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9日,天正下着雨,湖北省红安县河口镇的一个房间里,一群人围着床前,大家都很难过,集勇猛、胆识、气度于一身的红军高级指挥员蔡申熙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牺牲的这一年年仅26岁。
这是谁也不曾料到的事实,蔡申熙得到了徐向前的高度评价,说他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去世时最年轻的一位。
蔡申熙,红十五军的创始人,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广州讲武学校学生,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具有充分的军事天分。曾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于1928年任职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
蔡申熙具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在军中深有威望,留下很多佳话,在任职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期间,单刀赴会,策反了后来成为了共和国三十六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
然而,无人料到,河口镇,居然成了英雄落幕的地方。就在这里,不久前蔡申熙还在指挥大家一起战斗。蔡申熙的牺牲要从1931年10月说起。此时,张国焘到来了红四方面军,他作为鄂豫皖军委会主席,具备制定军队战略方向的大权。
展开全文
当时,从张国焘到来之后的11月至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先后歼敌六万余人,在黄安、商(城)潢(川)等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歼灭了成建制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达四十个团。这些都要得益于军事天才蔡申熙和徐向前的天衣无缝的合作。
红军战争史上的巨大胜利冲昏了张国焘的头脑。然而蔡申熙依然无比的清醒。据统计,鄂豫皖根据地面积达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三百万,建立革命政权的县市达26个。
张国焘不顾众人反对,在发表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紧急任务》中提出“偏师说”。把党的红四军主要矛盾确定为夺取武汉和与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而蒋军作为辅助的偏师。张国焘此举严重的不符合实际,蔡申熙在红四军的节节胜利中,看到了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应付最坏局面的预案。
然而,张国焘不予理睬,依然固执己见,命令部队向武汉方向进军。蔡申熙严肃地向张国焘分析了红四军面临的敌人,提出国民党军队人数,设备方面优于共产党的方面,据悉国民党攻势的人数可达50万人。
正如蔡申熙所料,在张国焘的错误决策下,红四军节节败退。蒋介石针对苏区中心区的剿匪总攻命令,让红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连接吃败仗,军队被迫转移。好在蔡申熙已经制定了大军撤退的计划,联合京汉铁路以西的游击队,鄂、豫、陕边区党组织的情报及时地发挥了作用。
最终张国焘同意了蔡申熙的撤退计划。这次党会议之后,红四方面军分兵两路,转进鄂豫边。10月初,两军在新洲会师,到达河口镇一带。蔡申熙被任命为为红四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
原计划会师之后,部队开始西征,不幸的是部队遭遇了蓄谋已久的胡宗南第一师、俞济时第八十八师,在枪林弹雨中,蔡申熙腹部严重受伤,血流满地。
后来河口镇战役结束之后,蔡申熙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徐向前、曾中生等战友纷纷掉眼泪。战友们后来回忆说:蔡申熙是一个热爱士兵、英勇无畏的好将军。
他迅速创建红十五军后,当时隆冬将至,天气寒冷,很多战士依然身穿单薄的一副,脚穿草鞋,并且军队缺少枪支、弹药。于是蔡申熙千里迢迢来到大别山,计划向红一军借战备。不幸的是他们不仅没遇到红一军,却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形势非常严峻,敌军人数高达10万,有七个师外加一个旅,还有非正规军。而我军只有几千人。
结语: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蔡申熙对战士们说:我们作为红军战士,为人民幸福而战,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就一定会胜利。在蔡申熙号召下,战士们一致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
最后在蔡申熙的出色指挥下,在战士们的勇猛战斗下,最终全歼敌人一个团,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棉衣,解决了一直困扰部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