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曲文清手下的余水林战士英勇作战,立一等功。
然而,当战斗结束时,余水林却消失了。曲文清千方百计寻找她,都无功而返。
没想到,1963年曲文清将军来内蒙古视察,却碰巧知道了于水林的事。
十二年不见,余水林流离失所。他现在负责喂养村里的马匹,通常住在马厩里。
为什么昔日的英雄们会落得如此下场?余水林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流浪汉其实是一流的英雄
1963年,内蒙古赤峰县梅里河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此人正是曲文清将军。他奉命前来内蒙古视察。他正好路过,就打算过来看看。
一行人一到梅里河村,就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热烈欢迎。曲文清一边和村长闲聊,一边下了车,走进了村子里。
展开全文
曲文清路过村里的马场,一眼就看到马场里的马都是健壮的,顺滑的,乖巧的,忍不住停下来夸了几句。.
“那匹马真乖,你怎么喂它?”曲文清饶有兴趣的问道。
村长笑着回来说:“这得问问余水林,我们的马都是他养的!”
谁知,听到这句话,曲文清顿时脸色一变。他仔细看了村长一眼,不敢置信地又问:“你们管这个饲养场叫什么?”
村长被曲文清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犹豫了一下,小声说:“对,是余水琳。
曲文清愣了一下,旋即又陷入了感慨。他拉着村长的手说:“带我过去!”
村长也从曲文清的态度上看出了事情的重要性,赶紧带着曲文清来到了一处赛马场。
“平日里,这个余水林是住马厩,吃住,都带着马!”村长解释道。
但曲文清没有说话,神色紧绷,像是在憋着什么。
村长推开马厩的围栏,一个流浪汉出现在了曲文清的面前。
男人看起来很蓬头垢面,留着长发,穿着破旧的衣服,住在又脏又臭的马厩里。
可曲文清还是从这张脏兮兮的脸上认出了那张曾经熟悉的脸,他再也抑制不住情绪,将流浪汉拉了上来。
然而这么一招,曲文清却发现对方的右臂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袖子,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余水林!真的是你吗?这些年你去哪了!怎么不给我们留言?”说到这里,钢铁侠忍不住哽咽起来。
而余水林看着曲文清,一时间也是十分难过。他很郁闷,但还是坚持说:“我没有胳膊,在军队里没用,不想给大家添麻烦,所以我走了。”
曲文清也很难过。两人多年未见,十分感慨,不明真相的人纷纷好奇。这神圣的玉水林在哪里?
知情人连忙道:“你不知道,余水林以前在朝鲜立过一等功!只是打完仗就失踪了,大家都以为他死了!”
闻言,旁边的人顿时一脸恭敬的看着余水林。
他们没想到,平时长得不好看,只会偷偷喂马的余水林,竟然有这样的背景。
众人不禁好奇,余水林在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的过去是什么?
于水林,1925年出生于内蒙古,出身贫寒。他的父母为牧场主放牧马匹为生。他的生活很艰难,但也很充实。
从小,余水林就跟着父母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驰骋,赶着马儿去吃草。生活再苦,有一家人就够了。
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安定的生活就像镜中花一样难寻,连年战乱让余水林一家更加艰难。
而随着日本侵略者进入我国境内,原本就生活在绝境的人民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处境。
而偏远的内蒙古也被战火吞没。内蒙古人民怀着极大的仇恨,忍受着侵略者的压迫,却无力应对。
余水林为人卑微,却不敢忘国,眼睁睁地看着人们被人残害欺凌,对侵略者深恶痛绝,恨不得早日除掉他们。
因此,于水林也想参军,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此时的余水林年纪太小,未能顺利入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当兵保卫祖国的念头。
直到1947年,22岁的余水林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参军了。
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余水林怀着保家卫国的志向,光荣上战场。
可此时的他,却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立了一等功却失去了右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进攻朝鲜的同时,还多次骚扰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威胁,我们的领导人非常勇敢,能够抗美援朝。
一声令下,数万志愿军不顾生死,勇敢奔赴朝鲜战场。
26岁的于水林也是其中之一。他被分配到四十军团,指导员是瞿文清。
横城反击战爆发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拥有先进的装备和精良的武器,但志愿军仍然以出其不意的战术和忘我的精神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此时,联合国军在我志愿军的进攻下不断后退,连首尔城都被遗弃了,但志愿军也受了重伤,开始自我修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密谋了。他们派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伟准备集中兵力,向我志愿军发起大规模进攻。
面对联合国大军来势汹汹,我们自然无所畏惧。士兵们来挡住我们,水淹没了我们。志愿军司令部当即做出决定:发起反攻!
我们党制定了“西对东”计划。一是派出部分兵力,在西线阻击和牵制大部分联合国军。
同时向东线派兵,可以诱敌深入反击,牵制西线的联合国军。
作战计划制定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率39军、40军、42军、66军开赴东线,准备实施作战计划。
一开始,作战计划的执行很顺利,歼敌不少。然而,就在战士们即将上阵之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而此时,余水林和战友们埋伏在预先布置好的地点,等待对撤退的敌军给予沉重打击。
然而,就在他们等待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嘈杂的行军声。听声音,对方一定是装备了重武器,来势汹汹。
当对方进入我们的检查视线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军机甲炮兵营,光是拖炮的车辆就有一百多辆。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守在这里是为了伏击撤退的残兵,可是等了许久,全副武装的敌人来了。
战场上的局势虽然瞬息万变,但仍有一战要打。
在营长的指挥下,众人立即反应过来,准备擒获这支装备精良的美军队伍。
美军进入我方射程后,我方部队立即对其展开猛烈攻击,炮弹炮弹齐飞。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美军措手不及,但他们反应迅速,决定用两辆固定式坦克开路,挣脱我方的进攻。
但是,以我们当时的装备水平,根本挡不住敌方坦克的横行。虽然我们拼命进攻,但敌军即将逃出包围圈,大家都惊动了。
是时候向前冲锋,用反坦克手榴弹阻止他们了!但是,敌人的坦克攻势十分凶猛,士兵们难以靠近。
余水林咬牙切齿。他找到班长,坚定地说:“班长,给我手榴弹,我炸了!”
班长看着眼前的年轻战士。他知道他要去那里。这位小兵死里逃生,却又不得不以生医身分赴死。
余水林拿着手榴弹,抱着生死攸关的心态,毅然向敌方坦克冲去。
他非常机警,在靠近的过程中不断躲闪,没想到竟然顺利的来到了坦克的伏击上。
他把手榴弹拉开,扔在轨道上,然后跳到一边。
向前咆哮的钢铁巨兽听到一声巨响,顿时燃烧起来。
余水林离的近得盯着爆炸,还没来得及调整,一辆坦克还完好无损!
他小心翼翼的靠近,但这一次却没有第一次那么幸运。他还在枪林弹雨中受伤,鲜血不断的流出。
但余水林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来到了第二辆坦克前,用之前的方法再次炸毁了第二辆坦克。
敌人损失了两辆坦克。当然,战局开始发生变化。我志愿军趁此机会,迅速压制住了对方。
而负伤的余水林也加入了战斗。他浑身是血,却依然肆无忌惮地出手,一时间深深地吓坏了敌人。
直到大局平定,余水林才终于受不了,昏了过去。
这一战,余水林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要回乡流浪?
回到内蒙古当马夫
水霖再睁眼时,已经躺在病床上。
他的身体仍然很痛,但最终还是保住了性命。
只有他的右手受了重伤,不得不截肢。看着空荡荡的臂管,他心里很是难过。
不仅是自己的胳膊少了难过,就连这个善良单纯的男人都觉得自己现在成了一个废人,只能给队伍里的每一个人带来麻烦。
他心灰意冷,悄悄遣散了军队,独自离开军营。
却不知道,他的教官曲文清已经看到了他之前的英姿,对他十分钦佩。战斗结束后,他立即汇报了自己的行动。
余水林也因此立了一等功,成为“二等功臣”。
可就在曲文清想要告诉余水林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却不见了!
曲文清很是着急,到处打听余水林的消息,可是在通讯不发达的时候,余水林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行踪,找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曲文清还让人去余水林老家打听,但余水林没有留下具体地址,打听的人最终无功而返。余水林身受重伤,从军营“消失”,连很多战友都认为他壮烈牺牲。
其实,身患残疾的余水林此时已经黯然回到了家乡。
然而,当他得知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很难过。
连家里的房子也因为无人修缮而倒塌,无法居住。于水林就这样无家可归了。
最后,村长可怜他,让他去喂村里的马,让它们活下来。
工作又脏又累,但余水林毫无怨言。
他每天陪在马身边,喂马,使马又肥又壮。
而且他不与人交流,吃住都在马厩里,在村子里默默无闻。
时光荏苒,十二年后,升任土司的曲文清来到内蒙古视察,昔日的战友就此重逢。
曲文清看到水林的生活条件很差,心里很难过,赶紧上报,让昔日的英雄们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余水林的新房盖好了,还捐赠了很多食品用于救灾。
于水林终于不再无家可归了。
村里的人知道余水林的光辉事迹后,也对他无比敬佩。有人看他三十多岁还单身,就提出要嫁给他。
也有年轻漂亮的姑娘被余水林的英雄事迹打动,想要嫁给他,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然而,余水林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是个残废,配不上四肢健全的姑娘,还是不要耽误了她的青春。
但热心的村民们还是希望于水林有个家,有个知冷热的亲人,所以多次说服他。
余水林只好答应媒人介绍,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找一个残疾的姑娘同住。
媒人苦苦思索,没有人要一个残疾姑娘,不想要一个健康的小姑娘,却按要求找,果然找到了。
这丫头身体还算健康,就是有点近视,恰好认识余水林,对这个男主有好感。
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两人顺利融合,余水林也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而曲文清还是很关心水琳的。余水林结婚后,曲文清送给他全新的被褥。
从那以后,曲文清每年都会去看余水林,看他过得怎么样。
后来,于水林去世,曲文清亲自来到于水林的住处,帮他处理后事。
两人的情谊无比纯洁美好,令人动容。
结语
于水林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他保家卫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了一流的功勋,但他从来没想过要靠他们为自己谋取什么。即使在无家可归的困境下,于水林也没有想过靠组织靠土地,而是靠喂马为生。
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敬佩。你觉得水上森林怎么样?
参考资料:穿插曲折的实战教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