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屏幕出现的“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黎非”的字幕黎非是从灌县(都江堰)走出去的老八路。
从灌县走出去的解放军炮兵将领(一)
文/郭辉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全世界的华人都会为那段激发中华民族爱国热情的历史,为那场用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而自豪和骄傲。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首次史诗般再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在电视剧第4集结尾部分,集中展现了志愿军入朝前中央派出的5人先遣组冒着复杂的敌情和凶险的敌机轰炸,为志愿军入朝做了深入的前期战地资料准备工作。当屏幕出现“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黎非”的字幕和人物时,我激动和荣耀感油然而生。
因为,这个黎非,是从我们灌县走出去的老八路。
黎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从初创到解放全中国以及跨过鸭绿江建功立业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之一。从八路军炮团的诞生、延安炮兵学校的创建,一直到抗美援朝激战,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黎非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上世纪六十年代,黎非因故转业到灌县粮食局工作,八十年代在成都安度晚年生活。那几年,他每隔几个月就要从成都回灌县办些事务同时看望亲戚。到粮食局来,我喊他黎爷,已近80的他红光满面,腰杆笔挺,那种长期养成散发出的军人气质特别吸引我。每次我都很乐意陪他办一些事务陪他聊聊天,渐渐地我们就如忘年交一般开始了交往交流。黎爷从开始的只谈喜闻乐见的慎言,到后来十分乐意给我讲他的炮,他的兵,他的战斗。黎爷去世多年,但那个经历过曲折辉煌完整真实的革命军人形象永远立在我的面前。让我们透过黎非传奇的红色炮兵生涯,讴歌英雄儿女,缅怀共和国最可爱的人,传承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黎非,1918年11出生在灌县金马场(现天马镇),家中三兄妹,他是老大。少年时家境较好,父亲去世后家道逐渐中落而陷于贫困。16岁初中毕业离开灌县,到重庆投靠叔父,在民生工业社当了两年学徒。
展开全文
黎爷说,他在加入共产党之前,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升官发财,所以在1936年2月,青年黎非参加了国民党部队,希望走升官发财的捷径;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宪兵团、炮兵学校练习队野炮连、南昌南抚师管区军官教导队当兵。当兵的两年,不但没有升官发财希望,看到更多的是贪污混乱、有理无处申的黑暗;期间,黎非受身边进步青年影响,思想上产生了投奔延安的愿望。1938年7月,黎非因部队抓壮丁事情发表不满言论被监禁;放出后借此脱离国民党部队,在当年8月,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投考延安抗大,9月黎非被录取送到延安抗大接受短训。从此,黎非走上了红色革命道路,这时的他刚满20岁。
1938年,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炮兵团—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成立,团长是朝鲜人武亭(1945年随朝鲜师回归朝鲜,历任朝鲜人民军炮兵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抗美援朝中又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政治委员为邱创成(1955年授中将)。刚从国民党部队投奔延安的沈毅被任命为炮团总教官。
这个沈毅经历不简单,早年留学法国主修弹道学专业。这是个顶尖专业,能够学成并有一定造诣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沈毅一回国便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青睐,被安排在南京炮兵学校任教。抗战爆发后,沈毅被提拔为特种兵团少将团长。沈毅逐渐对国民党贪污腐败、勾心斗角深恶痛绝,对共产党积极抗日产生向往,经周恩来指引,沈毅于1938年“弃暗投明”带着家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后来还成为黎非的入党介绍人。
黎非在抗大受训两个月后即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任军事助教兼排长,当时除黎非外,奔赴延安的炮兵专才还有郑新潮等5名黄埔军校高级炮科毕业生,他们成为八路军的宝贝,先后受到毛泽东、朱德、贺龙等首长的接见。有了炮兵教员,延安抗大从此开设了炮兵课程。这几名专职炮兵教员伙食吃中灶,薪金标准3块银元,当时中央和军委领导的薪金也才4块银元,毛泽东还在后来的一次炮校座谈会上幽默地说“教员是办校之本,三军可夺帅,炮兵教员绝不能丢哇!”可见对他们的重视与珍惜程度。
1941年11月,延安军事学院建立,院长先后由朱德、徐向前兼任,叶剑英兼任副院长,李井泉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分设炮兵队、工兵队、俄文队等科目。黎非在延安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学习4个月后,被调到军事学院炮兵队任教员。军事学院于1943年初并入抗大总校后撤销,黎非重新回到延安总部炮兵团工作。军事学院虽然仅存在了一年时间,但为人民军队培养了一批特种兵人才种子。
这一时期,在延安这所革命大熔炉里,接受了组织政审考察、思想教育的黎非,逐渐从旧军人转变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于194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黎非还向上级申请把母亲、弟弟妹妹从灌县全部接到延安参加革命,组织上也发给了路费,后来因时局变化未能实现。
八路军炮兵
1944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预见到八路军、新四军即将开始转入攻占大城市和夺取交通要道的正规战,急切需要加速训练炮兵干部、发展炮兵部队。于是,在1945年3月,依托八路军炮兵团的家底,成立了延安炮兵学校,由郭化若(留苏炮校毕业,1955年授中将)担任校长,邱创成任政治委员,朱光(1955年授少将)任校务部长。朱德、叶剑英、肖劲光、林彪等首长出席开学典礼并讲了话。
黎非、郑新潮、沈毅等原国民党部队过来的专业人才承担起培养人民军队专业炮兵的重任。初创的延安炮兵学校,从工作、教学到生活,都遇到许多困难,连教学用的旧火炮只有18门,1个学员队平均不到两门。更别说射击指挥器、观测等器材,甚至连米尺、三角板都要设法自制代用品;还要开荒种粮、种菜。校长郭化若带领教员们硬是凭着一腔忠诚和热血,从无到有,从简到全地创建起共产党军队的炮兵体系。延安炮校孕育了大批的军事人才,成为八路军炮兵的摇篮。黎非这些教员们思想和专业经验也在教学中更加成熟和丰富起来。黎爷说起这段经历时,我能感觉到他情绪中显出的激情。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1946年3月,黎非随炮校进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炮三团三营营长;11月,东北民主联军特种兵(炮兵)司令部成立,朱瑞担任司令员,不满28岁的黎非被调入炮兵司令部担任团级侦察科长。
其后,黎非随着四野转战东北三年多,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斗。更是在辽沈战役中,一打四平夺取公主屯、辽阳、骏县、义县、锦州;二打四平攻占彰武、德惠、靠山屯;解放吉林、长春外围战等一系列战役攻城开路,大发炮兵神威,立下了卓越功勋。
新中国成立,1950年3月,31岁的黎非被任命为四野炮二师30团参谋长。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下旬,炮二师按军委指示率29、30团北上辽宁本溪地区进行整训备战,准备巩固东北边防。9月15日,美国仁川登陆成功,朝鲜战况急转,随后,美军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快速将战火烧向鸭绿江边。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凭着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非凡的意志下决心出兵援朝。
志愿军炮兵
形势万分紧急,战场情况已来不及全面掌握,为尽快了解敌军装备、作战特点和熟悉朝鲜地形,为志愿军入朝作战提供情报参考和决策依据,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国驻朝使馆临时代办柴成文带领一个由5人组成的先遣小组,以中国驻朝大使馆武官身份紧急入朝,进行战地侦察工作。精心挑选出来的5人,都是长期从事后勤、陆军、炮兵等各兵种技术、情报、侦察方面的专家型军事主官,他们是:
张明远—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汤景仲—40军118师参谋长;
黎非
黎 非—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
何凌登—39军参谋处长;
崔醒农—13兵团侦察科长。
人们虽不愿看到战争,但不期而遇的战争却成为军人建立功勋的舞台,抗美援朝给黎非的军人生涯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在先遣组出行前,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华厅接见了他们,告诉大家“在中央就出兵朝鲜问题未作决定之前,不宜用其他名义,你们对外均为大使馆武官,由柴成文同志安排一切”。在会见结束时和组员们一一握手勉励道“你们是大军先行官,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尽可能地多掌握情报为军委决策提供参考,也要注意加强防护,保证自身安全。”组员们倍感温暖和鼓舞。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岁月的记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