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高考的作文要求相比较前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信、演讲稿等文章样式全面开花,同时还附带具体的情境。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2023年,全国Ⅰ卷是班会发言稿,全国Ⅱ卷是写“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都的演讲稿,全国Ⅲ卷要求毕业生为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写“带你走进——”的主持词。
2023年,全国Ⅰ卷是演讲稿,全国Ⅱ卷是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和慰问信四选一。
2018年,全国Ⅰ卷是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的18岁的人开启、阅读。
以上是高考作文题,而中考作文也一样。仅2023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要求作文写书信、讲话稿的就占整个浙江省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小作文。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形式灵活多变,避免套作。
展开全文
首先,这是为变而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更新的事物都有了新的面貌,服装的式样,歌曲的风格,作文的体裁。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有新的期待,只不过,写作形式的变化更像时光里的慢镜头。
多年以前的高考作文曾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后来有的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的就是文体不限,也有要求写记叙文的。
其次,给了学生更自由的创作空间。面对作文题中的各种要求,学生发现平时背的范文用不上了,准备的套路也只能靠边站了。这就更能检验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员汪锋说:这种形式就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提醒,猜题是没有出路的。
第二,实用性需求,和生活接轨。
从前,人们用书信交流,谁都知道书信的格式;以前,常考各种小应用文,比如请假条、申请书、证明信、新闻、启事、通知、广播稿等等,学生对它们了如指掌。
现在,考试不考了,老师不教了,学生不会了,有的学生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有的新闻开始成为标题党,而生活中需要用到各种应用文的时候太多了。所以,这是用考试来带动教学和学习,其实就是从生活的实用性出发的。
西北师大附中的高级教师说这样强化了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邓彤说2023年全国Ⅲ卷作文题“具有指标性意义”,就包含了与书信相关的内容。
两位语文名师不仅分析了原因,还指出来中高考作文未来的命题趋势。
第三,提倡朴实、真挚、实在的文风。
这点是最关键的。
受阅卷时间和功利性心理的影响,很多作文越来越浮华,它们辞藻华丽、思想缥缈。有的为赋新文强说愁,有的滥用“氤氲”“迤逦”之类的词来显示高级,有的用四六句用到着魔……朴素、灵动的文字少了,佶屈聱牙、摘句寻章的多了,很大程度上,文章变成了得分的工具。“以我手写我心,以我笔抒我情”的声音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广袤的战场上越来越弱。
而用书信、演讲稿类的作文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因为,它在文章和生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需要学生从实际出发,好好看路,行文。学生即使做不到像白居易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也能尽量去关注生活与时代,然后有感而发,真诚为文。
山东大学教授温儒敏说:作文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表达真切得体;不要一味堆砌辞藻,动不动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明年的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会是感谢信、劝诫信,或者广播稿、推介文吗?不管写什么,我们都要做到情感真挚、内容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