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首次开设“局长通道”!
2月9日下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负责人
依次亮相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发展共识
展开全文
传递出珠海开拓创新
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
从招商引资到产业空间再造,从交通提升到住房保障、教育攻坚,五位局长围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过翔实的数据、细节的阐释、温情的表达,传递了一个个有关城市发展、民生利好的“强心剂”“硬政策”“定心丸”。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
快速引进一批
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刚刚亮相“局长通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分享这一喜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力争2-3年内实现珠海“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
“这足见工业发展在珠海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李丛山总结道,“‘制造业当家’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个个项目的快速落地,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投产上。”
成绩来之不易,趁着势头正好, 他代表珠海工信系统再次亮出新的“任务书”:
一是抓产业立柱 。珠海将坚定实施“4+3”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构建产业生态,特别是瞄准发展势头比较好、未来潜力大的光伏电池、光伏组件、新型储能、锂电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 快速引进一批“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 。
二是抓项目落地 。珠海将将加快推动新一轮的“规则再造”和“流程再造”,围绕项目落地效率抓好全流程服务,努力实现“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和建设周期,全力冲击工业投资破千亿的奋斗目标。
三是抓载体建设 。珠海将直面广大中小科技企业迅猛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继续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速度、完善配套功能,在“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5大优势基础上,升级构建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为新进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财务、法律等服务,全面打造对项目和产业工人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新空间。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
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
变更多“生地”为“熟地”
去年,我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规定》虽然仅实施短短八个多月,但对我市推进‘产业第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效已经初显。”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表示。
蒋道平介绍说,《规定》的实施促进了珠海发展模式的转型。工业对珠海经济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相信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实体经济正在成为珠海的立市之本”。
产业集聚方面,由于工业控制线与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大集中、小聚集”的原则,一些新型产业集聚区、专业产业园正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优势正在转换为发展优势。
低开发强度的产业园区进一步转型。由于鼓励工业控制线内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工改工”,企业通过提高容积率、“工业上楼”拓展了产业空间,单位工业产值、GDP等指标显著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成效不断凸显。由于工业用地单位不能将工业用地转为经营性用地,通过囤积、炒卖工业用地失去意义,囤地、炒卖的现象大大减少。去年我市处置闲置土地3.8平方公里,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成果,向外界传递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讯号。蒋道平表示,将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变更多“生地”为“熟地”,集中精准配置自然资源要素,为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朝晖:
加快建设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去年珠海提出‘交通提升’工作部署,成效如何?今年将如何继续啃下‘硬骨头’?”面对提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朝晖总结了过去一年交通工作取得的成效:
谋划17项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和轨道环线战略通道相关工程;
2022年香海大桥正式通车,实现香洲至斗门最快15分钟的高效通勤;
完成了7条重点路段治理,重点区域在高峰时段拥堵时间减少33.4%至75.4%不等;
开通了35条“勤学”“勤业”公交专线,打通28条瓶颈路、断头路,建成10座人行天桥和隧道,新增约10万个停车泊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任务。王朝晖表示,今年该局将紧扣高质量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进一步优化交通发展布局,提升城市高端要素资源聚集辐射能力,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具体而言,珠海将加快建设外联内畅交通体系。聚焦“三大战略通道”,建成鹤港高速二期、金海公路大桥,提速黄茅海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珠海大道西段、九洲大道、人民路等骨干路网快速化改造。加快推动市域轨道环线、珠肇高铁、广珠澳高铁、伶仃洋通道等的规划建设。
大力推动机场、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香港机场合作推出“经珠港飞”项目。增强高栏港与区域港口间经营合作,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推动港弘20万吨干散货码头建成投产,完成高栏港15万吨级主航道疏浚。
继续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深化交通综合整治,在中心城区开展10个拥堵节点治理工程,继续优化勤学、勤业公交专线,新建人行天桥和隧道12座,改善出行安全与效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
2023年我市将筹集
各类保障房2万套
如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局长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踏上“局长通道”,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许下了2023年的”小目标”:2023年我市将筹集各类保障房2万套。推动改造65个老旧小区,预计投资4.7亿元,惠及居民2.2万户,这三个指标和去年比都实现倍增。
保障房建设是我市服务“产业第一”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田建华介绍,除了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公租房建设外,今年的重点是建设面向产业工人、新市民、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珠海将围绕5.0产业新空间建设配套住房。
高标准建设蓝领公寓 ,各产业园区将集中配套建设一批“拎包入住”式的蓝领公寓,配置有阅览室、健身房、洗衣房,还有配套商业与停车场。
加快建设人才住房 ,目前全市在建人才住房9000套,建成后将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人才配租配售。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对于如何做好做实这项民生实事,田建华将思路浓缩成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先治理后改造” ,针对老旧小区管理的短板做制度补强。无物业小区改造前要先成立业委会或居民议事机构,改造后要引入物业或自治组织管理,完善物业管理费缴交机制,让居民主动自愿参与,实现“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
二是坚持问计于民 ,“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比如很多老旧小区停车位紧缺,同时有一些空闲用地,改造时拿多少空地来增加停车位或建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可以由居民共同协商决定;
三是坚持“谁受益谁出资”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居民楼的本体改造与加装电梯,政府补贴一部分外,更多的要发动业主集资建设。
市教育局局长习恩民:
今年新增各类学位
不少于3.2万个
回顾2022年,市教育局局长习恩民介绍了珠海教育工作交出的亮眼的“成绩单”:
2022年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38个,新增各类公办学位31840个,初升高学生入读普通高中比例首次突破六成;
集团化办学取得突破,与北师大合作改造提升西部地区21所相对薄弱学校;
扩大校内课后服务保障范围,17.6万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聚焦教育服务“产业第一”,出台在珠高校服务珠海“产业第一”十条措施,大力实施职业教育“行行出状元”工程。
2023年珠海将在哪些领域继续破解教育难题?面对提问,习恩民画出了2023年教育攻坚行动“线路图”——
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 。今年计划新开工学校建设项目52个,续建项目76个, 新增各类学位不少于3.2万个 。
持续提升珠海教育质量 。不断激发学校内生驱动力、校际良性竞争力,努力打造两所与珠海一中相媲美的优质高中,促进珠海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按照本地培养与全国引进结合的原则,持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倍增工程”。
持续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在金湾、斗门布局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学校,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师交流,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鼓励和引导东部优质学校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
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稳妥推进新中考政策落地;结合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学段育人的新模式。
持续推进教育服务产业第一 。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实施珠海中职教育提升工程,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产业工匠”。推出公办幼儿园晚托及假期托管服务,为产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坚持高质量发展
回应社会关切
传递民生温度!
为这些“好声音”点赞!
◆ 来源:珠海发布
◆ 本号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北京市京师(珠海)律师事务所 提供法律支持
你一定不能错过
/ 掌上珠海
《珠海抗疫图鉴》丨疫情之下,珠海人的“真面目”暴露了......
/ 掌上珠海
珠海,拆出新吉大!再见了,珠海这个最早商圈......
/ 掌上珠海
巨变!珠海将开启“地铁”时代!珠海东西区交通大发展!
/ 掌上珠海
大局已定!珠海将全面爆发!今天起,珠海人的身价要暴涨了!
/ 掌上珠海
珠海板樟山隧道!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