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花针 针眼 古人 上面 原理

绣花针那么细,古人是怎么在上面挖针眼的?其实原理很简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6 10:14: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古代的绣花是传统刺绣的基础,在华夏民族中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那么这一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用到的表达工具就是针线。

古时候人们没有现代的工艺机械的支撑,针的制造是比较困难的,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选择金属来制作绣花针,因为冶铁技术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了初步的规模,之前没有铁,自然没有铁质的针。

在夏商时代冶炼技术处于萌芽时期,自然无法用铁去制作针。在尧舜禹时代,只能用骨针缝制衣服,进行针织活动。

这个时候同时也出现了最为原始的绣花艺术,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骨针的韧性和强度的弊端让人们开始思考用一种新的材料替代骨针。

随着西周末年冶铁技术的萌芽,人们有了开始想用铁针的想法,那个朝代的铁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古人用的早期的针

其实在尧舜禹之前更早的年代,就已经有了骨针,在已知的最早的针织文物中有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骨针。

展开全文

这印证了骨针在华夏文明中存在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就算到了后期冶铁技术走向成熟的唐宋时期,骨针依然被广泛的应用在绣花这一门古老的工艺上。

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挑选细骨打磨成针,在针的顶部用细小的石柱在细骨的顶端钻出针孔。这也促成了石器时代,打磨工艺的不断的进步,为华夏文明的开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最早出土的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中,制作骨针的工艺已经非常的成熟,在出土的文物中已经发现能够制作出火柴棒大小的骨针。

火柴棒大小的骨针,要在针的一头钻上一个小孔自然是非常的困难。因此要制作一个达标的针孔,就必须要用一个比骨针更为细小的利器打孔,跟着骨针一块出土的文物中还有非常坚韧的针形石柱和打磨细长的动物骨牙。这些都可以直接在针骨上作业,把细长的骨针一头钻出针孔,用来缝制衣服。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开始想到了用铁材质的针取代骨针的想法。这个时期战乱四起,用于军事的武器锻造,带动了冶炼技术的发展。

刀枪剑戟在这个时候被大批量地打造,武器、人口、战马成为了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在冶炼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铁针的出现

虽然冶炼技术始于周朝,但是铁针的出现和使用确实是晚于这个朝代的。在周朝的时候冶炼技术引起了古人对各种铁质工具的思考,这个时候古人开始了想用铁质品代替生产生活用具的萌芽。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批量的军服和纺织品的需求,单纯地依靠骨针无法去刺穿那些士兵穿着的皮质铠甲,缝制衣服也非常的困难。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痛点呢?于是古人开始把骨针改为铁针的社会实践开始了。在炭火中把烧红的铁杵取出,铸造好的铁杵一头凿出窟窿,再放入凉水中淬火,在这些作业流程完毕之后,再把铁针打磨光滑。

早期的铁针出现之后,打磨工艺也是越来越成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百姓的生活之中。春秋时期东晋王嘉《拾遗记•魏》中已经有了裁缝使用铁针开始使用铁针从事针织缝制的作业之中,并把铁针这个工艺的工具称之为神针。

铁针的出现也是把战甲的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初期作战的铠甲都是普通的单层动物皮毛,就算是这样,原始的骨针也是很难穿透坚硬皮毛的作用。

勉强制作出的单层铠甲,基本上还是起不到基础防御的作用,但是随着铁针的出现,这一作战中最大的痛点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自从有了铁质的针,可以穿透多层皮质材料的护甲,这样铠甲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加上铁质头盔的防御,战争的伤亡有了一定的下降。

在春秋战国这个兵器时代,人员伤亡低,也造成了战争频率的增加。战争的目的性也是非常的强,除了抢占地盘以外,还要打出一个胜负的结果。

春秋五霸谁也不服谁,先礼后兵连年战争的目标就给点地或者谁听谁的问题,如果没有铁质针的出现,缝制出了超强防御能力的铠甲。

春秋的战事造成的伤亡可能会造成整个社会文明向前推进的期限,虽然这个时候铁针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韧性方面依然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一种更为优秀材质的铁针才能推动针织业的继续前行。

出口的大明钢针

明朝一位科学家写了一部《开工天物》的科普著作,书中记载了明朝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状。

其中还记载了大明的钢针远销到东南亚地区,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好评。那么明朝时期获得好评的钢针是怎么制作的呢?

原来随着明朝商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科技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这也是为什么邓老把科学技术定义为第一生产力的一个原因吧。

在锻造出韧性强度更好的钢铁之后,开始琢磨怎么把更好的钢铁,批量制作成钢针成了一明朝科学家研究的方向。

在经过初步的研究之后,把优质的钢铁垂直成细长如线的贴条,经碳火高温烧红,由锋利的铁剪刀间断,再把一头吹遍,钢针戳出针孔,然后把钢针打磨精细,闪闪发光的钢针被批量的生产。

这一流程下来之后,使得批量的锻造钢针成了可能,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成熟,促成了钢针的产业的发展。

总结

针眼从骨针发展到钢针,这是华夏文明崛起的一个典型标志的缩影。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到明朝的时候已经能够冶炼出高质量的钢铁材质。

这一时期,这时候生产过剩的钢针,被明朝的商人卖到了东南亚等国家,强盛时期的明朝,万国来拜,学习大明的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礼仪。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开天工物》中记载了非常多的黑科技,世界上首个油田、第一颗水雷、第一次治愈预防天花、采矿技术和火枪技术,让世界竞相模仿和学习。若不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可能现在的华夏会是惊人的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