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母 中国 先生 廖彬宇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咏文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6 09:52: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按:《诗说中国》是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

此诗由国画家杨芸熙绘制《太妊夫人母仪天下》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壬辰岁咏文母七律

柔嘉淑女合当逑,旺族兴家立远谋。

教子相夫非小事,一纯四德振宗周。

端庄慈母仪天下,胎诲文王圣九州。

可叹初心遭弃忘,酿成烽火戏诸侯。

张红星教授注:

柔嘉:柔和美善。《诗‧大雅‧烝民》:“仲山甫 之德,柔嘉维则。” 孔颖达疏:“柔和而美善。”

唐陆贽《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柔嘉自持, 喜愠莫见。”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淑,善;逑, 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 宜为君子之好匹。”

逑:配偶、匹配。《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 明徐渭《槎海篇》: “彼美机上妇,踄梁乃其逑。”

远谋:指长远的打算和深远的谋略。《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唐贾至 《送友人使河源》诗:“举酒有余恨,论边无远谋。” 宋苏洵《几策‧审敌》:“故不忍以小利而败其远谋。”

展开全文

一纯:谓心地纯一。《国语‧楚语下》:“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注:“一纯,心纯一而洁。”

四德:古礼中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嫔掌教四德。” 李贤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 唐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宗周:指周王朝。 因周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 故称。《诗‧小雅‧正月》: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后汉书‧东夷传序》:“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

端庄:端正庄重。唐元稹《莺莺传》:“俄而红娘捧崔氏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 曩时端庄,不复同矣。”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当用作“母仪之德”时泛指妇女的品德;当用于“母仪天下”时则用于皇后或女王。《<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 言则中义。” 唐赵璘《因话录‧宫》卷一: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配飨之礼,诚为未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胎诲:犹胎教。三国曹丕 《典论‧周成汉昭论》:“周成王体上圣之休气,禀贤妣之胎诲。”

汉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陂,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於邪色,耳不听於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於善则善,感於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楚辞‧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圣九州”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儿子周文王称王于天下,同时也指天下万世将因儿子文王的降生而文明、美好圣明。

初心:最初的心愿、发心。

弃忘:抛弃、忘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 晋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灵气一何忧美,万里驰芬芳;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

酿成:即酿成大祸、酿成大乱之简称。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进而相继进入了被孔子所称为的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