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名将,脑海中的引入眼帘的总是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或是戚继光、李靖、岳飞等这类杰出的军事家和将领。他们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也有辉煌的战绩;或生逢乱世成就丰功伟业,或反抗外侵表现民族主义。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汉唐时期的名将层出不穷,隋唐英雄数不胜数,然而到了清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达到最大的朝代却鲜少有闻清朝名将?
清朝疆域的最大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统而有治,而不是元朝那种短暂且虚胖的大。
清朝屈指可数的名将
其实《雍正皇帝》曾经有人点评过清朝的名将,说是清朝名将战法不一,巴海善周旋,;赵良栋善穿插;图海善对垒能攻坚;飞扬古善战阵;周培公机变多智远虑深谋,可谓是全才。可是现如今这些人还有谁曾听说过?确实,清朝历史上也有赫赫有名的一流将才,比如多尔衮、曾国藩、左宗棠,年羹尧等。他们既有丰功伟绩,也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也有平定民族内乱表现爱国主义,但是潜意识里似乎没有把他们和名将等同在一起,这是为何?简要分析有以下原因:
清朝有不少的马背皇帝
展开全文
一是老板厉害。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是马背出身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的王族公子自身就很喜欢带兵打仗,虽然个个战绩不俗,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他们是老板,老板你可以说人家是英雄豪杰,是国之栋梁,但是一般不会把人家称之为将领,毕竟人家可是天子可是皇亲国戚。在这样优秀的老板的带领下,就很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手下得到的表现机会不多,而且读的书也不多而且所谓的奇思妙计运用的也不多,久而久之其他将领也就显得平平常常,没有很大的名气了。
二是对手菜。
清朝入主关内是人家实力确实不俗,但是它的对手也是真的菜。前面开国之初是吴三桂引清入关,明朝余将奸庸之臣多军事人才少,且内部有破绽不团结,故智取终破之;后面是归顺的明朝旧将吴三桂和洪承畴等一路南下,充当清扫余孽的主力和马前卒,剩下的那些小喽啰不是主动投降了就是被吴三桂的军队剿灭了,一路下来清朝的八旗子弟兵都不是主力军。再后来的清朝将领自身实力素质也一般。
清朝将领自身资质也一般,缺乏天才级的将领: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看似一流将才但其实他是屡败屡战,后来因为敌人内部不团结实力大减才最终赢得了胜利;左宗棠虽然也是名声赫赫,最后是凭借人多势众,以收编为基础才能平定了新僵阿古柏的小型叛乱;康熙时期打沙俄也是,以多打少,以几千个主力部队打几百个土匪流氓,以强击弱胜之不武,而且还不是百战百胜,不足以展现名将风采与才华。
三是军队政策有变。
汉唐时期封建王朝的武将地位都很高,立军功不仅可以光宗耀祖甚至可以保证一生荣华富贵,因此封侯拜将成为很多人一生的两大愿望。然而到了清朝政府不鼓励了,将领地位都不高甚至兵权都掌握在八旗这样小种族手里,尤其是汉将被严重打压。而且清朝疆域基本稳定也没有频繁对外征战,后来对沙俄的战争也是早早放弃,以土地换和平,所以将才没有用武之地,有关生死的事又没有啥好处,渐渐的也就没有人感兴趣了。
最后就事实胜于雄辩了,清朝疆域大,但是老吃败仗远比胜仗多: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本来因为出名将的概率就低,之后因为无法作战还灭亡了,所以名将在哪里?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