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舰 战列舰 大炮 主义 历史

战列舰的历史与大炮巨舰主义(3)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7 00:22:03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黄昏时代的来临

直到一战结束,战列舰仍然是列强海军们皇冠上的明珠。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期间,日本方面用尽各种手段也要保住长门级战列舰的二号舰陆奥号便能窥见。战列舰此时仍是列强海军的重中之重,即便是有条约开始限制军备竞赛,战列舰的发展仍未停滞。

不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另一种新型的舰种开始悄悄崛起,未来正是这一舰种将战列舰拉下王座,这便是航空母舰。

人类最早的航空母舰诞生于1922年,不过在航空母舰诞生的初期,各国海军并未重视这一舰种,此时的各国海军仍然以战列舰为主力舰,航空母舰不过是辅助舰种。此后十余年间,各国海军,尤其是美军的各种演习中,虽然航空母舰屡有上佳表现,不过也经常暴露其防御薄弱的属性。

尤其是在一次专门以航母舰队对决战列舰队的演习中,列克星敦级航母并未对演习对手的战列舰造成致命打击。这一结果也使得以战列舰为舰队核心的思想仍然得以延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有一种观点认为航母取代战列舰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所导致的,但其实在珍珠港事件的一年前,由英国皇家海军所主导的一场战役才是真正意义上揭开战列舰走向黄昏的序幕——塔兰托空袭。

展开全文

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

1940年11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舰载航空兵部队奇袭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取得重大胜利。在此次战役中,英国海军以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护卫着光辉号航母对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基地塔兰托发动偷袭。

光辉号航母出动了21架舰载机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自身仅损失两架舰载机。此次战役后,英国方面不仅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更突出显示了航载航空兵的巨大突击威力。

一年后的珍珠港事件,不过是日本方面拿着塔兰托空袭的剧本再次上演而已,只是这次日本出动了6艘航空母舰,300余架舰载机,取得了更大的战果:击沉及重创美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188架战机,造成2402人殉职和1282人受伤。

由于塔兰托空袭与珍珠港事件两场战役均是空中力量偷袭在港内静止不动的战列舰部队,某种意义上很难影响战列舰仍然作为主力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在这两次战役之间的丹麦海峡战役中,纳粹德国的新型战列舰俾斯麦号凭借出色表现,一定程度上捍卫了战列舰的主力地位。

但是1941年12月10日,发生于英属马来亚东部海域的马来亚海战真正宣告战列舰完败于空中力量,战列舰的时代即将结束。在此次战役中,英国远道而来的Z舰队面对日军空中力量的打击几无还手之力,最终作为舰队主力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被日军击沉。这两艘战舰的沉没预示着空中力量主导海战的时代到来。

海军航空兵的空中打击与来自水下潜艇的威胁,将本在二维(海面上)层面作战的海战全面带入三维(空中、水面和水下)时代。而在这新时代的面前,战列舰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自马来亚海战后的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战列舰除了偶露峥嵘外,再未以主角的身份主导任何一场战役,人类历史中战列舰之间最后的对决苏里高海战,也不过是莱特湾海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海战中的一段插曲而已,面对完全成型的海军航空力量,战列舰的时代即将结束。

1945年4月7日,作为日本海军的垂死挣扎,大和号战列舰率领轻巡洋舰矢矧号及8艘驱逐舰参与了近乎自杀的“菊水一号”作战。战役中,大和号受到美军特遣舰队的猛烈攻击,于坊之岬海域被美国航空力量击沉。大和号沉没时由于弹药库殉爆而从船身上升起巨大烟尘,形成蘑菇云。

这艘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排水量最大、主炮口径最大的超级战列舰,面对空中力量是那样的无力。大和级的双舰大和号与武藏号曾是日本海军战略构想中的“决战兵器”,在日本海军的幻想中她们应该是像对马海战中三笠号那样一锤定音的角色,却因为自家海军拉开的海军航空力量时代,而不得不长期停靠在港内沦为“大和旅馆”与“武藏御殿”,最终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力量打击下的炮灰,双双被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

战列舰的时代在太平洋海战结束后基本走到了终点,战后各国的战列舰纷纷退役拆解。即使是服役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海军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也因时代的需要,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方阵”近防系统,直升飞机平台及无人飞机弹射器等现代武备。

此时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在战术角度已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海上武库,而非舰队的核心。随着1992年3月31日衣阿华级三号舰密苏里号的退役,战列舰这一舰种彻底退出了人类海军历史的舞台。

凭借威力巨大的舰炮、坚固厚重的钢甲和强劲的动力,战列舰一度横行全球海洋,是海洋强国维持海上霸权的武力象征。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舰载航空兵和潜艇的广泛使用,战列舰成为海、空袭击的有利目标。

在参战的约60艘战列舰中,约有13艘被击沉或击毁。造成战列舰没落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战列舰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装甲和大口径舰炮,在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的现代战场上,已经不具备任何威慑力。

大口径舰炮无论是在射程还是精度方面,既不如航母的舰载机,更不如精确制导弹。而战列舰曾经引以为傲的厚重装甲,也不再能够保证其安然无虞。战列舰最终会从现代海军作战序列中退出,并不是其本身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而是其初始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战场的作战要求。

时代已经变了,即使没有航空母舰,也会有其他类型的战舰,来取代战列舰的主力舰位置,这才是战列舰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