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年的大修小修,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终于迎来了即将归队的喜讯。只不过,尽管这艘承载着俄罗斯海军昔日荣光的老物件驶出船坞了,但能不能在2024年重返作战序列,值得我们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日前,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联合造船集团公司负责人拉赫曼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唯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已经成功完成船坞维修工作,并停靠在第35造船厂外,继续进行后续的维修和改造升级,以便在明年交付海军使用,重返作战序列。
按照俄媒的说法,库兹涅佐夫号驶出船坞的实际速度比计划中的3至5个小时快了两倍,大概2个多小时就成功驶出船坞,并停靠在造船厂外的舾装码头,等待后续的甲板表面维修。这个消息,确实足够引起俄罗斯人的兴奋,毕竟自2017年开始进厂维修以来,关于这艘航母何时能驶出船坞的话题,也一直被外界高度关注。
(图注:出坞现场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通常来说,一艘航母驶离干船坞,就意味着航母最重要的水下部分,包括货舱、燃料舱、弹药舱等构造都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维护工作,下一步就该移动到码头,对舰上雷达、指挥等精密系统进行安装和调整,只有等这些工作完成之后,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如今,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过程才走到一半,距离重返俄海军作战序列恐怕还得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展开全文
说起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生涯,或许用“悲催”这个词来形容会更贴切一些。
公开资料显示,该航母在叙利亚完成首次海外部署后,就于2017年进行维修。只不过,在维修的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10月,负责维修舰体的一艘俄罗斯最大浮动船坞(PD-50)突然发生意外,就此沉没,导致航母部分的飞行甲板被一架侧翻下来的吊车砸出了一个大洞,没了浮动船坞后,库兹涅佐夫号就被紧急转移到了位于摩尔曼斯克地区的第35造船厂。
然而,由于第35造船厂没有足够大的干船坞能停放下这艘大物件,万般无奈之下,俄罗斯人只好将两个稍微小一点的船坞合并成超级大船坞。船坞是解决了,但由于是两个小船坞临时拼凑而成,这就导致超级大船坞没有专门用来排水的闸门,只好再花费3个月的工夫将水全部抽走,最终才得以露出舰身的水下部分。
更惨的是,将库兹涅佐夫号转移至第35造船厂之后,意外也发生了。当时,维修人员对舰身水下部分进行各种维修工作,结果在一次焊接中,有火花不慎落入底舱,最终引起火灾,导致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去年12月,库兹涅佐夫号准备出坞时,也再次失火,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次的事故,也一度拖延了库兹涅佐夫号的出坞进度,如今过了足足两个月,才正式离开干船坞。
当然了,库兹涅佐夫号艰难地维修背后,其实也反映了俄罗斯海军军工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落魄。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强大衣钵,但俄罗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航母的建造和维修技术发扬光大,愣是将一艘航母修了6年,至今仍未看到胜利的曙光。而且,连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船坞都只能临时拼凑,不免让人感慨万千。
那么,以俄罗斯目前的造船工业,真的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将库兹涅佐夫号修好吗?如果这事搁在苏联那会,可能还真会有人信,但放在现在的俄罗斯身上,很难说。
毕竟拉赫曼诺夫说明年能修好,但谁知道他的明年到底是不是2024年?2018年说了2021年就能修好,结果明年复明年,拖完还要拖。狼来了的把戏耍多了,别说我们这些局外人,就连俄罗斯军方自己都看不过去了。
目前,有一个问题:拉赫曼诺夫现在已经夸下了海口,万一到了2024年库兹涅佐夫号还是没法如期交付使用该怎么办呢?难不成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真的要像网友说的那样,干脆把航母送到大连来接手治疗算了?
不过,抛开费用和行程等因素不谈,就算这桩差事我们接下来了,短短一年够干嘛的?想当初我们改装辽宁舰花了多少年,库兹涅佐夫号在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又浪费了多少年。中国的造船工业是发达,不是开挂,你拉赫曼诺夫有能耐画出这么大张饼来,那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最好是能接得住,否则,找谁都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