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奖 王淦昌 两弹一星 元勋 隐姓埋名

​王淦昌: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的两弹一星元勋,为国家隐姓埋名17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7 06:35:03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面对中国逐渐的强大,其他各个国家不敢再欺负我们。在上世纪时候,我国受西方列强的欺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众人的努力下,才有了现在的中国。

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淦昌,这个男人为了国家核事业的发展,3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国这个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在17年隐姓埋名的情况下,尽心尽力为国家付出所有。

一,年少时期的王淦昌

1907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苏枫塘湾,在王淦昌小的时候父母就过世了,家里人为了可以找一个人可以照顾王淦昌,15岁的王淦昌在家人的安排下,与17岁的吴月琴结婚了。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都是封建包办的婚姻,家人让王淦昌早早的结婚,一方面是为了让孤独一人的王淦昌有依靠,另一方面吴月琴是一个勤快能干的女人,王淦昌娶一个这样的女孩子,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结婚对象。

展开全文

王淦昌和吴月琴结婚以后,俩人相处得还算融洽,王淦昌受到了妻子的细心的照顾。因为结婚的早,16岁的王淦昌已经当父亲了,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就要养育孩子,这对王淦昌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王淦昌有了家庭,做了父亲,但是他的脑子里只有读书和学习,当王淦昌在上海黄浦中学上学的时候,在去学校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小孩子。这个时候的王淦昌总是厌烦得不得了,受不了孩子的吵闹。

回到家的王淦昌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是不知所措,王月琴看到慌乱的王淦昌,心里想自己的丈夫还小,等过几年就会知道了。后来的结果是王月琴没有想到的,王淦昌不仅没有做好父亲的职责,也没有做好一个丈夫的职责。

1925年,王淦昌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个时候王淦昌将家里的一切丢给了王月琴。王月琴这个坚强的女人,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扛起了整个家庭,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王月琴过着孤独的生活,丈夫回家的时候,王月琴还要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可以说王月琴充当着整个家庭的妈妈的角色。

面对种种压力下的王月琴心里非常的悲伤,但是她知道自己埋怨丈夫也没有用,自己从嫁过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1980年的王淦昌接受江苏官费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吴月琴又面临着孤独的生活。

二,擦肩诺贝尔奖

王淦昌在德国学习的老师是迈特纳教授,这个女教授是被称之为德国的“居里夫人”。有一次王淦昌在跟随老师去参加一个科学家的研究会,会上的主要的内容是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强的射线,在两个元素之间发生碰撞的时候出现的,大家暂时把发现的这个射线称之为硬射线。

参加完研究会的王淦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两种元素产生的射线,是不是由其他东西在产生作用。针对这样的想法,王淦昌向自己的导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多次和迈特纳沟通以后,依旧遭到了导师的拒绝,迈特纳认为这个实验没有研究的必要,无奈之下王淦昌只好放弃了这项研究。

这个想法在一年以后,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按照王淦昌之前的思路进行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的王淦昌的导师,专门向他进行了道歉。

1956年,王淦昌又发现了一种反物质,这一重大发现让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当时的国际引起了冲动。这项发现是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但是王淦昌为了国家的利益,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决定放弃获奖机会。

1934年王淦昌回国以后,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王月琴以为自己的丈夫终于回国了,以为可以和王淦昌好好地相处了,但是事实情况是,王淦昌每天都非常的忙,即使在家也是趴在书桌上忙碌,和家人几乎不怎么交流。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淦昌接到了来自钱三强的邀请信,信的大概内容是,现在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像王淦昌这样的人才,为了国家变得强大,可以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面对这封信件,王淦昌心情非常的激动,在心情平复下来以后,他说了一句,我愿意以身献国。

王淦昌选择去北京参加核武器研究,并没有和妻子进行商量,也没有想过孩子和妻子是否会适应北方的天气,王淦昌的脑子里只有奉献国家。王月琴带着孩子来到北京以后,对北京的气候很长时间就不适应,孩子因为水土不服生病过好几次。

参加到中国核工程的王淦昌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化名为王京,在17年的时间里,王淦昌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核武器的研究中。在和家人写信交流中也是用王京这个名字,王月琴对王淦昌在哪工作,都不知道。当孩子在问自己的爸爸在哪的时候,王月琴就说王淦昌在信箱里。

三,中国核武器研究成功

王淦昌作为原子弹实验的总指挥,每天都在工作室中,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回家,因为是秘密任务,王淦昌因为工作错过了5个孩子的婚礼,在孩子结婚的时候,王淦昌依旧在实验室,后来因为这样多年以后,孩子对父亲的抱怨越来越大。

王淦昌从孩子出生就没有管过,都是王月琴将5个孩子拉扯大的,对于孩子的生日,王淦昌更是一无所知,在家庭上王淦昌没有做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但是在国家上王淦昌丝毫没有懈怠,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以后,王淦昌的家人才知道父亲这么多年以来是在为国家研制原子弹。17年的隐姓埋名终于结束了,王淦昌可以把时间放在了家里。

总结:

1999年,王淦昌封为“两弹元勋”,王淦昌一生都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对自己的家庭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陪伴,让祖国变的强大,不受欺负。在上世纪有很多像王淦昌这样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很多。这样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在慢慢地老去,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