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 下地 张灵甫 趁机 饺子

张灵甫想吃饺子,妻子便下地割韭菜,张灵甫趁机在她脑后开了一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6 14:56:04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张灵甫命运之戏剧化,和他性格中非黑即白、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缺乏灰色地带,在孟良崮战役前的三个月,就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他一生的成败,也与这种极端性格有关。他从北京大学肄业后是这样,在黄埔军校是这样,在独立团第一团时期也是这样;在与邢凤英相处时是这样,与吴海兰的恩怨中是这样,在与高艳玉和王玉玲的关系中更是这样。

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在战局方面占据优势。从一九四七年二月开始,以稳扎稳打、绝不冒进的战略战术为主,国军向陕北和山东坚定不移地推进着,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相继占领鲁南地区和鲁中地区南部,并向鲁中地区中北部推进。

如果国军能够始终秉持稳扎稳打的战术,后果不堪设想。五月四日,中共中央军委甚至发出指示:敌军部署、进攻过于密集,很不好打,宜耐心寻找战机,等待歼敌的机会。这说明当时国军的战术没有问题。但张灵甫的性格,却让局面随后全面扭转。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一日,急于立功的张灵甫突然下令整编七十四师孤军深入,完全不顾侧翼友军反对,从垛庄急速北上华野地区,急于和解放军决战。此时,他急于求成,严重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的性格特点,展现了出来。他在没有充分调查和了解解放军的具体部署、没有详细研判战场的总体环境、甚至没有和其它部队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就冒然发动大规模攻势,结果正中下怀,被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全部歼灭,自己也战败身亡。

而纵观他的一生,许多是非成败,都是由这些性格特点导致的。可谓成也其心、败也其性。他的性格特点,是一把双刃剑,成了他一生成败的写照。本文将结合张灵甫的前半生经历、他与吴海兰的婚姻和吴海兰案,以及他的性格特点,来重点分析他与妻子的恩怨。

张灵甫生于一九零三年,出身自一个农民家庭。除了急躁之外,他性格中第二个特点是易生傲慢、嫉妒之心。这一点,显然是遗传自他的父亲。其父张鸿恩就非常傲慢,而且容易嫉妒。一九四零年,张灵甫在写给其友的信中说他父亲遇事常不思索而行之,偶然有成,偶然不得,凡成之事,譬如治生之类(张灵甫的父亲很会种地),邻里赞之而洋洋自得于市。凡事不成,或有人出其右,则嫉恨竟至数月而不等。张鸿恩这个性格特点,我们知道,张灵甫虽然大加批评,但他自己是完完全全继承下来了。

十九岁这一年是张灵甫人生第一个里程碑,也是理解他性格特点的关键一环。在此之前,他无论从性格、性情,还是爱好看,都与之后区别很大。十九岁之前的张灵甫,完全是学者气质和一介书生,是手握笔杆、谈经论道,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他出身农家,父母没钱也没文化,却能依靠自学考入西安第一师范学校,可见他有多爱学习。

展开全文

一九二一年时,他已酷爱国文和历史,熟读《史记》、《汉书》、《三国志》(这是他后来总爱拿秦汉魏晋时期的人物故事举例的原因)。像《孝经郑注疏》、《论语注疏》、《裴松之注三国志》、《魏略》这类较为专业的经学和史学论著,也是张灵甫当时主要的精神食粮。是年,他对其师韩兆鹗坦言:如果将来条件允许,自己将专心于学术和绘画。

我们知道,通常来说,许多爱好文学艺术之人,性格都有敏感的特点。正是因为他们性格敏感,善于捕捉世界中许多细微的事情和情绪,才能在各类艺术形式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类人中,以诗人为典型代表。比如海子、顾城、徐志摩这些才子,都极为敏感。而敏感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时而热情奔放,时而郁郁寡欢。张灵甫性格的第三个特点:敏感,使得他爱好文学艺术就不足为奇了。

以及,他在师从韩兆鹗学习碑帖字画时,经常忘我,以致于伤害到了身体健康。忘我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在非极端情况下,忘我到不顾自身健康,就是过犹不及了。而张灵甫之所以这么做,依然源于他性格中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特点。一件事情,一旦他想做,就必须立刻去做,否则浑身都不舒服。

一九二五年,张灵甫毕业。当时,全国各地军阀混战的局势,让他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新的抉择。他多次向朋友表示,学者生涯固然很好,但自己生不逢时。如果当时正值盛世,他一定会专心读书。但在乱世之中,做学问的人的作用和价值会大打折扣。他还引用了《三国志》中蒯越的话:治世尚仁义,乱世赏功能。

张灵甫洞察到了,如果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一番作为,最好不要走读书这条路。当时,刚刚击溃吴佩孚和憨玉昆的胡景翼拥有一定势力,而他在豫组建政府时使用的豫人治豫方针也深得民心。张灵甫认为胡景翼既有能力,又有智慧,所以决定投靠其所辖的国民二军。当然,张灵甫毕竟是读过北京大学的高材生,虽然因为没钱上学而中途肄业,但仅仅成为一名普通战士,绝对是屈才。

前往报名后,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的指挥官给张灵甫指出了一条更好的出路:报考军校。这样既能发挥他爱学习、善学习的能力,又能实现他从军的理想和爱好。当时,黄埔军校正在招生,张灵甫便将目标锁定在了那里。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张灵甫性格中的第四个特点开始展现:性格强势、好与人争。当时,进入黄埔军校需要考试,只有理论成绩名列前茅的极少数优等生才有资格参加学习。在一九二五年三月的第一次考试中,张灵甫成绩不佳,没被录取。当时,他在给于右任的信中说那些超过他的学生都是不足为惧的。并跋扈地认为只要自己真正努力,很容易就能超过这些人。此中可以看出,在张灵甫的性格和观念中,缺乏一定的尊重和平等意识,他更倾向于斗争、比较、优劣高低之分这类价值观念。这一特质在他和吴海兰的事情中被证明是致命的。

一九三三年,他迎娶吴海兰为妻。一九三六年,张灵甫从忙碌的军旅中抽身回到家乡四川广元,看望妻子吴海兰和刚刚两岁的女儿张清芳。张灵甫到家前,吴海兰早已对他朝思暮想,日夜期盼,自从三年前结婚后,因为张灵甫工作太忙,二人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六月十四日,张灵甫到家的前一天,吴海兰一面托人去成都买好酒,一面悉心筹划第二天如何迎接张灵甫。她甚至早早计划好了第二天的用餐。

六月十五日,张灵甫到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毫无不详的征兆。但是,在与张灵甫聊天时,吴海兰反复提及他的原配邢凤英,说邢凤英上半年隔三差五来到家里,比以前频繁太多,并有向张灵甫抱怨之意(《民国高级将领列传》)。邢凤英是张灵甫的第一任妻子。

当时张灵甫懵懂而不知事,稀里糊涂地答应了这桩由父母指定的婚事。但他成年后,发现了这桩婚姻的荒唐,加之他思想超前,便渐渐疏远了邢凤英。不过,他与邢凤英究竟有没有离婚却众说风云。不过,即便他们没有离婚,在当时也不罕见。比如蒋介石,在迎娶宋美龄前,就同时有两位妻子和一位妾。

听到妻子的抱怨后,张灵甫的反映,历史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不过若以常理思考,他也不至于因为妻子的嫉妒而小题大做。最多找来邢凤英说明态度,让她以后少来自家。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张灵甫当时尚未和邢凤英离婚(很可能如此),那邢凤英来到张家也合情合理。而张灵甫后来和吴海兰事发之时,邢凤英是唯一的证人。

虽然张灵甫心里可能没有多想,吴海兰却七上八下。她表面平静地诉说着自己的不满,背地里却与张灵甫的同事杨团长(名字不知)见面,二人还一起去看电影。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张灵甫的自尊心。前文说过,张灵甫性格中第一个特点是急于求成,而他第五个特点便是自尊心很不稳定,这与他的遗传、出身和成长环境都有关系。

所谓自尊缺乏稳定性,是指因为自尊结构不太健康,有一些自尊方面的缺失,导致在日常生活、社交中表现出来的自尊代偿行为。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从小被人欺负的人,因为自尊心很不稳定,导致成年后喜欢通过欺负别人,来补偿自尊心的缺失。张灵甫虽然贵为将军,但他的性格缺陷也十分突出。

听闻吴海兰与杨团长见面一事,张灵甫内心极为煎熬。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回家仅仅三天后,意外便发生了。这一日,张灵甫告诉妻子吴海兰,说自己中午想吃饺子,吴海兰立即亲自下地割韭菜,准备为张灵甫包韭菜鸡蛋饺子。

吴海兰下地后,张灵甫走进书房,打开抽屉,拿出那把他一直带在身边的美国产史密斯威森三型左轮手枪,装好子弹后走到菜地里。此时,吴海兰正蹲着割韭菜,根本不知道张灵甫已经在身后。张灵甫掏出手枪,趁机朝着吴海兰脑后开了一枪。

事发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张灵甫影响力大,又与吴海兰新婚不久,而且这种事情在当时极为罕见,所以舆论界一时哗然,他立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猜测也纷纷而至。

但若从张灵甫性格中的五大特点分析吴海兰案,其实很好理解。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五大特点:第一,急躁、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第二,容易傲慢、嫉妒;第三,敏感;第四,性格强势,好与人争;第五,自尊心不稳定。

首先,吴海兰案事发之前,张灵甫已经是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无论是在军界,还是在社会上,都相当受人尊敬。在这种较高的社会地位之下,他不稳定的自尊心(特点五)得到了巨大补偿。同时,他强势的性格(特点四)也有了用武之地。

其次,当他得知吴海兰与杨团长见面一事,虽然表面故作镇定,但内心的感受却南辕北辙:因为敏感(特点三)和急躁(特点一),而武断地认定吴海兰不守本分的事实,虽然这也许并非事实。接着,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嫉妒心理(特点二)。最后,延迟满足能力的缺乏,让他无法承受这种嫉妒和痛苦,所以将愤怒释放到了妻子身上。

吴海兰案发生后,虽然外界沸沸扬扬,但张灵甫非常淡定。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他就返回了军中。六月下旬,得知吴海兰已经身亡的吴海兰娘家人,极为震怒,状告了张灵甫。吴海兰娘家人颇有势力,还发动许多妇女界群众,在舆论上声讨张灵甫。

张灵甫则依然淡定从容,就像没事一样,正常处理每日军务。然而随着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民众怨言愈发强烈,张灵甫再也无法置身局外了。一九三六年七月初,张学良与张灵甫会面,劝他自首。张灵甫非常不满,声称吴海兰罪有应得。

在张学良劝告张灵甫期间,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也承受着妇女界的巨大压力,她再三给张学良施压,让他将此事上报给蒋介石,并希望蒋介石能够公正裁决。但张学良认为这样不妥,于是便私下将此事上报给了宋美龄,托她告诉蒋介石。蒋介石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立即电告胡宗南,让他押解张灵甫来见自己。

胡宗南和张灵甫关系很好,同时他也认为此事必有张灵甫难以言说之缘由,便给了张灵甫一个台阶,让他以自由人的身份前去见蒋介石。最后,他被象征性地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最后只坐了一年牢,便因日寇侵华而被释放了。

关于吴海兰案,一种说法认为,张灵甫之所以除掉她,是因为她是特务,并且窃取了张灵甫的机密文件。这一观点,出自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首先,这种说法的出处就十分值得怀疑,作为张灵甫的妻子,王玉龄的话语可信度根本不高。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王玉龄所言属实,蒋介石就绝对不会判决张灵甫十年有期徒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张灵甫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其实,在当时的著名将领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和性格,张灵甫绝非特例。比如,张作霖的性格之中,就集合许多似乎非常矛盾的元素。他能十分沉稳、老辣地在协议上签上阅览二字,有时又会急躁地做出十分不理智的决策。他非常勇敢、坚强,但也有脆弱和无助的一面。他的家教严谨,但有时又像个粗鄙之人。他时而憨态可掬,时而又匪气横生。而且他骨子里面从来也没有真正服气过谁。

吴佩孚也是如此,性格十分复杂。他一面书生气浓烈,一面又能杀伐决断。一面有着文人傲骨,一面也有铁血柔情。他对待自己的几位上司,表里如一,但他不如张作霖能屈能伸。对待冯玉祥,吴佩孚是招摇过市、故炫清高。张作霖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