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开始,朋友圈里开始转发一条来自吉林省博物院的好消息:
在这里举办的“永远的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展期延长了!
为啥延展?我猜,可能是来看展的人实在太多了。
毕竟,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多爱下“馆”子。
对,博物馆的“馆”。
@长春人,
你知道身边的博物馆有多么火吗?
上个周日,笔者刚好去过吉林省博物院的这一展览。
给我最大的印象有三个:
一是展品漂亮;二是游客热情;三是客流年轻。
展开全文
咱们单说游客。
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安检处的液晶屏就提示我:今天已经有6000多名游客入场;此时此刻,有3000多名游客正在观展之中。
2月26日中午,展馆内的人数显示
由于当时还是中午,于是我想,说不定全天的游客数量会过万。
回家后查了查新闻报道,才发现我的感觉没错:近一段时间的休息日,这里的日观众量经常可达上万人次;其中2月19日,博物院单日接待的游客数量更是达到了11092人——这还不包括团队游客的数量。
熙熙攘攘的游客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些文物们在遥远的长春,迎来了比自己家乡更为拥挤的客流:作为对比,陕西历史博物馆,现在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是9000人。
(在这里做个备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最大单日承载量为1.2万人,每天发放门票9000张)
熙熙攘攘的观展人群
在长春,这么火的博物馆,远远不止省博。
还是在前天,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官方微信也发布了一条消息:
今年2月份,伪满皇宫博物院总计接待游客69986人次,相比此前接待游客人数最高的2019年,增长83%!
伪满皇宫博物院历年同期接待游客数量
长春这些博物馆的“火爆”,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年轻的客流,更让人有所触动。
在展厅中,观展的“主力军”,是结伴而行的年轻人,以及带着孩子全家出动的小家庭。
省博物院观展的人们
长春另外两家博物馆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22年,长春博物馆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19岁至30岁的游客群体占据整体的34.12%,18岁及以下的游客群体占据了整体的14.22%;
2023年,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问卷调查则显示:18岁及以下的游客占据了整体的5%,19岁至30岁的游客群体则占据了整体的36.47%。
伪满皇宫博物院公布的游客数据
逛展的人群火爆、逛展的群体年轻,这就是长春“博物馆游”群体的最大特点。
@长春人,
你知道身边的博物馆有多么多吗?
在这里,笔者想先卖个关子。
不妨猜猜,长春大概有多少博物馆。
几家,还是十几家?
实际上,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20年,长春市内备案的博物馆就已经达到了41家。
而这些博物馆,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类展馆,就分布在你我的身边,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精神。
它们往往是这座城市的地标。
例如吉林省博物院所在的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这座百姓口中的“三馆”,集纳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科技馆,不仅辐射全省,更将成为服务全省、辐射东北的科技、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中心。
“三馆”鸟瞰
前面提到的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已经成为长春一张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片。
伪满皇宫,长春的文旅名片
作为长春市地标建筑“城市之花”三朵盛开的姐妹花之一,长春博物馆更是无人机爱好者们的“飞行圣地”。
绽放在长春南部的“城市之花”
作为吉林省重要的研学旅行基地之一,长春文庙博物馆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处处充盈着意境之美;更有不知多少长春孩子在这里经历过成年礼,在这个极具人文的场所里,宣告长大成人。
文庙,承载了长春的文化基因
还有坐落在长春市彩织街上、与南溪湿地公园相连的“现代诗公园”——这座“诗歌的博物馆”镌刻着300首百年经典新诗,作为长春的文化新地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为浓郁的诗意。
这座城市最富诗意的景致
它还可能藏在你读书的校园里。
在这座城市里,许许多多的学校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吉林大学拥有那座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以及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地质宫内的陈列品
东北师大拥有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还有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还远不止这些。
长春大学拥有萨满文化博物馆,吉林财经大学有吉商博物馆、长春中医药大学有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
它们还可能藏在你工作的企业中。
长春有一汽,一汽有“红旗文化展馆”。这里陈列着包括新中国第一辆国产东风牌小轿车,以及不同时期大阅兵的检阅车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图片,真实地再现了我国第一个自主汽车品牌的创业故事。
红旗文化展馆馆藏的阅兵车
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也修建了卫星科普教育基地。展馆里融入了“吉林一号”卫星生产、检测、试验的流程展示以及卫星数据影像接收“一站式”体验,偶尔线上直播,观众突破百万。
长光卫星的卫星科普教育基地
它们还可能藏在你常逛的商圈里。
长影旧址博物馆,这座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景区,诞生了《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经典之作的新中国电影摇篮,距离热闹繁华的红旗街商圈仅仅几步之遥。
长影旧址博物馆
它们还可能藏在你自驾的田野间。
例如入选国家文旅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的玉潭镇友好村,就有一座纯朴自然的“乡村博物馆”。这里馆藏的不只是油灯、秤砣、上海牌缝纫机等老物件儿,更藏着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充满乡愁的乡村博物馆
它甚至还可能藏在你家小区的楼下。
吉林省内的第一家“社区博物馆”,长春南大营对市民提供了版画拓印体验、图说考古等互动活动,获得公众的一致好评;
与居民区毗邻而居的“南大营”
又如笔者所居住的小区,楼下就有一家酒文化博物馆——而且还是AAAA级景区……
位于长春明珠小区旁的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
还是根据统计,长春备案的41家博物馆中,包括国有文化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14家、国有其他行业所属博物馆8家、非国有博物馆6家,还有乡村博物馆13家。这些不同类型、各具风采的博物馆,和其他各类展馆一道,让浓郁的文化气息洋溢在长春的街头巷尾。
而根据规划,到2025年,长春市内的博物馆总数将达到60个,届时,全市每15万人就能拥有1座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事业发达城市行列。
@长春人,
其实你生活的这座城,就是座博物馆
长春逛博物馆的人多、可逛的博物馆也多。归根结底,在于这座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毫不夸张的说,你生活的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
你打卡的公园,可能保存着千年的遗迹。
你可能知道净月潭曾是伪满时代修建的水源地,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这座美丽的公园中,还藏着更加久远的遗迹——就在潭边的山岭之中,卧着金代的石羊、石虎,作为长春久远历史的见证;
长春净月潭内的金代石雕
你走过的街路,可能已有百年历史。
长春的中轴线——人民大街,初建于清朝末年,建成于伪满时期,忍受过家乡沦陷的国耻,见证过东北光复的喜悦,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洗礼。长春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光荣与奋进,都浓缩在这条笔直、宽阔的长街之中。
长春人民大街俯瞰
作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新民大街,更是一座露天的城市博物馆。一端联结着伪满时代规划的“皇宫”,一端联结着庄严矗立的长春解放纪念碑,几十年的历史沧桑,尽数凝固在街路两侧的一座座历史建筑中。
长春新民大街
你坐过的公交,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错,就是每到秋天,就会“火出圈”的54路有轨电车。这是全国唯一一条保留了原状态的有轨公交线路。对于长春人来说,“摩电”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成长和荣耀的一大象征。
最美的54路
你爱逛的街区,可能是工业文化的见证。
北京有著名的“798”,长春则有自己的“长拖-1958”。这座当年国内最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一边是老厂房斑驳的混凝土梁柱,彰显着“现代工业怀旧风”的独特气质;另一边是新潮的酒吧、书店、商业街,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已经成了相当热门的打卡景点。
长拖1958,新近崛起的网红景点
这就是长春,虽然低调,但是格外有文化、有积淀、有传承的长春。
更加宝贵的是,这里不仅有历史,还有未来。
看一组数字吧。
由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旅传播影响力指数榜》,长春以41.01分位列全国12位,东北第1位;
根据2021年长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14416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六普”的14683人上升为22217人,远高于全国水平;
最近几年,长春连续5年实现人才净流入,从2020年至2022年,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就业创业人数更是连续3年突破10万人;
根据国家科技部今年2月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长春在参加排名的全国97个地级和副省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较2021年上升3位,位列第23位……
千万别把网上那句“东北经济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是直播”当成真事。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说过:“人的一生总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看看城市里那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以及展厅之内熙熙攘攘的游客,那才是长春真正的底色。
来源:三视两听