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想 参军 军旅 回望 过程

回望参军过程——《军旅生活怀想》之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7 03:49:05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序:2023年,对于我是个很重要的年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五十年前,我参军了。今年是参军五十年的纪念年份。当年当兵,那是当的毛主席的兵。义务兵役制,每月只发津贴,第一年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第四年算超期服役,递加2元,第五年递加5元。我是第五年退伍,退伍那年发15元。退伍后,我是农村户口,哪里来回哪里去,恢复农民身份。听说现在当兵拿工资,高于一般打工者工资,真让我们羡慕。但时代变迁,没有什么好比较的。新中国有个建设发展的过程,我们当兵时,是国家建设打基础的时段。想想抗美援朝部队,开赴大西北,担任核武器试验任务,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比我们大多了。毛主席的兵就是讲贡献,比贡献。所以,虽然我们当兵时,比现在苦,但我们为共和国做贡献,无上光荣,青春无悔!

回望参军过程

1973年12月中旬,我在生产队副业工地,把我们生产的砖坯装进砖窑烧结。下午,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来到工地,把我从工地叫下来,见我满头大汗,要我赶紧回家洗个澡。我不明就里,回家的路上,他才告诉我,镇里有个征兵名额,选去的几个青年体检不合格,于是突然想起了我,要我洗完澡赶紧跟他去县医院体检。

我1972年底参加过征兵体检,身体合格,但因有个舅舅属富农成分,于是在政审时不敌竞争对手,被刷下来了。我对自己身体有信心,体检完,果然顺利过关。

记得入伍通知书和军服、背包是12月20号发下来的。然后就开始了告别亲友之旅。根据通知要求,12月23日到县武装部集中,生产队与大队干部敲锣打鼓,把我送到镇武装部。镇武装部又敲锣打鼓把我送到县武装部,交到接兵军官手上。他们完成了交接,我就开始归属部队管理了。由于匆忙,大队长一手代办报名登记,用的是我的乳名,于是在学校用了十多年的学名,在我四年多的军伍生涯中,便一直处于休眠状态。24号,接兵军官对我们进行了编班和纪律教育及有关事项交代。

乡亲们敲锣打鼓送新兵入伍

展开全文

25号上午,县里开了欢送大会,新兵代表向家乡父老表达了保家卫国,不负人民,为家乡争光的决心。午饭后离开县城,县里组织了欢送,加上亲友送行,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一路上尘土飞扬,锣鼓鞭炮声齐鸣。我们登上了一列绿皮客车,放下背包,就挤到窗口向亲友道别。我在窗口探出头来,只见小小县城火车站,人山人海。我家在车站附近,亲友们都来到了车站,他们看到我后,就聚到了我的窗下。各种嘱咐的话,其实我也听不清楚,只是机械的点头称是。不久,一声汽笛,火车徐徐开动。直到看不见亲友,我才缩头回到车厢。

火车站告别家乡亲人

火车开到宜春,正好宜春县也在欢送新兵离境,站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还有腰鼓队表演。我们无暇欣赏,因我们要抓紧时间从绿皮客车上下来,换乘铁皮车厢(也叫闷罐车),与其他各县的新兵一起,并成了一列军车。晚上七、八点,车到萍乡,接兵干部组织我们到兵站用晚餐。

从客车转移到闷罐车

铁皮车上有席子,兴奋了一整天,不知怎么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被告知已到湖南衡阳火车站附近临时停车。车外是城郊林地,天还没亮。晨光中,发现我们这列军车,比在宜春登车时,增长了许多。原来是在株洲站接入了北方省份的新兵列车。天蒙蒙亮,四野无人,大家可以对着铁皮车大门小便。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千箭齐发,于是几十个车厢,两百多米长的区间,一道道白色水龙的抛物线,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甚是壮观。铁路路基下,像是下了一场小雨。在衡阳火车站停了几个小时,用完早餐,上过厕所,我们又继续前行。中餐好像是在郴州吃的,晚餐就到了韶关。

27号清晨,醒来时发现,我们这节车厢脱离了整个军列,被单独调运至广州南站。接兵干部告诉我们说,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了,我们的部队是广州军区空军雷达兵20团,番号3853部队(后来改编为87067部队),团部在佛山,现在等待团部派军车来接我们。

团部军车来火车站接我们

军车开出广州,南国的清晨让我们充满了好奇。龙眼林、荔枝林、香蕉林、大片的蔗林,都让我们产生了新鲜感。我们被临时安置在一个村庄礼堂(后来知道,此地为南海县罗村人民公社芦塘村),等待“军教连”营房的腾出。部队给我们发了第一个月津贴——6元钱。在村礼堂,部队对我们进行了身体复检。据说江西南康接来的新兵中,有一个查出身体不合格,做了退兵处理。

广州市郊区的蔗林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我们被军车送到了军教连。军教连在一个叫石井的镇子边上。新兵连的连、排、班长开始接管我们。新兵训练生活开始了。训练三个月,有很多趣事,也有不快事。三个月之后,领章、帽徽发下来,我们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式兵员了。

作者与战友在新兵连合影

后记:五十年前的事,很多细节都记忆模糊。后经与战友一起回忆,并求证当年送我入伍的乡亲,慢慢清晰了许多。但仍不能保证分毫不差。由此我感悟到,所谓亲历者回忆录,并非千真万确,如果回忆者带有私心,就可能编造故事,误导后人。因此,历史,必须以历史档案,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准。回忆录,以及所谓口述历史,决不能推翻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