打之初,董占林部被分割为4处。

危急关头,董占林集中炮兵全力打击,积极组织阵前反击。结果,敌64团战斗意志迅速崩溃。董占林乘胜追击,毙、伤、俘敌3100多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8纵23师改番号为第134师,第69团亦改番号为第402团。董占林先任第402团团长,后改任第400团团长。

第134师编成后,董占林随部一路南下,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2年8月,第44、45军合编为第54军,归中南军区领导,第45军番号宣告撤销。

同期,董占林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任第15军29师87团见习团长。任职期间,董占林参与制定“391高地”潜伏反击作战计划,仅用半小时全歼守敌150余人,创造了我军军史上罕见的大部队潜伏模范战例。

值得一提的是,第87团涌现出了“一级英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董占林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在朝期间,董占林出任第54军130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8年7月,董占林随军自朝鲜回国。1962年10月,时任第130师师长董占林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瓦弄大捷中一战成名,全歼印军王牌第11旅。

1969年11月,中央军委调整国防战略,为填补滇西防务和抗美援越的兵力空白,决定重建第11军,首任军长正是时任第54军副军长的董占林。由此可见,中央军委对第11军的重视程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11军也带有些许四野血统,在董占林的调教下,成为了一支精兵劲旅,在多年后的对越反击战中大展风采,涌现出了何其宗、廖锡龙、蒙进喜等军中骄子。

1979年3月,董占林赴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历任第47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及至1986年4月,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及其配属部队正式接防两山战区。

5月,董占林率领军区工作组,前往南疆前线进行为期58天的考察指导。彼时,董占林已年过六旬,不辞劳苦活跃在南疆前线,深入前沿阵地勘察地形研究敌情,为参战部队的指挥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1988年9月,我军经过多年的酝酿准备,正式实行新的军衔制。此次授衔中,董占林是为数不多以开国大校身份,授衔中将的副大军区职高级将领。1990年4月,董占林到龄离休,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参考资料:

[1]《忠诚用生命书写》(罗援·解放军报);

[2]《国家功臣家乡骄子——董占林》(房山区融媒体中心);

[3]《军旅春秋》(董占林·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