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曾经美军进行了一项神秘的研究计划,他们在某个秘密地点,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科学研究。这项计划被认为是国外国防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计划之一,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种可以完全摧毁世界的武器。
这听起来太疯狂了,但是在战争时期,地方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国外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
因此,他们希望制造一种能够摧毁任何对手的武器——钴弹,来保护自己。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它究竟是什么?
钴弹是什么?
钴弹是一种特殊的核武器,它的设计目的是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尘埃,从而污染广大的地区,并造成长期的辐射伤害。钴弹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西拉德在1950年2月26日的一个广播节目中提出。
展开全文
钴弹的原理是在一个氢弹的外壳上包裹一层普通的钴金属(59 Co),当氢弹爆炸时,次级反应产生的中子会使钴转变为高度放射性的钴-602,这种同位素有着5.27年的半衰期,并且会释放出伽马射线和贝塔粒子。
氢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会将钴-60蒸发成气态,并随着风向扩散到全球各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放射性盐”,可以污染土壤、水源、植物和动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致命或严重影响健康和基因变异等后果。
钴60有多危险?
钴60是一种高度放射性的同位素,它可以发出伽马射线和贝塔粒子。伽马射线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磁辐射,它可以穿透人体和大多数物质,并对生物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贝塔粒子是一种高速运动的电子或正电子,它可以与原子核发生反应,并释放更多能量。
钴60对人体和环境有很长时间的影响。它的半衰期(即衰减到原来一半所需时间)约为5.27年。这意味着,在爆炸后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消除其辐射效应。而且,如果爆炸发生在平流层(约10-50公里高度),那么钴60将随着风向和气流分布到全球各地,并降落到地面或水面上。
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如果使用100兆吨当量(相当于20亿颗广岛原子弹)的钴盐化氢弹,并将其分散到全球各地爆炸,那么可能会产生足够多的钴60来害伤所有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上的生物 。
这种情况下,地球将变成一个无人区,只有一些能耐受高辐射的微生物或昆虫可能存活下来。但是,这种情况非常不现实,因为制造和运输如此大规模的“钴弹”需要巨大的资源和技术,并且很容易被发现和阻止。
更可能的情况是,钴弹被用作一种威慑性或报复性的武器,用来对付某个地方或地区。例如,如果一个地方拥有几枚钴弹,并威胁要对敌对地方进行核打击,那么敌对地方就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屈服于威胁,要么承受灭顶之灾。
或者,如果一个地方遭到了核攻击,并决定以牙还牙,那么它就可以使用钴弹来造成更大的伤害,并让敌人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美军为什么要研发钴弹?
美军研发钴弹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二是作为一种终极武器。
在冷战时期,国外和苏联之间存在着核战争的危险。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并且不断进行核试验和核竞赛。
为了防止对方首先发动核攻击,双方都建立了相互保证毁灭(MAD) 的战略思想。也就是说,如果一方使用核武器攻击另一方,另一方也会进行报复性核打击,从而导致双方都遭受灭顶之灾。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核战争。
然而,在这种平衡状态下,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例如,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期间出现了“导弹差距”(missile gap) 的说法,指国外在洲际导弹数量上落后于苏联,并且无法有效防御苏联导弹攻击。这使得国外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并担心苏联可能利用其优势发动突然袭击。
为了增加自己在核战争中的优势或者至少保持平衡状态不被打破, 国外开始寻求新型核武器或者改进现有核武器。
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开发能够造成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影响的核武器,就是钴弹。钴弹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西拉德在1950年2月26日的一个广播节目中提出,他警告说,如果有人制造出一批钴弹,并将它们投放到全球各地,那么就可以消灭人类。
他认为,这种武器是一种“终极武器”,可以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敢发动核战争,因为后果太可怕了。
国外军方对西拉德的想法感兴趣,并开始了“钴弹”的研发工作。据报道,国外在1951年至1964年期间进行了两次“钴弹”试验 。
第一次是在1951年2月12日,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通市附近的一个地下实验室中。这次试验使用了一个小型的铀-235原子弹和一层厚度为0.5英寸(约1.27厘米)的钴金属外壳。这个原子弹产生了20千吨当量的爆炸能量,并将部分钴转化为钴-60。这次试验并不是为了测试钴弹的杀伤效果,而是为了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第二次是在1964年2月25日,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的“多米尼克二号”(Dominic II)系列核试验中的“朱利叶斯”(Julius)事情 。这次试验使用了一个大型的氢弹和一层厚度为0.25英寸(约0.64厘米)的钴金属外壳 。
这个氢弹产生了410万吨当量的爆炸能量,并将部分钴转化为钴-60。这次试验是为了测试钴弹的杀伤效果,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据估计,这个氢弹释放出了约1.3克的钴-60,相当于5.2×10^17个贝克勒尔(Bq)的放射性物质。
钴弹的原理是利用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辐射来激发钴金属外壳中的钴-59原子,使其变成放射性同位素钴-60。
钴-60有一个半衰期为5.27年的β衰变过程,可以发射出高能量的γ射线和电子。这些γ射线和电子可以穿透人体和物体,造成严重的辐射损伤。
而且,由于钴-60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氧化物粉末,并随风飘散到大气层中,它可以污染大范围的土地、水源和生物链,导致长期的放射性污染。
如果有人使用一批足够多的钴弹,并将它们投放到全球各地,那么就可能造成一种被称为“核春季”的现象 。
“核春季”是指由于大量核爆炸产生的灰尘、烟雾和碳黑等颗粒物遮挡了太阳光线,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农作物歉收、动植物灭绝等后果。加上钴弹产生的高剂量辐射和污染,人类很可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因此,西拉德认为,如果有人制造出一批钴弹,并将它们投放到全球各地,那么就可以消灭人类。
他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假设来唤起人们对核战争危险性和不道德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和平与合作。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想法来阻止任何一方真的制造和使用钴弹。
其实除了国外,苏联、国外、国外等核武器拥有国曾经研究过或考虑过制造“钴弹”。
苏联:苏联在1954年首次试验了“盐化”核武器,在1956年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试验。苏联也曾经计划制造一种能够产生巨大辐射污染效果的“清洁”氢弹。
国外:国外在1957年进行了一次名为“格兰特岛”的核试验,其中使用了铯作为“盐化”剂。国外也曾经考虑过使用锌作为“盐化”剂来增加辐射效果。
国外:国外在1968年进行了一次名为“卡诺普斯”的核试验,其中使用了锑作为“盐化”剂。国外也曾经考虑过使用铋作为“盐化”剂来增加辐射效果。
为什么最终发现此路不通?
虽然钴弹威力强大,但各国最终放弃了对钴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钴弹太重太大。要制造出足够威力的钴弹,需要大量使用稀有且昂贵的金属元素———铀、锂、氘、氚和钴。这些元素不仅难以获取和加工,而且会增加武器本身的重量和体积,使得它们难以装载在飞机或导弹上。
钴弹太残忍太危险。钴弹的目的不是为了摧毁敌方的军事目标,而是为了害伤敌方的平民,并造成长期的环境灾难。这种武器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而且可能引发全球性的核战争,导致人类自我毁灭。
钴弹太难控制太不稳定。钴弹的效果取决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爆炸高度、风向、气候、地形等。
如果爆炸位置或时间有所偏差,钴弹可能会对自己方或第三方造成伤害。而且,钴弹一旦引爆,就无法收回或停止其辐射效应。
综上所述,美军最终意识到钴弹是一种不切实际、不道德、不可靠的武器。而且,钴弹的制造和运输也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因此在1964年正式终止了这项计划,并没有真正制造出任何一颗“钴弹”。
结语
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人类发展了许多新技术,但是我们需要谨慎地使用它们,避免因为一时的荣耀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毁灭世界的力量并不在于武器本身,而是在于人类自身。这项研究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科技的发展,不能让科技的发展超过人类的道德底线。我们需要将科技发展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一起反思这个世界上的战争和冲突。我们可以学习历史,反思人类的错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武力。
毁灭世界的武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灾难。让我们共同呼吁,不再使用战争和暴力,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为全人类的幸福和安全而努力。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